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朗克曾这样评论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这个原理在物理世界观上所引起的革命,只有哥白尼世界体系的引入才能与之相提并论。”文中的”这个原理“是
| A.日心说 | B.相对论 | C.量子假说 | D.万有引力定律 |
图中的站立者是美国总统威尔逊,他对鹰说道:“啊!我把你变成一只多么好的鸽子呀!”但1917年美国放弃中立,对德宣战。下列关于美国政策变化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一战前期,美国奉行“中立”政策 |
| B.一战后期,美国为了“捍卫和平、民主与自由”而对德宣战 |
| C.美国由“中立”到对德宣战改变了双方力量的对比 |
| D.美国参战,虽使一战规模升级,但加速了一战结束进程 |
俾斯麦早就承认:“在欧洲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彼此敌对的两大势力。两个大国都希望把世界变成自己的属地,并从属地上获取商业收入。”这里的“两个大国”在一战前最有可能是指()
| A.俄国和奥匈帝国 | B.英国和法国 | C.法国和俄国 | D.英国和德国 |
早在1905年,德国就制订了“施里芬计划”,打算速战速决,6周内打败法国。但这一战略计划最终破产,其破产的标志是()
| A.马恩河战役 | B.凡尔登战役 |
| C.索姆河战役 | D.1914年俄军攻势 |
康有为对中国近代政治变革产生的影响是( )
| A.率先提出实行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 |
| B.批判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的腐朽思想 |
| C.提倡西学,否定传统的儒家思想 |
| D.反对共和革命,维护清朝专制统治 |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一败一成,就中日两国进行社会变革的内部条件而言,是由于( )
①中国的封建制度具有特殊的稳定性,对社会变革的阻力比日本大
②中国未能如日本那样从旧的统治营垒中分化出一支革新力量
③中国的维新变法缺乏人民群众反封建斗争的配合
④中国的变法是依托旧政权进行的,未发生权力中心的转移
|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