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就业问题,各国都有,可以说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对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来说,就业问题就更加复杂。某校高三(1)班学生十分关心当前的就业问题,他们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了解到当前就业的如下信息。请你一同参与他们的活动,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信息一:2009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充分发挥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在吸纳就业中的作用。
(1)有人认为,只要政府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广辟就业途径,就能解决就业问题。请运用经济学的有关知识对此进行简要评析。
信息二:受到世界经济降温,企业出口受阻、内需不足等多种因素影响,我省房地产、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餐饮服务等多个行业出现利润下滑,许多企业纷纷降薪裁员,将此作为应对危机的重要措施。但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发表声明,言称决不裁员、不减薪。
(2)你怎样认识上述企业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上的冲突?
信息三:有些大学生入学后失去了目标与追求,缺乏个人学习和发展动力,不能结合个人职业发展方向对大学生涯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导致就业求职时个人综合素质和知识储备等方面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在找工作时才追悔莫及。为此他们感叹到:青年学生只有加强学习,提高科学文化修养,才会有美好的明天!
(3)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青年学生为何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科目 政治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辨析:意识推动客观事物向前发展。

某贫困地区领导认为,脱贫不能仅靠政府救济,更要靠自力更生。他们根据其他地区“无工不富”的经验,建起了一些小型机械厂,但由于原材料和资金缺乏,结果收效甚微。经过认真分析,他们认识到该地区山场面积大,适宜发展林果业和养殖业,于是因地制宜种起了果树、中药材,饲养起牛、羊、家兔等,经济情况很快有了改观。在此基础上,他们又办起果品和肉类加工厂,几年就摆脱贫困,走上了致富之路。
该地区在脱贫过程中是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据医学史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的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道理的?

材料一:现在许多人出名后,纷纷做商业广告。名人为商品代言无可非议。据化妆品市场调查统计,85.1%的消费者对名人代言的美容化妆品广告表示怀疑,名人的面子有时是靠不住的。
材料二:某地一位105岁老人,经济不宽裕,商家请他为保健品作广告。老人回答:“我的长寿是锻炼出来的,从没吃过你们的保健品。叫我帮你们做宣传,那不是骗人吗?我不挣这种昧良心的钱。活了100多岁,经历了太多人生起伏,对名利看得很淡,不眼红别人升官发财,这才是我长寿的原因。”面对重金诱惑,老人保持了为人的诚信与尊严。
(1)结合经济常识说明,一些“名人面子”有时靠不住的原因。
(2)105岁老人的做法给我们什么人生价值的启示?

“孝道”是一个涉及子女对父母、晚辈对长辈伦理道德规范之一。在封建社会,“‘无违’即孝”、“父为子纲”、“子为父隐”、“父母在不远游”、“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都是孝的内容。张尚昀为照顾患病的母亲,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凭着顽强的毅力,一边打工挣钱为母亲治病,一边发奋读书,刻苦学习,要校期间的6个学期中5次拿到奖学金。
(1)如何辩证地对待我国的孝道文化?
(2)从价值观的角度看,张尚昀的行为对我们有什么哲学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