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钱神问对
[清】戴名世
有神色赤目方,刺其面为文,立中衢,臭达于远。众皆拜,祈请甚,或咄咄叹息不已。戴子见之,前问神,神具以名对。戴子笑曰:“吾闻汝久矣,汝固若是而已者耶,其何以动众如是甚也?”神曰:“吾行游天下,靡人不畏,罔敢不恭,子顾且云云,岂有说乎?”
戴子曰:“吾汝之罪,则镕汝使化而毒未歇,锉汝使折而害无救也。”神怒曰:“余固知孺子不足怜,今偶相遭而众辱我。且夫吾为功也,薄海内外,苟非余戚戚嗟嗟①,窘然而无以生。一二迂妄者吾避去,自余诸公贵人,皆孳孳②慕余,手摩而目,以及庶民卑贱之流,无不愿为我死者。吾岂有求于世哉?世求我而已耳。是故官吏非吾不乐,商贾非吾不通,交游非吾不厚,文章非吾不贵,亲戚非吾不和。有吾则生,无吾则死。是故盗我者县官有禁,牟我者锱铢不遗,诚明夫利害之分,而审夫得失之势也。子何以云尔乎?请勿复敢见子矣。”
戴子曰:“固也,吾试且略言之。昔者生民之初,浑浑噩噩,数千百年间,耕田凿井,衣衣食食,天下太平,安乐无事。当是时,岂有汝哉?自汝出而轻重其制,铢两其名,方圆其象,流传人间,惑乱民志,万端俱起。于是庸夫之目以汝为重轻,奸人之手以汝为上下。或执鞭乞哀流汗相属不然设心计走坑险蒙死侥幸损人益己互相攘夺。或至犯科作奸,椎牛发冢,聚为博弈,出为盗贼。至于官之得失,政贿成,敲骨吸髓,转相吞噬,而天下之死于汝者不可胜数也!汝独纷纷然奔走天下,颠倒豪杰,败坏世俗,徒以其臭薰蒸海内。气之所感,积为迷惑之疾,见之者慕,闻之者思,得之者喜,失之者悲,有无不平,贪吝接踵,而充塞仁义,障蔽日月,使天下伥伥乎无所之,而惟汝之是从。”
神曰:“子言固然,然余之道,此乃其所以为神也,汝乌足以知之?”因仰而嘻笑,俯而却走,伸目四顾,举手而别,众共拥之以去。
(选自《戴名世集》有删改)
【注】①戚戚嗟嗟:悲戚哀叹的声音。②孳孳:同“孜孜”,勤勉。
对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众皆拜,祈请甚笃:虔诚
B.吾汝之罪数:计算
C.皆孳孳慕余,手摩而且属:专注
D.颠倒豪杰,败坏世俗颠倒:使……迷乱

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有神色赤目方不患寡患不均
B.且夫吾为功也是造物者无尽藏也
C.苟非余戚戚嗟嗟欲苟顺私情,告诉不许
D.至于官之得失,政贿成木直中绳,輮为轮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解说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塑造的钱神充满铜臭味,流毒民间、祸害世风而自吹有大功,面对他人的指斥则恼羞成怒,盛气凌人。
B.全篇以对话形式展开,自然流畅,寓意精警,借戴子之口,批判了金钱崇拜的恶浊世俗,讽刺了钱神的残酷、贪婪和卑鄙。
C.语言亦庄亦谐,描写形象生动,结尾处仅用“仰、俯、伸、举”四个动词,钱神洋洋自得、目空一切的形象便跃然纸上。
D.本文放言纵论,汪洋恣肆,大量运用排比以及骈散结合的手法,使文章富于气势,音调锵铿,富于节奏感。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或执鞭乞哀流汗相属不然设心计走坑险蒙死侥幸损人益己互相攘夺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余固知孺子不足怜,今偶相遭而众辱我。
②是故盗我者县官有禁,牟我者锱铢不遗,诚明夫利害之分,而审夫得失之势也。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翻译划线句子。
(前秦符融为冀州牧)有者姥逼劫于路,喝贼,路人为逐擒之。①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 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既而还入、融正色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贼遂服罪。②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捻,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晋书。符融传》)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3。
戴思恭,字原礼,浦江人,以字行。受学于义乌朱震亨。震亨师金华许谦,得朱子之传,又学医于宋内侍钱塘罗知悌。知悌得之荆山浮屠,浮屠则河间刘守真[1]门人也。震亨医学大行,时称为丹溪先生。爱思恭才敏,尽以医术授之。
洪武中,征为御医,所疗治立效,太祖爱重之。燕王患瘕,太祖遣思恭往治,见他医所用药良是,念何以不效,乃问王何嗜。曰:“嗜生芹。”思恭曰:“得之矣。”投一剂,夜暴下,皆细蝗也。晋王疾,思恭疗之愈。已,复发,即卒。太祖怒,逮治王府诸医。思恭从容进曰:“臣前奉命视王疾,启王曰:‘今即愈,但毒在膏肓,恐复作不可疗也。’今果然矣。”诸医由是免死。思恭时已老,风雨辄免朝。太祖不豫,少间,出御右顺门,治诸医侍疾无状者,独慰思恭曰:“汝仁义人也,毋恐。”已而太祖崩,太孙嗣位,罪诸医,独擢思恭太医院使。
永乐初,以年老乞归。三年夏,复征入,免其拜,特召乃进见。其年冬,复乞骸骨,遣官护送,赍金币,逾月而卒,处八十有二,遣行人致祭。所著有《证治要诀》、《证治类元》、《类证用药》诸书,皆檃括[2]丹溪之旨。又订正丹溪《金匮钩玄》三卷,附以己意。人谓无愧其师云。(《明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七•方伎》)
注释:[1]刘守真(1110-1200):名完素,金代杰出医学家。 [2]檃(yǐn)括:就原有文章的内容、情节,加以剪裁或修改。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戴思恭,字原礼,浦江人,以字行行:通行
B.见他医所用药良是是:正确
C.太祖不豫不豫:患病
D.治诸医侍疾无状者,独慰思恭曰无状:行为不检,没有礼貌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浮屠则河间刘守真门人也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B乃问王何嗜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汝仁义人也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D永乐初,以年老乞归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11.下列句子,直接表现戴思恭医术高超的一组是
①受学于义乌朱震亨      ②投一剂,夜暴下,皆细蝗也
③独擢思恭太医院使 ④晋王疾,思恭疗之愈
⑤风雨辄免朝       ⑥毒在膏肓,恐复作不可疗也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12.以下对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戴思恭学有渊源,业有师授。其师朱丹溪先从许谦研习理学,后又师从罗知悌,罗知悌则学医于荆山浮屠,而荆山浮屠是金代名医刘完素的学生。
B.洪武年间,戴思恭被朝廷征为御医,医术高明,颇得太祖朱元璋器重,后升为太医院使。
C.在为晋王治病这件事上,显示了戴思恭,不畏皇威,勇于代人受过的优良品质。
D.戴思恭勤奋好学,医术高明,不仅继承了先师们的医学成就,而且有所补充和发展。
13.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前奉命视王疾,启王曰:“今即愈,但毒在膏肓,恐复作不可疗也。”
译文:
(2)罪诸医,独擢思恭太医院使。
译文:
(3)其年冬,复乞骸骨
译文: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5—7题。
曹景宗,字子震,新野人也。父欣之,为宋将,位至征虏将军、徐州刺史。景宗幼善骑射,好畋猎。常与少年数十人泽中逐麞鹿,每众骑赴鹿,鹿马相乱,景宗于众中射之,人皆惧中马足,鹿应弦辄毙,以此为乐。未弱冠,欣之于新野遣出州,以匹马将数人,于中路卒逢蛮贼数百围之。景宗带百余箭,乃驰骑四射,每箭杀一蛮,蛮遂散走,因是以胆勇知名。颇爱史书,每读《穰苴》《乐毅传》,辄放卷叹息曰:“丈夫当如是!”
建武四年,太尉陈显达督众军北围马圈,景宗从之,以甲士二千设伏,破魏援拓跋英四万人。及克马圈,显达论功,以景宗为后,景宗退无怨言。魏主率众大至,显达宵奔,景宗导入山道,故显达父子获全。
五年,魏拓跋英寇钟离,围徐州刺史昌义之。高祖诏景宗督众军援义之,豫州刺史韦睿亦预焉,而受景宗节度。先是,高祖诏景宗等逆装高舰,使与魏桥等,为火攻计。令景宗与睿各攻一桥,睿攻其南,景宗攻其北。六年三月,春水生,淮水暴长六七尺。睿遣所督将冯道根、李文钊、裴邃、韦寂等乘舰登岸,击魏洲上军尽殪。景宗因使众军皆鼓噪乱登诸城,呼声震天地。(魏将)杨大眼于西岸烧营,英自东岸弃城走。诸垒相次土崩,悉弃其器甲,争投水死,淮水为之不流。景宗令军主马广蹑大眼至濊水上,四十余里,伏尸相枕。义之出逐英至洛口,英以匹马入梁城,缘淮百余里,尸骸枕藉。生擒五万余人,收其军粮器械,积如山岳,牛马驴骡,不可胜计。景宗乃搜军所得生口万余人,马千匹,遣献捷。
景宗为人自恃尚胜,每作书,字有不解,不以问人,皆以意造焉。虽公卿无所推,惟韦睿年长,且州里胜流,特相敬重,同宴御筵,亦曲躬谦逊,高祖以此嘉之。高祖数宴见功臣,共道故旧,景宗醉后谬忘,或误称下官,高祖故纵之,以为笑乐。
5.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中路卒逢蛮贼数百围之卒:最终
B.及克马圈,显达论功,以景宗为后克:攻占
C.击魏洲上军尽殪殪:杀死
D.景宗令军主马广蹑大眼至濊水上蹑:追击
6.下面五句话中全部表现曹景宗技能超群、才干卓异的一组是()
①鹿马相乱,景宗于众中射之②每箭杀一蛮,蛮遂散走
③每读《穰苴》、《乐毅传》,辄放卷叹息曰:“丈夫当如是!”
④击魏洲上军尽殪⑤不以问人,皆以意造焉
⑥景宗因使众军皆鼓噪乱登诸城,呼声震天地。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①④⑥ D.①②⑥
7.下列对文意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景宗年少时不仅擅长骑马射箭,而且酷爱读书,有远大的志向,认为男子汉大丈夫就应该像穰苴、乐毅那样为国家建功立业。
B.在马圈之战中,景宗用两千奇兵击破北魏援军中山王拓跋英的四万人马,战后论功却被陈显达排到了后面,景宗毫无怨言,仍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使显达父子得以保全性命。
C.在增援徐州刺史昌义之的战役中,景宗采用火攻烧毁魏军营垒,俘虏五万多人,收缴的军粮、武器装备堆积如山,牛马驴骡不可胜数。
D.武帝经常设宴接见功臣,共叙故旧。景宗酒后胡言乱语,有时讲错下属官吏的名字。武帝故意任他讲下去,以此取笑娱乐。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3—16题。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归未至彭城,疽发背死。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耳。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于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易》曰:“知几其神乎!”《诗》曰:“相彼雨雪,先集维霰。”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时也。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扶苏。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①。而诸侯叛之也,以弑义帝。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以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②,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劝项梁主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是始矣。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已七十,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呜呼!增亦人杰也哉!
(苏轼《论范增》)
世谓范增为人杰,予以为不然。夷考平生,盖出战国从横之余,见利而不知义者也。始劝项氏立怀王,及羽夺王之地,迁王于郴,已而弑之,增不能引君臣大谊,争之以死。怀王与诸将约,先入关中者王之,沛公既先定关中,则当如约,增乃劝羽杀之,又徙之蜀汉。羽之伐赵,杀上将宋义,增为末将,坐而视之。坑秦降卒,杀案降王,烧秦宫室,增皆亲见之,未尝闻一言也。至于荥阳之役,身遭反间,然后发怒而去。呜呼,疏矣哉!东坡公论此事伟甚;犹未尽也。                               
(洪迈《容斋随笔》)
[注]①楚怀王孙心:楚怀王孙子熊心,项梁拥立他为王,仍称怀王。项羽称霸后尊熊心为义帝。 ②卿子冠军:即宋义。公元前207年,秦围赵,楚怀王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救赵,途中,宋义畏缩不前,羽杀之。
13.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愿赐骸骨归卒伍愿:希望
B. 人臣之分也    分:职责
C. 羽既矫杀卿子冠军矫:假托
D. 独恨其不早耳恨:痛恨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增曷为以此去哉?不赂者以赂者丧
B. 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时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C. 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D. 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15.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苏轼认为范增离开项羽是明智之举,只是时机过晚,应在项羽杀上将宋义之时就离他而去。
B. 苏轼认为项羽怀疑范增于前,陈平施计在后,反间计之所以成功,不在陈平之智,而在项羽之疑。
C. 在义帝被杀这个问题上,苏轼与洪迈的见解不同,苏轼认为责任不在他,洪迈则认为范增难辞其咎。
D. 洪迈认为范增不是人杰,而是一个重利轻义的浅薄之人,他从根本上否定了苏轼在《范增论》中的观点。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


②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胡则,字子正,婺州永康人。果敢有才气。以进士起家,补许田县尉。时灵、夏用兵,转运使索湘命则部送刍粮,为一月计。则曰:“为百日备,尚恐不支,奈何为一月邪?”湘惧无以给,遂遣则入奏。太宗因问以边策,对称旨,顾左右曰:“州县岂乏人?”命记姓名中书。后李继隆讨贼,久不解。一日,继隆移文于湘曰:“兵且深入,粮有继乎?”则告湘曰:“彼师老将归,欲以粮乏为辞耳,姑以有余报之。”已而果为则所料。湘语则曰:“微子,几败我事。”后提举江南路银铜场、铸钱监,得吏所匿铜数万斤,吏惧且死,则曰:“马伏波(西汉名将马援)哀重囚而纵之,吾岂重货而轻数人之生乎?”籍为盈余,不之罪。后,徙广西路转运使。有番舶遭风至琼州,且告食乏,不能去。则命贷钱三百万,吏白夷人狡诈,又风波不可期。则曰:“彼以急难投我,可拒而不与邪?”已而偿所贷如期。初,则在湖北,殿中侍御史王沿尝就则假官舟贩盐,又以其子为名祈买酒场。至是,张宗诲擿发之,按验得实,出则知陈州。逾月,授工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刘随上疏言:“则奸邪贪滥闻天下,比命知池州,不肯行,今以罪去,骤加美职,何以讽劝在位?”后徙杭州,再迁兵部侍郎致仕,卒。
则无廉名,喜交结,尚风义。在福州时,前守陈绛尝延蜀人龙昌期为众人讲《易》,二人得钱十万。绛既坐罪,遂自成都械昌期至。则破械宾礼之,出俸钱为之偿。
(《宋史•列传第五十八•胡则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因问以边策,对称旨称:符合
B.微子,几败我事几:几次
C.吏白夷人狡诈白:禀告
D.张宗诲擿发之擿:揭发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胡则“尚风义”的一组是()
①已而果为则所料 ②籍为盈余,不之罪 ③ 则命贷钱三百万 ④已而偿所贷如期 ⑤ 按验得实,出则知陈州 ⑥则破械以宾礼之,出俸钱为之偿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则果敢有才气,一次入朝奏事时,宋太宗询问他边策之事,他的回答深受太宗赏识,名字被记入了中书省。
B.李继隆因讨伐叛贼,长时间未能取胜,便想以粮草缺乏为借口回师,被胡则料中,这件事表现了胡则的才干。
C.胡则提举江南路银铜场、铸钱监时,对那些私自藏匿铜钱的官吏宽大为怀,并没有加以追查。
D.胡则为官有才干,也喜欢结交朋友,为他在官场赢得了美好的声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