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上海成为第一批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创办,70年代以后,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洋务企业的设立,1882年英国人立德尔开设的上海电光公司创立……1908年吴淞与崇明两地使用无线电通报。
——《上海档案》
材料三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风尚转变过程中,最明显的莫过于阅报风气的形成。报纸比书籍在传播知识方面具有更大的时效性,……同一时期,上海居民生活日趋西化,住洋楼,着洋服,吃洋菜,乘洋轿,点洋灯,“莫不以洋为尚”,西洋话剧、电影、歌舞乃至赛马场、夜总会、舞厅等等进入城市日常生活。
——《近代文明演变轨迹》
回答:
(1)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早期上海城市近代化历程开始的原因。
(2)指出上海城市近代化历程的结果,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海近代化进程的认识。
古今中外历史上,民生问题都备受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摘自1 924年孙中山的《建国纲领》
材料二让我们再一次发问:我们已经达到了1933年3月4日那天所梦想的目标了吗?我们已经找到快乐之谷了吗?但是,我们的民主也正受到考验:在这个国家中,我看到数千万公民——占总人口的重大数目——他们中的大部分此时此刻仍然处于今天所称的生活之必需的最起码的标准之下。我看到数百万家庭依赖低微的收入生存,以致家庭灾难的阴影日复一日地笼罩着他们。我看到数百万人们,他们在城市和农村的日常生活仍处在半个世纪前一个所谓的上流社会认为不体面的环境之中。我看到成百万人得不到教育.娱乐以及改善他们及其子女利益的机会。我看到数百万人无力购买农产品和工业产品,又因为他们的贫困潦倒而无力工作,不能为其他数百万人生产。我看到全国有三分之一的人口住房破损,衣衫褴褛,营养不良。
——1937年1月20日罗斯福总统连任就职演说
材料三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1979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安徽和四川等一些农村开始试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同一年深圳、珠海等4个经济特区开始筹建,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中国在变,世界也在变,20世纪80年代全球经济展开了新一轮的竞争,……苏联依然陷于物质短缺的困顿,人们开始找寻改变现状的新途径。
——《复兴之路》解说词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对民生问题的认识。孙中山提出的解决民生问题的办法在当时是否实现?为什么?
(3)从材料二的演说词中,你看到30年代美国社会存在的社会问题是什么?罗斯福采取哪些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和苏联为改变现状寻找的新途径及其效果。(4分)
中国经济融入世界市场,由被动到主动,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5世纪早期这段异乎寻常的历史中,……正是制度结构上和向外推动力方面的根本差别,在世界历史的这一重要转折关头,使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将全世界海洋留给了西方的冒险事业。
材料二(松江)纺织不止村落,虽城中亦然,……里媪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间歇。
—一《华亭县志•风俗》
材料三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棱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销减走半。
——包世臣《安黑四种》
材料四 1950~1993年中国与日本、美国、苏联的贸易额(单位为百万美元)
时间 1950 1955 1965 1970 1980 1993
日本 47 83 454 807 9201 39066
美国 238——— 4813 27660
苏联 337 1790 406 45 492—
请回答:(1)材料一中“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西方的冒险事业”各指什么?二者有何内在联系?
(2)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经济领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3)对比分析材料四中20世纪50年代与80年代,我国对外贸易格局有何不同特点?请阐述造成这种变化的国际、国内因素。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北宋《东京梦华录》载:“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南宋《梦粱录》载:“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陆游在《杂赋》中提到:“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材料二 2007年12月,宋代古沉船“南海一号”被打捞出水。考古专家认为,“南海一号”沉船本身就是一个见证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文物。据考证,我国近海有2000~3000艘沉船,以宋元时期居多。
材料三: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四:“若说近世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应当是宋以后……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北宋以后堪称近代史。”“‘二程’之‘洛学’出,复兴古学,方使‘千载不传之学’重放光明……与西洋文艺复兴时代知识人的自觉不无相似之处。”——内藤湖南,1909
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宋代商业发展的特点。(3分)
(2)结合材料三,简述宋朝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
(3)材料四中内藤湖南和斯塔夫里阿诺斯对宋代历史地位认识有何不同?《全球通史》中“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对西方社会生产了爆炸性的影响”是指什么?
(4)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请用宋代的史实加以说明。(2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的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任务。……向纯社会主义形式和纯社会主义分配直接过渡,是我们力所不及的。如果我们不能实行退却,即把任务限制在较容易完成的范围内,那我们就有灭亡的危险。
——《列宁全集》
(1)材料一中“经济政策”和“退却”分别指的是什么?列宁主张“退却”的依据是什么?
材料二 1920年11月,苏俄人民委员会发布租让法令,允许外国资本家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或同苏维埃国家组织合营股份公司。列宁强调要通过租让制发展苏俄经济改善工人生活,同时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生产管理方法。
——馀天新、许平、王红生《世界通史》现代卷
材料三要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一切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三个有利于”为根本判断标准。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2)材料三中“经济体制”指的是什么?结合材料一、二、三分析,邓小平对列宁主义有哪些继承和发展?
材料四恩格斯反复教导各国社会主义者要独立决定本国的革命方针和策略。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也提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邓小平也曾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3)归纳材料四中的人物观点所体现的共同原则。(1分)毛泽东、邓小平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是如何体现这一原则的?(2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华盛顿,异人也。……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号位,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袭之规,公器付之公论……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
—— 徐继畲《瀛环志略》(1848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徐继畲推崇华盛顿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材料二(制宪会议时)华盛顿只在每天开会和散会时就座主席台,作为会议开始和结束时的礼仪。其他时间,他都坐在弗吉尼亚代表团的桌子旁。以普通代表的身份参加讨论和投票。他在会上一共发言三次。第一次是在第一天,当选主席后致简短答谢辞。第三次是在最后一天,问由他保存的会议记录以后怎么办。第二次也是最后一天,对戈汉姆的一项动议表示附议。
——易中天《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
(2)为什么身为主席的华盛顿一直参加制宪会议却又发言不多?
材料三从世界历史的观点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从政治体制的角度来说,“美国革命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主要是指什么?美国独立后华盛顿在民主政治建设上作出了哪些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