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一、阅读材料。完成l9—21题。(10分)
⒚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孟子曰:“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为己忧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为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是故以天下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孔子曰:‘大哉,尧之为君!惟天为大,惟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君哉也!巍巍乎,有天下而不与焉!’尧舜之治天下,岂无所用其心哉?亦不用于耕耳。”
20、用自己的话概述文中孟子孔子所说的君主继承人的标准是什么。
21、孟子、孔子是诸子百家中儒家的代表,请您再写出百家中其它两个学派及代表人物、代表作品。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盲者说
清·戴名世
里中有盲童,操日者①术,善鼓琴。邻有某生,召而吊之曰:“子年几何矣?”曰:“年十五矣。”“以何时而眇?”曰:“三岁耳。”“然则子之盲也且十二年矣!昏昏然而行,冥冥焉而趋。不知天地之大,日月之光,山川之流峙,容貌之妍丑,宫室之宏丽,无乃甚可悲矣乎?吾方以为吊也!”
盲者笑曰:“若子所言,是第知盲者为盲,而不知不盲者之尽盲也。夫盲者曷尝盲哉?吾目虽不见,而四肢百体均自若也,以目无妄动焉。其于人也,闻其音而知其姓氏;审其语而知其是非。其行也,度其平陂以为步之疾徐,而亦无颠危之患。入其所精业,而不疲其神于不急之务,不用其力于无益之为,出则售其术以饱其腹。如是者久而习之,吾无病于目之不见也。今夫世之人,喜为非礼之貌,好为无用之观。事至而不能见,见而不能远;贤愚之品不能辨,邪正在前不能释,利害之来不能审,治乱之故不能识;诗书之陈于前,事物之接于后,终日睹之而不得其意,倒行逆施,伥伥焉踬且蹶而不之悟,卒蹈于罗网,入于陷阱者往往而是。夫天之爱人甚矣,予之以运动知识之具,而人失其所以予之之意,辄假之以陷溺其身者,岂独目哉!吾将谓昏昏然而行,冥冥然而趋,天下其谁非盲也?盲者独余耶?余方且睥睨顾盼,谓彼等者不足辱吾之一瞬也。乃子不自悲而悲我,不自吊而吊我!吾方转而为子悲为子吊也。”
某生无以答。间诣余言,余闻而异之,曰:“古者瞽②、史教诲,师箴,瞍赋,矇诵,若晋之师旷、郑之师慧是也。兹之盲者,独非其伦耶?”为记其语,庶使览之者知所愧焉。
【注】① 日者:占卜。
② 瞽:“瞽”即太师,掌管音乐,一般都由盲人充任,故称“瞽”。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审其语而知其是非审:审查
B.而亦无颠危之患危:跌倒
C.谓彼等者不足辱吾之一瞬一瞬:时间很短
D.喜为非礼之貌非礼:不礼貌

下列加点虚词在文中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入其所精业天下其谁非盲也
B.吾方以为吊也出则售其术以饱其腹
C.诗书之陈于前而不知不盲者之尽盲也
D.昏昏然而行闻其音而知其姓氏

下列句子中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而不疲其神于不急之务 B.吾无病于目之不见也
C.伥伥焉踬且蹶而不之悟 D.邪正在前不能释

下列对本文分析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盲者说闻音知姓氏,审语知是非,目的在强调观察世界应该举一反三,学会推理。
B.盲者说,看世人一眼都是对他自己的一种侮辱,这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愤世嫉俗之情。
C.文中说的瞍、矇都是指盲人乐师。在古代,这些盲人乐师负有诵诗训导的任务,而师旷、师慧则是他们中的突出代表。
D.本文借盲者之言,讽刺世俗贤愚不辨、利害不审、倒行逆施、腐败堕落而不能自拔。可作寓言读,也可作杂文读。

翻译和断句
翻译上面文言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
① 乃子不自悲而悲我,不自吊而吊我!
② 兹之盲者,独非其伦耶?
用“/”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彭思永,字季长,庐陵人。为儿时,旦起就学,得金钗于门外,默坐其处。须臾亡钗者来物色,审之良是,即付之。其人欲谢以钱,思永笑曰:“使我欲之,则匿金矣。”始就举,持数钏为资。同举者过之,出而玩,若匿其一于袖间,众相为求索。思永曰:“数止此耳。”客去,举手揖,钏附于地,众皆服其量。居母丧,窭甚,乡人馈之,无所受。
第进士,知南海、分宁县,通判睦州。台州大水败城,人多溺,往摄治焉。尽葬死者,作文祭之;民贫不能葺居,为伐木以助之,数月公私之舍皆具,城筑高于前,而坚亦如之。入为侍御史,论内降授官赏之弊,谓斜封非盛世所当有,仁宗深然之。皇祐祀明堂前一日,有传百官皆进秩者。思永言不宜滥恩,以益侥幸。思永率同列言之,或曰:“俟命出,未晚也。”思永曰:“先事而言,第得罪尔;命一出,不可止矣。”遂独抗疏曰:“陛下覃此谬恩,岂为天下孤寒哉。非社稷之福也。”帝怒,中丞郭劝、谏官吴奎为之请,乃以泛恩转司封员外郎而解台职,为湖北转运使。
加直史馆,为益州路转运使。成都府吏盗公钱,付狱已三岁,出入自如。思永摄府事甫一日,即具狱。民以楮券为市,藏衣带中,盗置刃于爪,捷取之,鲜败者。思永得一人诘之,悉黥其党隶兵间。中使岁祠峨眉,率留成都掊珍玩,价直数百万钱,悉出于民。思永朘其三之一,使怒去,而不能有所中伤也。寻为户部副使,擢天章阁待制、河北都转运使、知瀛州。北俗以桑麻为产籍,民惧赋不敢艺,日益贫,思永始奏更之。徒知江宁府。
神宗即位,御史蒋之奇纠欧阳修阴事,挽思永自助。思永以为帷薄之私,非外人所知,但其首建濮议,违典礼以犯众怒,不宜更在政府。诏问语所从来,思永不肯对,而极陈大臣专恣朋党。乃出知黄州。熙宁三年,卒,年七十一。(选自《宋史·彭思永传》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贫不能葺居葺:修理
B.即具狱狱:牢狱
C.中使岁祠峨眉祠:祭祀
D.挽思永自助挽:拉拢


1,3,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先事而言,第得罪尔②吾尝跂而望矣
B.①为伐木以助之②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
C.①思永朘其三之一②其皆出于此乎?
D.①乃以泛恩转司封员外郎而解台职②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台州发大水,冲坏了城池,许多百姓被洪水淹死,彭思永被派往代行治理,他安葬悼念死者,帮助百姓重建家园,数月过后台州城就建得完好如初。
B.彭思永担任侍御史期间,认为对官员的任命奖赏应由朝廷正式封授,不能在宫内随意进行。仁宗对百宫滥加赏赐,他直言上谏,坚决反对,表现出可贵的忠直和操守。
C.成都盗贼猖獗,经常手戴利器,窃取百姓钱币,彭思永施以黥刑,严厉打击。朝中宦官每年借机到成都搜刮民财,彭思永也毫不手软,坚决严惩。宦官们也自知理亏,不敢加害中伤他,
D.蒋之奇弹劾欧阳修,彭思永认为对其家庭内部的私事,不应小题大做,但对其违反典礼触犯众怒的行为不应宽恕。皇上追根问底,彭思永不想牵连他人,转移话题,不予回答。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同举者过之,出而玩,或匿其一于袖间,众相为求索。
(2)有传百官皆者秩者,思永言不宜滥恩,以益侥幸。
(3)北俗以桑麻为产籍,民惧赋不敢艺,日益贫,思永始奏更之。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 ,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续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
李白字太白,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天宝初,白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沉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时白已醉。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遂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少贫不自振振:振作 B.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辞:辞别
C.李邕奇其材奇:感到惊奇 D.遂擿其诗以激杨贵妃激:激怒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②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B.①召入,而时白已醉②出污泥而不染
C.①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②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D.①遂擿其诗以激杨贵妃②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甫年少时生活贫困,但是很有才能。他客居在吴越等地,李邕很看重他的才能,第一个去看望他。后来他参加进士考试没有中,滞留在了长安。
B.李白诗名远扬,被贺知章称为“神仙下凡”。后李白得到玄宗的厚爱,被授予官职,可是他狂骜不驯,常常和酒友到闹市上喝得烂醉。
C.杜甫为了摆脱贫困,一心想“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而“数上赋颂”,一方面这是古代文人欲就功名事业、积极进取的表现,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杜甫郁郁不得志的愁苦思想。
D.李白文采出众,志向高远,然而政治头脑过于简单,壮志终至成空。在宫中,李白竟“使高力士脱靴”,表现出他性格的天真、孤傲。后来他云游四方,还经常旁若无人地身穿宫廷的锦袍坐在船中。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陈群字长文,颍川许昌人。祖父实,父纪。群为儿时,实常奇异之。鲁国孔融高才倨傲,年在纪、群之间,先与纪友,后与群交,更为纪拜,由是显名。刘备临豫州,辟群为别驾。时陶谦病死,徐州迎备,备欲往,群说备曰:“袁术尚强,今东,必与之争。吕布若袭将军之后,将军虽得徐州,事必无成。”备遂东,与袁术战。布果袭下邳,遣兵助术,大破备军,备恨不用群言。随纪避难徐州。属吕布破,太祖辟群为司空掾属。时有荐乐安王模、下邳周逵者,太祖辟之。群封还教,以为模、逵秽德,终必败,太祖不听。后模、逵皆坐奸宄诛,太祖以谢群。群荐广陵陈矫、丹阳戴乾,太祖皆用之。后吴人叛,乾忠义死难,矫遂为名臣,世以群为知人。
青龙中,营治宫室,百姓失农时。群上疏曰:“禹承唐、虞之盛,犹卑宫室而恶衣服。况今丧乱之后,人民至少,比汉文、景之时,不过一大郡。加边境有事,将士劳苦,若有水旱之患,国家之深忧也。且吴、蜀未灭,社稷不安。宜及其未动,讲武劝农,有以待之。今舍此急而先宫室,臣惧百姓遂困,将何以应敌?今中国劳力,亦吴、蜀之所愿。此安危之机也。惟陛下虑之。”
初,刘廙坐弟与魏讽谋反,当诛。群言之太祖,太祖曰:“廙 ,名臣也,吾亦欲赦之。”乃复位。廙深德群,群曰:“夫议刑为国,非为私也;且自明主之意,吾何知焉?”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群为儿时  辟群为别驾  B.以为模、逵秽德 廙深德群
C.今东,必与之争  备遂东,与袁术战 D.世以群为知人 将何以应敌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陈群“知人”的一组是…………………………( )
①以为模、逵秽德,终必败②群荐广陵陈矫、丹阳戴乾,太祖皆用之③臣惧百姓遂困④群言之太祖⑤吾亦欲赦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群少年时就被人们所推崇。连才高气傲的孔融,也因与陈群交往,而把过去视为同辈朋友的陈纪尊为长辈。
B.陈群因为“识人”而受到太祖的敬重,后来又让同僚佩服。
C.陈群能审时度势,忧国忧民,敢于主持公道,讲实话,难能可贵。
D.陈群知人善任,对贤才力荐,对庸君力谏,对无德者力阻,对蒙冤者力辩,这些都出于公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雪琴与沅弟嫌隙已深,难遽期其水乳。沅弟所批雪信稿,有是处,亦有未当处。弟谓雪声色俱厉。凡目能见千里,而不能自见其睫,声音笑貌之拒人,每苦于不自见,苦于不自知。雪之厉,雪不自知;沅之声色,恐亦未始不厉,特不自知耳。曾记成丰七年冬,余咎骆文耆①待我之薄,温甫则日:“兄之面色,每予人以难堪。”又记十一年春,树堂深咎张伴山简傲不敬,余则谓树堂面色亦拒人于千里之外。观此二者,则沅弟面色之厉,得无似余与树堂之不自觉乎?
余家目下鼎盛之际,余忝窃将相,沅所统近二万人,季所统四五千人,近世似此者曾有几家?沅弟半年以来,七拜君恩,近世似弟者曾有几人?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吾家亦盈时矣。管子云:“斗斛满则人概之,人满则天概之。”余谓天之概无形,仍假手于人以概之。霍氏②盈满,魏相概之,宣帚概之;诸葛恪盈满,孙峻概之,吴主③概之。待他人之来概而后悔之,则已晚矣。
吾家方丰盈之际,不待天之来概,人之来概,吾与诸弟当设法先自概之。自概之道云何?亦不外“清…‘慎…‘勤”三字而已。吾近将“清”字改为“廉”字,“慎”字改为“谦”字,“勤”字改为“劳”字,尤为明浅,确有可下手之处。沅弟昔年于银钱取与之际不甚斟酌,朋辈之讥议菲薄,其根实在于此。以后宜不妄取分毫,不寄银回家,不多赠亲族,此“廉”字工夫也。“谦”字存诸中者不可知,其著于外者,约有四端:日面色,日言语,日书函,日仆从属员。沅弟一次添招六千人,季弟并未禀明,径招三千人,此在他统领所断做不到者,在弟尚能集事,亦算顺手。而弟等每次来信索取帐棚子药等件,常多讥讽之词,不平之语,在兄处书函如此,则与别处书函更可知矣。沅弟之仆从随员,颇有气焰,面色言语,与人酬按时,吾未及见,而申夫④曾述及往年对渠之词气,至今饮憾!以后宜于此四端,痛加克治,此“谦”字工夫也。每日临睡之时,默数本日劳心者几件,劳力者几件,更竭诚以图之,此“劳”字工夫也。
余以名位太隆,常恐祖宗留诒之福自我一人享尽,故将“劳”“谦”“廉”三字时时自惕,亦愿两贤弟用之以自惕,且即以自概耳。
(选自《曾国藩家书》,有改动)
【注释】①骆文耆:清末重臣骆秉章。②霍氏:汉代大将军霍光一族。③吴主:三国时吴国君主孙亮。④申夫:曾国藩的慕僚。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难遽期其水乳遽:立刻,马上
B.余忝窃将相窃:谦词,私自,私下
C.而申夫曾述及往年对渠之词气渠:第三人称“他”
D.时时自惕惕:勉励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均相同的一项是

A.待他人之来概而后悔之/拔剑撞而破之
B.不待天之来概/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C.则与别处书函更可知矣/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D.余以名位太隆/焉用亡郑以陪邻

下列各组中,均能体现曾国藩“修身自惕”的一项是
①每苦于不自见,苦不自知。②余则谓树堂面色亦拒人于千里之外。③吾家亦盈时矣。④吾与诸弟当设法自概之。⑤以后宜于此四端,痛加克治。⑥常恐祖宗留诒之福,自我一人享尽。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③④⑥ D.②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雪琴和沅弟之间出现了很深的嫌隙,原因在于他们的声音和脸色表现拒人千里之外,而自己却一点也感觉不到。作者现身说法,给他们讲清了这个道理。
B.虽然曾家正处鼎盛之际,但作者居安思危,他借管子的话把“斗斛满则人概之,人满则天概之”的规律告诉子弟,表示与他们一起以“廉、谦、劳”持家。
C.沅弟花钱随意,大手大脚;季弟不作汇报,擅自招兵;书信来往,言词不和;仆从随员的面色言语,颇有气焰。所有这些,作者都直接给予了批评和教育。
D.本文虽然有避害远祸、自保富贵的倾向,但作者提出的“廉、谦、劳”始终是值得肯定的做人之德、为官之道,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深沉的传统文化内涵。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1)凡目能见千里,而不能自见其睫(3分)。
(2)观此二者,则沅弟面色之厉,得无似余与树堂之不自觉乎?(4分)
(3)余谓天之概无形,仍假手于人以概之。(3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