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故绝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是故吕尚聘,而天下知商将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纣用恶来,齐用苏秦,秦用赵高,而天下知其亡也。
齐景公伐宋,至于岐堤之上,登高以望,太息而叹曰:“昔我先君桓公,长毂八百乘以霸诸侯,今我长毂三千乘,而不敢久处于此者,岂其无管仲欤!”弦章对曰:“臣闻之,水广则鱼大,君明则臣忠;昔有桓公,故有管仲;今桓公在此,则车下之臣尽管仲也。”
杨因见赵简主曰:“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简主闻之,绝食而叹,跽而行,左右进谏曰:“居乡三逐,是不容众也;事君五去,是不忠上也。今君有士,见过八矣。”简主曰:“子不知也。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
子路问于孔子曰:“治国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曰:“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曰:“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雠之。贤者怨之,不肖者雠之;怨雠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 (节选自刘向《说苑•卷八•尊贤》)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致:达到 |
B.故绝江海者托于船绝:横渡 |
C.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贱:没有才华 |
D.怨雠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雠: 同“仇”,仇恨 |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阐述“尊贤兴国”道理的一组是( )
①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
②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
③居乡三逐,事君五去
④简主闻之,绝食而叹
⑤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
⑥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
A.①②⑤ | B.①④⑥ | C.②③⑤ | D.③④⑥ |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人君树立功名、成就霸业抑或破家亡国、身败名裂,根本的原因在于能否尊贤而下士。 |
B.齐景公感慨自己有三千辆兵车却不敢在宋国久留,弦章告诉他,要多有几个管仲一样的贤臣就好了。 |
C.杨因是一个有争议的人,而赵简主的分析力排众议,委以重任,表明赵简主能够尊贤用贤。 |
D.孔子认为尊贤与贱不肖是治国的重要方略,中行氏因为“尊贤而不能用”,“贱不肖而不能去”而导致灭亡。 |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朱公①居陶,生少子。少子及壮,而朱公中男杀人,囚于楚。朱公曰:“杀人而死,职也。然吾闻千金之子,不死于市。”告其少子往视之。乃装黄金千溢,置褐器中,载以一牛车,且遣其少子。朱公长男固请欲行,朱公不听。长男曰:“家有长子曰家督②,今弟有罪,大人不遣,乃遣少弟,是吾不肖。”欲自杀。其母为言曰:“今遣少子,未必能生中子也,而先空亡长男,奈何?”朱公不得已而遣长子,为一封书遗故所善庄生,曰:“至则进千金于庄生所,听其所为,慎无与争事。”长男既行,亦自私赍数百金。
至楚,庄生家负郭,披藜到门,居甚贫。然长男发书进千金,如其父言。庄生曰:“可疾去矣,慎毋留!即弟出,勿问所以然。”长男既去,不过庄生而私留,以其私赍献遗楚国贵人用事者。庄生虽居穷阎,然以廉直闻于国,自楚王以下皆师尊之。及朱公进金,非有意受也,欲以成事后复归之以为信耳。
庄生间时入见楚王,言“某星宿③某,此则害于楚”。楚王素信庄生,曰:“今为奈何?”庄生曰:“独以德为,可以除之。”楚王曰:“生休矣,寡人将行之。”王乃使使者封三钱④之府。楚贵人惊告朱公长男曰:“王且赦。”曰:“何以也?”曰:“每王且赦,常封三钱之府。昨暮王使使封之。”朱公长男以为赦,弟固当出也,重千金虚弃庄生,无所为也,乃复见庄生。庄生惊曰:“若不去邪?”长男曰:“固未也。初为事弟,弟今议自赦,故辞生去。”庄生知其意欲复得其金,曰:“若自入室取金。”长男即自入室取金持去,独自欢幸。
庄生羞为儿子所卖,乃入见楚王曰:“臣前言某星事,王言欲以修德报之。今臣出,道路皆言陶之富人朱公之子,杀人囚楚,其家多持金钱赂王左右,故王非能恤楚国而赦,乃以朱公子故也。”楚王大怒曰:“寡人虽不德耳,奈何以朱公之子故而施惠乎!”令论杀朱公子,明日遂下赦令。朱公长男竟持其弟丧归。
至,其母及邑人尽哀之,唯朱公独笑,曰:“吾固知必杀其弟也。彼非不爱其弟,顾有所不能忍者也。是少与我俱,见苦为生难,故重弃财。至如少弟者,生而见我富,岂知财所从来,故轻弃之,非所惜吝。前日吾所以欲遣少子,固为其能弃财故也。而长者不能,故卒以杀其弟,事之理也,无足悲者。” (节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
【注释】①[朱公]陶朱公,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别号。②[家督]长子,因长子有督理家事的缘故,故称家督。③[星宿]我国古代对星座的称谓,共分二十八宿。④[三钱]本指夏商周对钱币所分的三等:赤、白、黄。黄为上,白次之,赤为下。这里指钱库。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男既行,亦自私赍数百金赍:赠送;给予 |
B.乃装黄金千溢溢:通“镒”,古代重量单位,合24市两 |
C.今遣少子,未必能生中子也生:使…活着 |
D.庄生虽居穷阎,然以廉直闻于国阎:里巷的门 |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项,全都表现陶朱公长子吝金害弟的一项是( )
①朱公长男固请欲行,朱公不听。②然长男发书进千金,如其父言。
③长男即自入室取金持去,独自欢幸。④庄生羞为儿子所卖,乃入见楚王曰……
⑤令论杀朱公子,明日遂下赦令。 ⑥前日吾所为欲遣少子,固为其能弃财故也。
A.①④⑥ | B.②③⑥ | C.①②⑤ | D.③④⑤ |
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公的第二个儿子因为杀死了人,被囚在楚国。朱公认为家有千金的孩子,不应该在大庭广众前被处决。 |
B.朱公的老朋友庄生虽然家贫,却廉洁正直,朱公长子送的黄金,他并无意接受,只是想等事成之后再还给朱公,来表示自己的诚信。 |
C.朱公的长子因为吝啬钱财,反而害了弟弟的性命,这说明他把金钱看得比弟弟的生命还重要。 |
D.朱公当初之所以要派小儿子而不是大儿子前往营救二儿子,是因为他对两个儿子非常了解,正所谓“知子莫若父”。 |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赵秦公韬有宠于赵王虎,欲立之,以太子宣长,犹豫未决。宣尝忤旨,虎怒曰:“悔不立韬也!”韬由是益骄,造堂于太尉府,号曰宣光殿,梁长九丈。宣见而大怒,斩匠,截梁而去;韬怒,增之至十丈。宣闻之,谓所幸杨柸、牟成、赵生曰:“凶竖傲愎乃敢尔!汝能杀之,吾入西宫,当尽以韬之国邑分封汝等韬死,主上必临丧,吾因行大事,蔑不济矣。”柸等许诺。
秋,八月,韬夜与僚属宴于东明观,因宿于佛精舍。宣使杨柸等缘獼猴梯而入,杀韬,置其刀箭而去。旦日,宣奏之,虎哀惊气绝,久之方苏。将出临其丧,司空李农谏曰:“害秦公者未知何人,贼在京师,銮舆不宜轻出。”虎乃止,严兵发哀于太武殿。宣往临韬丧,不哭,直言“呵呵”,使举衾观尸,大笑而去。收大将军记室参军郑靖、尹武等,将委之以罪。
虎疑宣杀韬,欲召之,恐其不入,乃诈言其母杜后哀过危惙;宣不谓见疑,入朝中宫,因留之。建兴人史科知其谋,告之;虎使收杨柸、牟成,皆亡去;获赵生,诘之,具服。虎悲怒弥甚,囚宣于席库,以铁环穿其颔而鏁之,取杀韬刀箭,舐其血,哀号震动宫殿。佛图澄曰:“宣、韬皆陛下之子,今为韬杀宣,是重祸也。陛下若加慈恕,福祚犹长。若必诛之,宣当为彗星下扫鄴宫。”虎不从积柴于鄴北,树标其上,标末置鹿卢,穿之以绳,倚梯柴积。送宣其下,使韬所幸宦者郝稚、刘霸拔其发,抽其舌,牵之登梯。郝稚以绳贯其颔,鹿卢绞上。刘霸断其手足,斫眼溃肠,如韬之伤。四面纵火,烟炎际天,虎从昭仪已下数千人登中台以观之。火灭,取灰分置诸门交道中。杀其妻子九人。宣小子才数岁,虎素爱之,抱之而泣,欲赦之,其大臣不听,就抱中取而杀之。儿挽虎衣大叫,至于绝带,虎因此发病。又废其后杜氏为庶人,诛其四率已下三百人,宦者五十人,皆车裂节解,弃之漳水。洿其东宫以养猪牛。东官卫士十馀万人皆谪戍凉州。先是,散骑常侍赵揽言于虎曰:“宫中将有变,宜备之。”及宣杀韬,虎疑其知而不告,亦诛之。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九十八)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宣尝忤旨 忤:违背 |
B.韬由是益骄 益:更加 |
C.贼在京师,銮舆不宜轻出 轻:轻率 |
D.获赵生,诘之,具服 诘:责备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吾因行大事,蔑不济矣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
B.虎乃止,严兵发哀于太武殿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
C.使举衾观尸,大笑而去。 某所,而母立于兹。 |
D.虎从昭仪已下数千人登中台以观之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下列各句中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石虎想立石韬为太子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石韬受到后赵王石虎宠爱,二是太子石宣曾违背他的指令 |
B.石宣前往参加石韬的丧事活动,不仅不哭,还“呵呵”窃笑,还把凶手郑清、尹武等人窝藏起来,准备让他们诬陷别人。 |
C.石虎怀疑石宣杀害了石韬,想召见他,又怕他不来,于是设下一个圈套,谎称他母亲杜后因悲哀过度而病危 |
D.佛图澄劝石虎施以仁慈,宽恕石宣,理由是石宣、石韬都是他的儿子,今天如果为了石韬被杀而再杀了石宣,这便是祸上加祸了。 |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常从王媪、武负贳酒,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沛中豪桀吏闻令有重客,皆往贺。萧何为主吏,主进,令诸大夫曰:“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门。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萧何曰:“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高祖竟酒,后。吕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愿季自爱。臣有息女,愿为季箕帚妾。”酒罢,吕媪怒吕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吕公曰:“此非儿女子所知也。”卒与刘季。吕公女乃吕后也,生孝惠帝、鲁元公主。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事:从事 |
B.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竟:尽,终了 |
C.单父人吕公善沛令 善:交好 |
D.吕公者,好相人 好相人:喜欢结交别人 |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①隆准而龙颜 | B.①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 ②蟹六跪而二螯 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C.①高祖为亭长 | D.①此非儿女子所知也 |
②吾属今为之虏矣 ②某所,而母立于兹下列句子全都表现高祖与众不同的一组是( )
①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②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
③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④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
⑤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
⑥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
A.①③④⑥ | B.②③④⑤ | C.②③⑤⑥ | D.①③④⑤ |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王霸字符伯,颍川颍阳人也。汉兵起,光武过颍阳,遂从击破王寻、王邑于昆阳,及光武为大司马,以霸为功曹令史,从度河北。宾客从霸者数十人,稍稍引去。光武谓霸曰:“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努力!疾风知劲草。”
及王郎起,光武在蓟,郎移檄购光武。光武即南驰至下曲阳。传闻王郎兵在后,从者皆恐。既至信都,发兵攻拔邯郸。霸追斩王郎,得其玺绶。封王乡侯。
从平河北,常与臧宫、傅俊共营,霸独善抚士卒,死者脱衣以敛之,伤者躬亲以养之。光武即位,以霸晓兵爱士,可独任,拜为偏将军。
四年秋,帝幸谯,使霸与捕虏将军马武东讨周建于垂惠。苏茂将五校兵四千余人救建,武恃霸之援,战不甚力,为茂、建所败。武军奔过霸营,大呼求救。霸曰:“贼兵盛,出必两败,努力而已。”乃闭营坚壁。军吏皆争之。霸曰:“茂兵精锐,其众又多,吾吏士心恐,而捕虏与吾相恃,两军不一,此败道也。今闭营固守,示不相援,贼必乘胜轻进;捕虏无救,其战自倍。如此,茂众疲劳,吾承其弊,乃可克也。”茂、建果悉出攻武。合战良久,霸军中壮士路润等数十人断发请战。霸知士心锐,乃开营后,出精骑袭其背。茂、建前后受敌,惊乱败走,霸、武各归营。贼复聚众挑战,霸坚卧不出,方飨士作倡乐。茂雨射营中,中霸前酒樽,霸安坐不动。军吏皆曰:“茂前日已破;今易击也。”霸曰:“不然。苏茂客兵远来,粮食不足,故数挑战,以侥一切之胜。今闭营休士,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茂、建既不得战,乃引还营。
十三年,增邑户,更封向侯。三十年,定封淮陵侯。永平二年,以病免,后数月卒。(《后汉书•王霸传》,有删节)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郎移檄购光武购:悬赏捉拿 | B.发兵攻拔邯郸拔:攻取 |
C.乃闭营坚壁壁:驻扎 | D.方飨士作倡乐飨:犒劳 |
下列各组句子分别表明王霸“善抚士卒”和“有谋略”的一组是()
A.①死者脱衣以敛之②追斩王郎,得其玺绶 |
B.①伤者躬亲以养之②不相援,贼必乘胜轻进 |
C.①客兵远来,粮食不足②贼兵盛,出必两败,努力而已 |
D.①方飨士作倡乐②中霸前酒樽,霸安坐不动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慨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霸跟从光武渡过黄河之后,当初跟他一起投靠光武的几十个宾客,都渐渐离去了。只有他矢志不移,因此光武对王霸感慨道:“真是疾风知劲草!” |
B.王霸与马武一起讨伐周建。马武没有倾力应战,被苏茂、周建打败,马武的军队奔跑到王霸的营垒,大声呼救,王霸没有立即出兵救援。 |
C.王霸手下将士争相要求出战,甚至几十名壮士断发请战,此时王霸认为贼兵精锐,人数众多,而马武又过于依赖王霸,出兵容易失败,王霸没有出兵。 |
D.王霸对光武帝一片忠心,对将士们抚爱有加;他作战勇猛,机智沉稳;一生战功显赫,屡受封赏。 |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郭崇韬,代州雁门人也。为人明敏,以才干见称,庄宗①为晋王,崇韬为中门使,甚见亲信。
晋兵围张文礼于镇州,久不下,而定州王都引契丹入寇。崇韬曰:“契丹之来,非救文礼,为王都以利诱之耳,且晋新破梁军,宜乘已振之势,不可遽自退怯。”庄宗然之,果败契丹。庄宗即位,拜崇韬兵部尚书、枢密使。
崇韬素廉,自从入洛,始受四方赂遗,故人子弟或以为言,崇韬曰:“吾位兼将相,禄赐巨万,岂少此邪?今藩镇诸侯,多梁旧将,今一切拒之,岂无反侧?且藏于私家,何异公帑②?”明年,天子有事南郊,乃悉献其所藏,以佐赏给。
同光三年夏,霖雨不止。庄宗患宫中暑湿不可居,思得高楼避暑。乃遣宫苑使王允平营之。崇韬对曰:“陛下昔以天下为心,今以一身为意,艰难逸豫,为虑不同,其势自然也。愿陛下无忘创业之难。”庄宗默然。终遣允平起楼,崇韬果切谏。宦官曰:“崇韬之第,无异皇居,安知陛下之热!”由是谗间愈入。
明年征蜀,议择大将。乃以继岌③为西南面行营都统,崇韬为招讨使,军政皆决崇韬。崇韬素嫉宦官。继岌监军李从袭等见崇韬专任军事,心已不平,思有以图之。庄宗闻破蜀,遣宦官向延嗣劳军,崇韬不郊迎。延嗣大怒,因与从袭等共构之。延嗣还,因言蜀之宝货皆入崇韬,且诬其有异志,将危魏王。庄宗怒,遣宦官马彦圭至蜀,视崇韬去就。颜圭以告刘皇后,刘皇后教颜圭矫诏魏王杀之。
当崇韬用事,自宰相豆卢革、韦悦等皆倾附之,崇韬父讳弘,革等即因他事,奏改弘文馆为崇文馆。以其姓郭,因以为子仪之后,崇韬遂以为然,其伐蜀也,过子仪墓,下马号恸而去,闻者颇以为笑。然崇韬尽忠国家,有大略。其已破蜀,因遣使者以唐威德风谕南诏诸蛮,欲因以绥来之,可谓有志矣!
(选自《晋书•郭崇韬传》)
注:①指皇唐庄王李存勖。②帑(tǎng)国库里的钱财。③李继岌,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太子,即后文皇后的亲生儿子,当时被封为魏王。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定州王都引契丹入寇 寇:入侵 |
B.刘皇后都颜圭矫诏魏王杀之 矫:假托,诈称 |
C.由是谗间愈人 间:间或 |
D.因与从袭等共构之 构:设计陷害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契丹之来,非救大礼 ②人非生而知之者 |
B.①且诬其有异志,将危魏王 ②北山愚公,年且九十 |
C.①晋兵围张文礼于镇州 ②徘徊于斗牛之间 |
D.①因言蜀之宝货皆入崇韬 ②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契丹来犯,郭崇韬认为应该乘士气高涨之机,主动迎战,庄宗采纳了他的建议,果然打败了契丹。
B.庄宗建造高楼避暑,郭崇韬认为不能只图一个人享乐,力谏不可,宦官乘机在庄宗面前说他的坏话。
C.作者认为,郭崇韬当权是,把弘文馆改为崇文馆以避父讳的做法令人非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