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种子的子叶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豆荚绿色(M)对黄色(m)为显性。现有两个纯合品种,甲:黄子叶、绿豆荚;乙:绿子叶、黄豆荚。某生物科研小组利用这两个品种的豌豆进行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其杂交组合如下表所示,分析回答:
实验组 |
亲 代 |
|
母本 |
父本 |
|
A |
甲 |
乙 |
B |
乙 |
甲 |
(1)从子叶、豆荚的颜色看,A、B两组试验,结出的种子子叶、豆荚表现型分别是A_________,B_________。
(2)以上两组试验结出的种子萌发长出的子代豌豆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子代豌豆自花传粉后,结出的种子子叶、豆荚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若孟德尔当初选用以上两对性状进行遗传试验,就一对性状看,能否顺利发现基因的分离定律?就两对相对性状看,能否顺利发现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10 分)细叶桉为原产于澳大利亚的喜光耐旱高大乔木,蛤蒌是我国南方地区生长在树林中半阴处的常见植物。图甲为这两种植物在温度、水分均适宜的条件下,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速率的比值( P/R) 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表示细叶桉的曲线是________。
(2)当光照强度为a时,B植物有机物的积累速率________("大于零"、"小于零"、"等于零")。光照强度在c点之后,限制B植物P/R值增大的主要外界因素是________。
(3)若其他条件不变,光照强度突然从d变为b,则短时间内A植物叶肉细胞中的C3将________。
(4)科研人员设想,在细叶桉人工林下种植经济作物,这样既能充分利用土壤和光照等资源,也能提高细叶按人工林群落的________。据此,研究了细叶桉凋落叶对蛤蒌幼苗的影响,部分研究结果见图乙,请据图回答:
①在凋落叶量为30(g/kg土壤) 时,主要影响了蛤蒌幼苗光合作用过程中的________速率,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在凋落叶含量为90(g/kg土壤)时,C3生成速率下降,说明蛤蒌幼苗对________的利用下降。
②研究表明,细叶按的凋落物对当地多种植物的影响与对蛤蒌幼苗的影响相同。因此,若在该地区大面积种植细叶按,会降低当地生态系统的________。
(6分)确定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以后,科学家曾提出如下问题:核糖体所含的RNA是翻译的模板吗?为此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将大肠杆菌在重培养基(15NH4Cl和13C-葡萄糖)上培养,使细菌上各种成分(包括细菌核糖体)被重的同位素标记。然后,他们使用T4噬菌体感染细菌(噬菌体感染后,宿主细胞将不合成自身成份)。
②将细菌转移到轻培养基(14NH4Cl和12C-葡萄糖)上培养,同时,将放射性标记14C的尿嘧啶加到培养基上。对核糖体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分析。
若实验结果是:所分离的核糖体密度______(全为重/全为轻/中等密度/轻重均有),且新出现的含14C的RNA是以_______为模板转录而成。则否定核糖体所含的RNA是翻译的模板的猜想,而新合成的RNA称作________。
(8分)水稻为二倍体植物,染色体组成为2n=24。若体细胞中某对同源染色体多出一条,数目为三条,则称为三体水稻,三体水稻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随机分离,产生两类配子,一类是n+l型,即配子含有两条该同源染色体;一类是n型,即配子含有一条该同源染色体。卵细胞为n+l型可育,花粉则不育。
(1)从变异类型分析,三体水稻的形成属于______,形成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_______,或者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某对姐妹染色单体未能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2)已知水稻有香味(b)为隐性突变产生的性状,利用普通水稻与三体水稻(如7号三体)杂交,可判断等位基因(B、b)是否位于7号染色体上:现以纯合无香味普通水稻(BB)为父本,与7号三体且有香味的水稻(母本)杂交,从F1中选出三体植株作为父本,分别与有香味普通水稻(bb)进行杂交得F2,分析可知:
若等位基因(B、b)位于7号染色体上,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若等位基因(B、b)不位于7号染色体上,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
(10分)人体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1)图表示三种不同类型人群在口服100克葡萄糖后,血浆中胰岛素浓度的变化。糖尿病发病原因复杂且类型多,有一类病人可能是由于免疫紊乱,产生对自身胰岛B细胞有攻击作用的抗体,此类病人可能符合图中曲线______,另一类病人由于受体未能正常识别胰岛素而导致,此类病人可能符合图中曲线_________,正常人在口服100克葡萄糖60分钟后,肝细胞中葡萄糖代谢途径________。 (至少写出二项)
(2)为验证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某同学给几只刚进食的小鼠腹腔注射一定剂量的胰岛素溶液(用酸性生理盐水配制),观察现象,若出现昏厥,则达到目的。该实验设计欠严密,改进措施有:
①为使反应出现得较快且明显,实验前应将小鼠饥饿处理。
②应设置对照组,给对照组小鼠注射等量的_____,且注射的部位、方法与实验组相同。
③出现昏厥后,还应对其中的一半小鼠注射_____,另一半不予注射作对照,以明确昏厥产生的原因。
(12分)雌性荧火虫尾部的提取液中含有荧光素和荧光素酶(称为荧光素酶系溶液),该酶能利用ATP能量,催化荧光素与氧气反应形成能发出特定荧光的氧化型荧光素,荧光强度与反应体系中的ATP量成正比,利用该原理可测量不同萌发阶段种子样液中ATP的含量,实验方法如下:
(1)比色杯(容器)中分别加人浓度为1 x 10-7 M、1 x 10-8 M、1 x 10-9 M、l x 10-10 M、1 x 10-11M的ATP溶液0.2ml,向各比色杯中加人0.8ml荧光素酶系溶液,混匀后立即用分光光度计测量各比色杯发光强度,实验设定的温度为25℃,pH为7.4—7.8。以坐标图形式绘出ATP浓度与发光强度关系曲线。
(2)将未萌发、萌发12小时、萌发24小时的玉米胚10粒,70℃高温处理后,经研磨、提取,获得组织样液。利用荧光素酶系溶液测定荧光强度,从(1)所绘出的曲线中查出相应ATP浓度值。回答下列问题:
填写表格:①_________ ②________③________
步骤(2)中设定的温度与pH值应是___________
玉米胚组织样液中的ATP主要来自细胞的__________(生理过程),萌发24小时后玉米种子该过程增强,但样液发光强度并无成正比增强,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