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图是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的①过程是_____________,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2)②过程的发生,必须进行_____________,其方法有_____________法和_____________法。
(3)融合后的原生质体会再生出细胞壁,新的细胞壁的产生与细胞内_____________(细胞器)有关。
(4)③和④过程是一个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过程,在该过程中,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_____。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动物细胞工程的常用技术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果蝇3号常染色体上有裂翅基因。为培育果蝇新品系,研究人员进行如下杂交实验(以下均不考虑交叉互换)。
(1)将某裂翅果蝇与非裂翅果蝇杂交,F1表现型比例为裂翅:非裂翅=1:1,F1非裂翅果蝇自交,F2均为非裂翅,由此可推测出裂翅性状由性基因控制。F1裂翅果蝇自交后代中,裂翅与非裂翅比例接近2:1的原因最可能是
(2)将裂翅品系的果蝇自交,后代均为裂翅而无非裂翅,这是因为3号染色体上还存在另一基因(b),且隐性纯合致死,所以此裂翅品系的果蝇虽然均为,但自交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因此裂翅基因能一直保留下来。
(3)果蝇的2号染色体上有卷翅基因D和另一基因E(纯合致死)。卷翅品系的果蝇自交后代均为卷翅,与上述裂翅品系果蝇遗传特点相似。利用裂翅品系和卷翅品系杂交培育裂卷翅果蝇品系,F1基因型及表现型如下图甲所示。

欲培育出图乙所示的裂卷翅果蝇,可从图甲所示F1中选择合适的果蝇进行杂交。若从F1中选与裂卷翅果蝇杂交,理论上应产生四种表现型的子代,但实际上没有裂卷翅果蝇。推测可能是F1裂卷翅果蝇产生的含有基因的配子死亡,无法产生相应的后代。若从F1中选表现型为的果蝇杂交,子代裂卷翅果蝇有种基因型,其中包含图乙所示裂卷翅果蝇,进而培养出新品系。
(4)分析可知,欲保留果蝇某致死基因且自交后代该基因频率一直不变,还需保留与该基因在上的另一致死基因。

褪黑素(MLT)是机体分泌的一种激素,主要通过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对动物生殖产生一定影响。
(1)机体内的MLT由腺体分泌后,经运输到下丘脑,对下丘脑分泌的激素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垂体细胞对催乳素(PRL)和促黄体素(LH)等相关促性腺激素的分泌。
(2)科研人员通过体外培养,研究单独使用不同浓度MLT以及不同浓度MLT和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共同使用对蒙古母羊垂体细胞分泌激素的影响。实验过程中每24小时更换一次培养液,并且分别在24h时、48h时测定激素含量,结果如下。
表母羊垂体细胞对MLT和hCG处理的反应

结果
处理
LH含量(mIU/ml)
PRL含量(uIU/ml)
24h时
48h时
24h时
48h时
对照组(只用细胞培养液培养)
15.79
14.78
127.74
115.61
10pg/ml的MLT
15.28
15.51
85.77
91.55
100pg/ml的MLT
13.40
14.39
93.53
96.32
1000pg/ml的MLT
14.04
14.56
96.69
98.87
10IU/ml的hCG
167.2626
153.55
95.21
94.50
10pg/ml的MLT十10IU/ml的hCG
149.40
165.72
74.3
88.20
100pg/ml的MLT十10IU/ml的hCG
170.70
155.80
79.95
101.50
1000pg/ml的MLT十10IU/ml的hCG
155.71
156.96
107.61
111.97

分析上述实验结果可以看出:
①单独使用MLT处理时,对垂体细胞分泌LH的影响不显著,而加入hCG后该激素的分泌,但与MLT的无明显关系。可能的原因是动物体内的垂体细胞分泌LH受雌激素含量的调节,MLT可通过影响血液中雌激素含量间接影响垂体分泌LH。而本实验是体外培养垂体细胞,只加入MLT没加雌激素,因此对LH的分泌影响不大。
②单独添加MLT或hCG后各组垂体细胞分泌PRL的含量对照组,表明MLT或hCG垂体细胞分泌PRL。当用MLT和hCG共同作用于垂体细胞时,随着,PRL的分泌呈增长趋势,表明MLT和hCG可相互作用,从而影响PRL的分泌。

下图表示由甲、乙两种植物逐步培育出戊植株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通过I过程培育出丙种植物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方法一:将甲、乙两种植物杂交得到基因型为____________的植株,并在____________期用____________(化学物质)处理,从而获得基因型为bbDD的丙种植物。
方法二:先取甲、乙两种植物的_____________,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理,获得具有活力的_______________;然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诱导融合、筛选出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的杂种细胞;接下来将该杂种细胞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技术培育出基因型为bbDD的丙种植物。此种育种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由丙种植物经II过程培育成丁植株,发生的变异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将丁植株经III培育成戊植株的过程,在育种上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B基因控制着植株的高产,D基因决定着植株的抗病性。如何利用戊植株(该植株为两性花),采用简便的方法培育出高产抗病的新品种(不考虑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请画图作答并作简要说明。
(4)通过图中所示育种过程,____(填能或否)增加物种的多样性。

对照下图回答相关的问题(甲、乙、丙代表相应的器官):

(1)上图中激素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进入细胞后最终在细胞核内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作用于DNA分子的特定部位,使RNA聚合酶结合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位置并开始转录。除了激素①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激素的初始受体也在细胞质中。
(2)从上图可知,激素①的分泌是____________调节,也存在着________________调节机制。激素①能提高细胞代谢速率,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可能是通过增加相关________________的数量来实现的。
(3)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时,皮肤中冷觉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经传入神经传到体温调节中枢____________(填甲或乙或丙),再经传出神经传导,使激素②____________________(写激素名称)分泌增多,促进肝脏等器官产热增加。
(4)若激素②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则激素②是由______________(写器官名称)分泌的;急性肾小球肾炎有的是由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免疫反应性疾病,从免疫学角度看,它属于__________________病。

本题由两个小题组成:
I.为研究细胞分裂周期所经历的时间,科学家应用3H-TdR(氚标记胸苷)短期饲养植物愈伤组织细胞(10个细胞),数分钟到半小时后,将3H-TdR洗脱,置换新鲜培养液继续培养。随后,每隔半小时定期测定带标记的细胞数(见图l。假定洗脱后的细胞分裂中,如果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中只有一条染色单体带有标记时,则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总是带有标记的染色体移向同一极)。统计带标记细胞数占总细胞数的比例,结果如下图2所示。

(1)从图可知,培养的10个细胞是____(填同步或非同步)进入细胞分裂周期的;一个细胞周期所经历的时间约是____h。
(2) 3H-TdR开始掺入DNA分子的区段是____(填AB或BC或CD);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向两极移动过程,发生两次的区段是____(填BC或CD或FG)。
Ⅱ.玉米、高粱等C4植物含有与CO2亲和力高约60倍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因而比水稻、小麦等C3植物光合作用能力强。科学家应用PCR方法从C。植物高梁的基因组中分离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构建重组的表达载体后,利用农杆菌介导的方法转入小麦体内。这种转基因小麦光合作用强度明显提高,千粒干重明显增加。
(1)应用PCR方法从C4植物高粱的基因组中分离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需要知道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两端的一部分核苷酸序列,以便根据这一序列合成两种_______
(2)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简单地说是指植物______________的数量。植物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二氧化碳中碳原子的转移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图表示转基因小麦(导入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的小麦)和非转基因小麦(未导入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的同品种小麦)在不同C02浓度和光照强度条件下C02的同化量。

①从图甲可知,转基因小麦能利用___________,这是因为转基因小麦体内含有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是干旱地区,适合栽种_______________小麦;多施有机肥更能提高______________小麦的产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