下列对小农经济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小农经济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
| B.小农经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
| 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 |
| D.近代以后小农经济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根本因素 |
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场引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这反映了当时
| A.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 |
| B.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急需打开苏联市场 |
| C.苏联轻工业发达,不需要进口这些器具 |
| D.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 |
1992年9月,莫斯科的学生觉得历史课有点奇怪。老师对他们说不用课本,因为历史课本是两年前修订的。老师还说:“我不知道问什么问题,更不知道判什么答案是正确的。”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俄罗斯加强了思想文化控制 | B.苏联时期虚构捏造历史 |
| C.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发生剧变 | D.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
在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发展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强国的诸因素中,表述错误的是
| A.重视发展教育,大力培养人才 | B.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国防费用少 |
| C.得益于二战前的民主化改革 | D.朝鲜和越南战争促使经济发展 |
1951年的《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文本用的是荷兰纸张、德国墨水、法国印刷术,由比利时和卢森堡装订,附着意大利制作的飘带。这
| A.分别利用了各国最先进的技术 | B.体现了各国不同的技术优势 |
| C.象征六国的合作 | D.说明文本制作的工序复杂 |
“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二战后美国在西欧的哪一做法最能
体现这
种观点?
A.建立北大西洋公 约组织 |
B.实施马歇尔计划 |
| C.以议会政治遏制共产主义 | D.进行反苏反共的舆论宣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