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朗克曾这样评论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这个原理在物理世界观上所引起的革命,只有哥白尼世界体系的引入才能与之相提并论。”文中的”这个原理“是
A.日心说 | B.相对论 | C.量子假说 | D.万有引力定律 |
“道统”即为儒者之“道”的传授谱系,明末清初的安徽桐城派就以“道统自任”。梁启超说:“桐城派……以孔、孟、韩、欧、程、朱以来之道统自任,而与当时所谓汉学(专于研究经史、训诂考据之学)者互相轻。”可见桐城派在文学创作上
A.提倡“经世致用” | B.主张“知行合一” |
C.颠覆了理学传统 | D.宣扬人伦即天理 |
王阳明在一首《示诸生诗》中说:“尔身各各自天真,不用求人更问人。但致良知成德业,漫从故纸费精神。”这说明他主张
A.人的是非善恶来自固有的本性 |
B.要向外部世界探寻真知识 |
C.通过学习古代典籍以增长知识 |
D.探求知识要敢于向人求问 |
《春秋繁露》载:“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这表明董仲舒
A.以天命强化儒家的德治理论 |
B.强调“天人合一” |
C.推动儒家思想的神秘化 |
D.实现君主专制的合法化 |
康熙七年(1668年),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广东巡抚王任上疏请求复界,清廷以“海氛未靖”为由拒之,但默许“以海边为界……听民出田界外”。对此现象理解最全面的是
A.康熙年间曾一度松弛闭关政策 |
B.清廷已意识到闭关政策的危害性 |
C.清廷内部存在开放和锁国之争 |
D.小农经济的特点无须要对外开放 |
宋太祖开宝三年(970年),诏曰:“民铸铜为佛像、浮图及人物之无用者禁之,铜铁不得阑出蕃界及化外。”宋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抑制社会奢靡风气的蔓延 | B.限制民间资本市场的流通 |
C.保障金属货币的市场存量 | D.扩大本土宗教的社会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