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权利法案》
材料二 第11条:“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与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及其他条约,委派并接受使节”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德意志帝国宪法》
材料三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入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权利法案》颁行的目的是什么?它的颁布使英国确立了什么政治制度?请结合材料归纳这一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判断德意志帝国确立了什么政治制度,这一政治制度与英国的最大不同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判断我国确立了什么政治制度,由此,判断该宪法的性质是什么?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人文精神就是尊重人,尊重人的价值,以人为本。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子曰:泛爱众,而亲(接近)仁。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材料二 苏格拉底在雅典法庭受审时疾呼:“雅典人啊!我尊敬你们,热爱你们。我要教诲和劝勉我遇到的每一个人……你们不能只注意金钱和地位,而不注意智慧和真理。你们不要老想着人身和财产,
而首先要改善你们的心灵。金钱买不到美德,美德却能产生一切美好的东西。这就是我的教义。”
材料三

材料四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然而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然则,哪些限制是有碍启蒙的,哪些不是,反而是足以促进它的呢?——我回答说:必须永远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并且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
——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
(1)依据材料一,谈谈你对孔子核心思想“仁”的理解。(4分)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格拉底“教义”的基本思想。(4分)
(3)材料三反映了近代欧洲的哪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该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材料四中,康德认为启蒙运动的目的是什么?(4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 汉武帝时,由于大事兴作,巨款开支,不仅使汉初七十年间的积蓄为之一空,而且广大农民由于繁重的赋税徭役和豪强、豪商的盘剥,日趋穷困,加上连年天灾,纷纷破产流亡。此时,豪商大贾们却操纵冶铁、煮盐、铸钱等对国计民生有重大关系的生产部门。从公元前111年开始至以后的二十余年间,全国财政经济工作完全由桑弘羊负责主持。在桑弘羊等的筹划下,颁布了算缗告缗令。所谓算缗,就是向工商业者和高利贷者征收财产税。所谓告缗,就是向朝廷揭发工商业者和高利贷者隐产漏税的违法行为。桑弘羊扩大盐铁官营的建置,在全国各地盐铁产区设立盐官三十五处、铁官四十八处。在桑弘羊的建议下,实行“酒榷”即酒类专卖。他还采取措施废除一切旧钱,由国家统一铸造货币,这种五铢钱的重量与实际重量相等,规格相同,质量较好,成本较高,使私铸者无利可图。在他的建议下,实行了均输和平准,所谓均输,就是调剂物资运输。所谓平准,就是平抑物价。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桑弘羊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简析桑弘羊改革的作用。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在2014年2月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上,华远任志强、万通冯仑、万盟王巍等商界大佬们围炉漫谈乡愁,呼吁恢复“乡绅制度”,认为,“有乡绅就留得住乡愁,没有乡绅就留不住乡愁,没有乡愁。”作为一个企业论坛,“乡绅”话题得以被关注,也足见其近年来的影响力了。
学者熊培云在《一个村庄的中国》中认为,乡绅这个群体在中国传统社会,是体制内权力与中国社会基层的“连接器”、“缓冲带”。美国家族史专家古德也在其《家庭》书中说:“在中华帝国统治下,行政机构的管理还没有渗透到乡村一级,而宗族特有的势力却维护着乡村的安定和秩序。”
乡绅中的一部分人是通过科举考试、退任或已在乡村休闲的官员。他们深受儒家文化教诲,知书达礼。同时也热心于乡村公益事务,尽职尽力,得到乡亲们的尊重。历史事实证明,绝大多数的乡绅是乡村里中华道德的守护者,他们办学校,兴宗祠,行善事,也是佛教与道教,以及儒家学说的主要传播者与复兴者。如果说,贵族文化是英国文化可以骄傲的地方,那么也可以说,乡绅文化是中国文化可以骄傲的地方。
但是,也有人认为:“土豪”已卷土重来,就差“劣绅”了。“恢复乡绅制度”,就是开历史倒车,让中国退回到封建社会。“恢复乡绅制度”,意味着新生官僚资产阶级分子,将名正言顺地登上历史舞台,全面复辟资本主义,广大农民要重新回到封建社会受压迫受剥削的地狱,吃二遍苦,受二茬罪。
阅读材料,提炼观点,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实(论据至少三个),论证严谨,逻辑性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可事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
隆礼贵义者其国治,简礼贱义者其国乱。礼义生而制法度。法者,治之端也。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君者,国之隆也;父者,家之隆也。隆一而治,隆二而乱。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
——摘编自《荀子》
材料二 汉兴,江都相董仲舒亦大儒,作书美孙卿(即指荀子)。
——(西汉)刘向《荀子叙录》
“荀卿全是申、韩”“只一句‘性恶’,大本已失”。
——(南宋)《朱子语类》
材料三 荀子认为,礼在社会理想层面上的价值是建立社会等差秩序。礼的本意和功能是对人之放任的约束,是对等差秩序的遵守。这种价值取向将会在社会分化的态势下,发挥其社会整合的功能。荀子的礼法价值观虽然有以道德裹胁法律的倾向,但他明确指出了道德与法律的互动关系,充分认识到了道德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另外,荀子还强调为政者的品德对于社会政治的决定性影响,要求处于政治实践中的从政者首先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性。
——高春花《荀子礼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1)概括材料一中荀子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知识,简析其观点形成的主要背景。(10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荀子思想在西汉和南宋学术界的不同境遇。根据材料一、二和所知识,简析出现不同境遇的主要原因。(10分)
(3)根据材料二、四,简述荀子思想的现代价值。(3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土司制度是在唐宋时期羁縻州县制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其实质是“以土官治土民”,承认各少数民族的世袭首领地位,给予其官职头衔,以进行间接统治。……元朝在滇、黔、桂、川、湘、鄂等6省少数民族中普遍推行土司制度,但弊病很多,土司对内残暴统治属民,对中央叛服不常,骚扰与之接壤的汉民,土司之间也不断发生战争。
为了解决日久相沿的土司割据的积弊,明清两朝的统治者大多主张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康雍乾时期清朝国力强盛,雍正帝又是锐意进取的君主,因此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的条件已趋成熟。雍正四年(1726),云贵总督鄂尔泰建议取消土司世袭制度,设立府、厅、州、县,派遣有一定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雍正帝对此甚为赞赏,令其悉心办理。改土归流的地区包括滇、黔、桂、川、湘、鄂6省,所涉及的民族有土家族,苗族、彝族、布依族、侗族、瑶族、水族等。云南、贵州。在废除土司世袭制度时,清政府在改土归流地区清查户口,丈量土地,征收赋税,建城池,设学校;同时废除原来土司的赋役制度,与内地一样,按地亩征税,数额一般少于内地,土民所受的剥削稍有减轻。……改土归流还减少了叛乱因素,加强了政府对边疆的统治,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朱绍候主编的《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实行大规模改土归流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朝改土归流的作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