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魏德深,本巨鹿人也。祖冲,仕周,为刑部大夫、建州刺史,因家弘农。父毗,郁林令。
德深初为隋文帝挽郎,后历冯翊书佐、武阳郡司户,书佐,以能迁贵乡长。为政清净,不严而肃。会兴辽东之役,征税百端,使人往来,责成郡县。于时王纲弛紊,吏多赃贿,所在征敛,人不堪命。唯德深一县,有无相通,不竭其力,所求皆给,而百姓不扰。于时盗贼群起,武阳诸城多被沦陷,唯贵乡独全。郡丞元宝藏受诏逐捕盗贼,每战不利,则器械必尽,辄征发于人,动以军法从事,如此者数矣。其邻城营造,皆聚于听事,吏人递相督责,昼夜喧嚣,犹不能济。德深各问其所欲,任随便修营,官府寂然,恒若无事。唯约束长吏,所修不须过胜余县,使百姓劳苦。然在下各自竭心,常为诸县之最。寻转馆陶长,贵乡吏人闻之,相与言及其事,皆歔欷流涕,语不成声。及将赴任,倾城送之,号泣之声,道路不绝。既至馆陶,阖境老幼,皆如见其父母。有猾人员外郎赵君实,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自德深至县,君实屏处于室,未尝辄敢出门。逃窜之徒,归来如市。贵乡父老,冒涉艰险,诣阙请留德深,有诏许之。馆陶父老,复诣郡相讼,以贵乡文书为诈。郡不能决。会持节使者韦霁、杜整等至,两县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贵乡吏人,歌呼满道,互相称庆。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宝藏深害其能。会越王侗征兵于郡,宝藏遂令德深率兵千人赴东都。俄而宝藏以武阳归李密。德深所领皆武阳人也,念其亲戚,辄出都门,东向恸哭而反。人或谓之曰:"李密兵马,近在金墉,去此二十余里。汝必欲归,谁能相禁,何为自苦如此!"其人皆垂泣曰:"我与魏明府同来,不忍弃去,岂以道路艰难乎!"其得人心如此。后没于阵,贵乡、馆陶人庶,至今怀之。
(节选自《北史魏德深传》)
1. |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2. |
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魏德深深受百姓拥戴的一组是() ①常为诸县之最 ②皆歔欷流涕,语不成声 ③未尝辄敢出门 ④诣阙请留德深 ⑤以贵乡文书为诈 ⑥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
|
3.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 译文: (2)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 译文: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欧阳玄,字原功。母李氏,亲授《孝经》《论语》《小学》诸书,八岁能成诵,始从乡先生张贯之学,日记数千言,即知属文。十岁,有黄冠师注目视玄,谓贯之曰:“是儿神气凝远,日光射人,异日当以文章冠世,廊庙之器也。”言讫而去,亟追与语,已失所之。部使者行县,玄以诸生见,命赋梅花诗,立成十首,晚归,增至百首,见者骇异之。年十四,益从宋故老习为词章,下笔辄成章,每试庠序,辄占高等。弱冠,下帷数年,人莫见其面。经史百家,靡不研究。
延祐元年,诏设科取士,玄以《尚书》与贡。明年,赐进士出身,授岳州路平江州同知。调太平路芜湖县尹。县多疑狱,久不决,玄察其情,皆为平翻。豪右不法,虐其驱奴,玄断之从良。贡赋征发及时,民乐趋事,教化大行,飞蝗独不入境。改武冈县尹。县控制溪洞,蛮獠杂居,抚字稍乖,辄弄兵犯顺。玄至逾月,赤水、太清两洞聚众相攻杀,官曹相顾失色,计无从出。玄即日单骑从二人,径抵地谕之。至则死伤满道,战斗未已。獠人熟玄名,弃兵仗,罗拜马首曰:“我曹非不畏法,缘诉某事于县,县官不为直,反以徭役横敛培克之,情有弗堪,乃发愤就死耳。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玄喻以祸福,归为理其讼,獠人遂安。
召为国子博士,升国子监丞。致和元年,迁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时当兵兴,玄领印摄院事,日直内廷,参决机务,凡远近调发,制诏书檄。更张朝政,事有不便者,集议廷中,玄极言无隐。科目之复,沮者尤众,玄尤力争之。诏修辽、金、宋三史,召为总裁官,凡举例,俾论撰者有所据依。史官中有悻悻露才、论议不公者,玄不以口舌争,俟其呈稿,援笔窜定之,统系自正。至于论、赞、表、奏,皆玄属笔。五年,帝以玄历仕累朝,且有修三史功,谕旨丞相,超授爵秩,遂拟拜翰林学士承旨。
十七年春,乞致仕,以中原道梗,欲由蜀还乡,帝复不允。时将大赦天下,宣赴内府。玄久病,不能步履,丞相传旨,肩舆至延春阁下,实异数也。是岁十二戊戌,卒于崇教里之寓舍,年八十五。帝赐甚厚,追封楚公,谥曰文。
(选自《元史·欧阳玄传》,有删节)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记数千言,即知属文属:连缀 |
B.抚字稍乖,辄弄兵犯顺乖:违背 |
C.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意:意料 |
D.玄喻以祸福,归为理其讼喻:打比方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欧阳玄才干卓异的一组是()
①异日当以文章冠世,廊庙之器也②下笔辄成章,每试庠序,辄占高等
③经史百家,靡不研究④县多疑狱,久不决,玄察其情,皆为平翻
⑤科目之复,沮者尤众,玄尤力争之⑥至于论、赞、表、奏,皆玄属笔
A.①③⑤ | B.②④⑥ | C.①④⑤ | D.②③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玄学习过《孝经》《论语》《小学》等著作,很小就能背诵,一天能记下几千字。部使者让他 作诗,他立刻作成十首。 |
B.欧阳玄上任后不畏惧当时的豪门大族,严惩了虐待奴仆的这些人。他赋税征调及时,使得芜湖县的政治清明。 |
C.武冈县有人聚众打杀闹事,很多官吏对此无能为力,但欧阳玄却能够以自己清廉的官声正确处理, 武冈于是安定了下来。 |
D.皇帝特别看重欧阳玄,让他兼理国史院事务,参与决策机要事务,还让他负责编修史书。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言讫而去,亟追与语,已失所之。
(2)更张朝政,事有不便者,集议廷中,玄极言无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苏世长,京兆武功人。十余岁,上书周武帝,帝异其幼,问读何书,对“治《孝经》、《论语》”。帝曰:“何言可道?”答曰:“为国者不敢侮于鳏寡,为政以德。”帝曰:“善。”令于兽门馆读书。
入隋,为长安令,数条上便宜。后为王世充太子太保,与豆卢行褒戍襄阳。高祖与之旧,数遣使者谕降,褒杀之。
洛阳平,世长始与豆卢行褒归,帝诛褒而诮世长,顿首谢曰:“自古帝王受命,为逐鹿之喻,一人禽之,万夫敛手。岂有获鹿后忿同猎者,问争肉罪邪?且武功旧人,乱离以来,死亡略尽,唯臣得见太平。若杀之,是绝其类。”帝笑释之。授玉山屯监。与语平生,调之曰:“卿自谓佞邪,直邪?”对曰:“愚且直。”帝曰:“若直者,何为背贼归我?”对曰:“洛阳平,天下为一,臣智穷力竭,乃归陛下。使世充不死,臣据汉南,尚为劲敌。”帝大笑,嘲曰:“何名长而意之短,口正而心之邪?”世长曰:“名长意短,诚如圣旨。口正心邪,不敢奉诏。昔窦融以河西降汉,十世侯之;臣举汉南以归,唯蒙屯监。”帝悦,拜谏议大夫。世长有机辩大率如此。
从猎泾阳,大获。帝入旌门,顾谓朝臣曰:“今日畋,乐乎?”世长曰:“陛下废万机,事游猎,不满十旬,未为乐也。”帝色变,既而笑曰:“狂态发邪?”曰:“为臣计则狂,为陛下计则忠。” 侍宴披香殿,酒酣,进曰:“此炀帝作邪?何雕丽若此!”帝曰:“卿好谏似直,然诈也。岂不知此殿我所营,乃诡云炀帝邪?”对曰:“臣但见倾宫、鹿台,非受命圣人所为者。陛下武功旧第,才蔽风雨,时以为足。今因隋之侈,民不堪命,以归有道,陛下宜刈奢淫,复朴素。今乃即其宫加雕饰焉,欲易其乱,宁可得乎?”高祖深然之。
世长简率无威仪。初在陕,邑里犯法不能禁,乃引咎自挞于市,五伯疾其诡,鞭之流血,世长不胜痛,呼而走,观者咸以为笑,议者方称其诈。
贞观初,使突厥,与颉利争礼,不屈,拒却赂遗,朝廷壮之。后出为巴州刺史,舟败,溺死。
赞曰:始唐有天下,惩刈隋敝,敷内谠言,而世长仇然献忠,时主方褒听,藉以劝天下,虽触禁忌,而无忤情。及祸乱已平,君位尊安,后者视前人之为,犹以鲠论期荣,故时时遭斥让,为所厌苦。非言有巧拙,所遭之时异也。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世长有机辩”的一组是()
①为国者不敢侮于鳏寡。为政以德。
②岂有获鹿后忿同猎者,问争肉罪邪?
③为臣计则狂,为陛下计则忠。
④酒酣,进曰:“此炀帝作邪?何雕丽若此!”
⑤何名长而意之短,口正而心之邪?
⑥世长仇然献忠,时主方褒听
A.①②⑤ | B.①③⑥ | C.②③④ | D.④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A.苏世长少小爱读书,有胆魄,十余岁就上书皇上,谈治国之道,深受周武帝赏识。后历经隋唐两代,以机辩敢谏著称。 |
B.苏世长曾出使突厥,与突厥首领抗争,拒绝对方索礼的要求,朝廷认为他勇敢。 |
C.苏世长在陕引咎自挞,围观的人讥笑议论他诡诈,他不能忍受人们的讥笑议论,就逃跑了。 |
D.苏世长敢于进言,且多被采纳,而后来不少人进谏却多遭斥责,是时代情况不同了,而非劝谏技巧有高低。 |
上面文言文段中的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因隋之侈,民不堪命,以归有道,陛下宜刈奢淫,复朴素。
(2)及祸乱已平,君位尊安,后者视前人之为,犹以鲠论期荣,故时时遭斥让为所厌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刘庠,字希道,彭城人。八岁能诗。蔡齐妻以子,用齐遗奏,补将作监主簿。复中进士第,为高密广平院教授。英宗求直言,庠上书论时事。帝以示韩琦,琦对之“未识”,帝益嘉重。日食甫数日,苑中张具待幸,庠言非所以祗天戒,诏罢之。会圣宫修仁宗神御殿,甚宏丽。庠言:“天子之孝,在继先志,隆大业,不在宗庙之靡。宜损其制,以昭先帝俭德。”奉宸库被盗,治守藏吏。庠言:“皇城几察厉禁,实近侍主之,当并按。”仁宗外家李珣犯销金法,庠奏言,法行当自贵近始。帝不豫,储嗣未正,庠拜疏谓:“太子,天下本。汉文帝于初元即为无穷计。颍王长且贤,宜亟立,使日侍禁中,阅四方章奏。”帝皆行之。
神宗立,迁殿中侍御史,为右司谏。言:“中国御戎之策,守信为上。昔元昊之叛,五来五得志,海内为之困弊。今莫若示大信、舍近功,为国家长利。”奉使契丹。故事,两国忌日不相避。契丹张宴白沟,日当英宗祥祭①,庠丐免,契丹义而听之。
除集贤殿修撰、河东转运使。庠计一路②之产,铁利为饶,请复旧冶鼓铸,通隰州盐矾,博易以济用。又请募民入粟塞下,豫为足食。进天章阁待制、河北都转运使。契丹侵霸州土场,或言河北不可不备。庠上五策,料其必不动,已而果然。
庠不肯屈事王安石。安石欲见之,戒典谒者曰:“今日客至勿纳,惟刘尹来,即告我。”有语庠者曰:“王公意如此,盍一往见。”庠谓:“见之,何所言?自彼执政,未尝一事合人情。脱问青苗、免役,将何辞以对?”竟不往。奏论新法,神宗谕之曰:“奈何不与大臣协心济治乎?”庠曰:“臣子于君父各伸其志。臣知事陛下,不敢附安石。”
契丹建牙云中,遣骑涉内地,边吏执之。契丹檄取纷然,又遣使议疆事。众疑其造兵端,欲大为备。庠奏言:“云朔岁俭,军无见粮。契丹张形示强,造端首祸,曲在彼不在我,愿勿听。宜先谕以理,然后饬兵观衅。”
元祐初,加枢密直学士、知渭州。卒,年六十四。宣仁闻之曰:“帅臣极难得,刘庠可惜也。”庠有吏能,淹通历代史,王安石称其博。卒后,苏颂论庠治平建储之功,诏褒录其子。
选自《宋史•列传第八十一》
【注】①祥祭:亲丧满十三个月或二十五个月的祭祀②路:宋时的行政区划。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庠言非所以祗天戒祗:恭敬 |
B.在继先志,隆大业隆:兴盛 |
C.宜损其制损:损害 |
D.储嗣未正正:确立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刘庠敢于直言的一组是 ( )
①庠上书论时事,帝嘉重②庠奏言,法行当自贵近始
③颖王长且贤,宜亟立④日当英宗祥祭,庠丐免
⑤料其必不动,已而果然⑥臣知事陛下,不敢附安石
A.①②⑥ | B.①③⑤ | C.②④⑥ | D.③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庠经常向英宗提出规谏。英宗为仁宗修神御殿,非常宏丽,刘庠认为不应奢靡;奉宸库被盗后,刘庠主张应连同主管此事的近侍一并惩罚。 |
B.刘庠能妥善处理外交问题。在宋与契丹的关系上,他认为守信义最重要;出使契丹,他认为按照先例在先皇的忌日契丹不应该摆宴席,得到契丹同意。 |
C.刘庠注重发展地方经济,关注民生。担任河东转运使,他恢复废弃的冶炼场所,开通隰州的盐路,开展贸易;他又招募民众往塞下转运粟谷,以备足粮食。 |
D.刘庠对王安石新法不以为然。王安石想会见他,但刘庠始终不肯见;当神宗问他为什么不与大臣同心协力时,刘庠说他只知道侍奉君王,不敢攀附王安石。 |
把上面文言文中的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自彼执政,未尝一事合人情。脱问青苗、免役,将何辞以对?
⑵契丹张形示强,造端首祸,曲在彼不在我,愿勿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程信,字彦实,其先休宁人,洪武中戍河间,因家焉。信举正统七年进士,授吏科给事中。也先犯京师,信督军守西城。都督孙镗击也先失利,欲入城,信不纳,督军从城上发箭炮助之。镗战益力,也先遂却。景泰元年,请振畿辅饥民,复河间学官、生徒因用兵罢遣者,皆报可。明年二月,出为山东右参政,督饷辽东。巡抚寇深奏盗粮一石以上者死,又置新斛视旧加大,属信钩考。信立碎之,曰:“奈何纳人于死!”深由是不悦信。天顺元年,擢太仆卿。京卫马旧多耗,信定期征之。三营大将言太仆苛急,请改隶兵部。信言:“高皇帝令太仆马数,勿使人知。若隶兵部,马登耗,太仆不得闻。脱有警,马不给,谁任其咎?”帝是之,乃隶太仆如故。明年,改左佥都御史,巡抚辽东。都指挥夏霖恣不法,佥事胡鼎发其四十罪,信以闻,下霖锦衣狱。门达言信不当代奏,时寇深方掌都察院,以前隙劾信。征下诏狱,降南京太仆少卿。母忧归。成化元年,起兵部,寻转左侍郎。四川戎县山都掌蛮数叛,陷合江等九县。廷议发大军讨之。以襄城伯李瑾充总兵官,进信尚书,提督军务。至永宁,分道进。信与瑾居中节制。转战六日,破寨七百五十余。前后斩首四千五百有奇,俘获无算。录功,进兼大理寺卿,与白圭同莅兵部。信欲有为,而阻于圭,数称疾。改南京兵部,参赞机务。明年致仕,逾年卒。谥襄毅。
信征南蛮时,制许便宜从事。迄班师,未尝擅赏戮一人。曰:“刑赏,人主大柄也,不得已而假之人。幸而事集,辄自专,非人臣所宜。”在南京,守备臣欲预钱谷讼狱事,信曰:“守备重臣,所以谨非常也。若此,乃有司职耳。”论者韪之。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举正统七年进士举:考中。 |
B.又置新斛视旧加大视:比照。 |
C.属信钩考属:隶属。 |
D.论者韪之韪:认为……正确。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程信有军事才能的一组是()
①信不纳,督军从城上发箭炮助之②信立碎之,曰:“奈何纳人于死!”
③进信尚书,提督军务。④信以闻,下霖锦衣狱
⑤信欲有为,而阻于圭,数称疾⑥前后斩首四千五百有奇,俘获无算。
A.③④⑥ | B.②④⑤ | C.①②⑤ | D.①③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程信督战果敢。也先侵犯京城时,程信不让攻击也先失利的都督孙镗撤军进城,而是督率军队从城头上射箭发炮帮助他,没有退路的孙镗越战越勇,击退了也先。 |
B.程信恪尽职守。程信提出的赈济京城附近饥民,恢复河间被罢免学官的官职和被遣送生徒的学业等建议,都得到皇上许可;任太仆卿时,他定期征用马匹,及时掌握马匹的增减情况。 |
C.程信平叛有功。朝廷发大军征讨四川戎县蛮人叛乱,程信与总兵官李瑾居中调度,分路进军,转战六天,破寨七百五十多,斩首四千五百多,俘获无数,平定了叛乱。 |
D.程信能识大体。在南京任上,守备大臣想干预钱粮的管理和诉讼案件,程信认为守备重臣应当非常谨慎,不要越俎代庖,行使主管官吏的职责。 |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5分)
(2)当是时,楚兵冠诸侯。(4分)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4)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