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
A.中国自然资源丰富 | B.工业革命的需求 |
C.中西交流的加强 | D.世界市场的形成 |
马克思曾说过:只要英国人“把机器应用于一个有煤有铁的国家的交通上”,“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去制造这些机器了”。对于马克思的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
A.殖民活动在客观上传播了新的生产方式 |
B.工业革命加速了西方殖民体系的崩溃 |
C.煤和铁是一个国家获得独立的根本条件 |
D.殖民活动的历史作用主要是建设性的 |
工业革命不仅导致了人口的城市化,而且促使人口在国际间的流动。19世纪,大约有
6 000万人离开欧洲到海外定居。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上看,这种情况( )
①为移入国提供了必要劳动力和先进技术②有利于工业文明拓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
③促进了国际间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④加速移入国经济结构解体和近代化进程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到“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的完成,表明我国( )
A.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左”倾 错误 | B.社会主义改造自始至终稳步推进 |
C.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的统一 | D.经济建设与民主政治建设相统一 |
新航开辟引起了“价格革命”给16世纪的欧洲带来的变化有( )
①金银价值下降,商品价格猛涨②新兴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取暴利
③封建主势力日益加强,地位日益提高④劳动人民日益贫困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有些学者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这里“分水岭”的含义是( )
A.人类从封闭走向开放 |
B.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到大西洋沿岸 |
C.农业文明已经向工业文明转变 |
D.世界从孤立、分散、隔绝走向整体的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