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动物在夜间几乎什么都看不到,而猫头鹰在夜间却有很好的视力,这是因为它对某种波段的光线产生视觉.根据热辐射理论,物体发出的光的最大波长λm与物体的绝对温度T满足关系式Tλm=2.90×10—3 m·K.若猫头鹰的猎物——蛇在夜间体温为27 ℃,则它发出光的最大波长为_______m,属于_______波段.
如图所示,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做探究“橡皮筋做的功和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图中是小车在一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沿木板滑行的情形,这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 当我们用2条、3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时,每次橡皮筋都拉伸到同一位置释放. 小车每次实验中获得的速度由打点计时器所打的纸带测出。
(1)除了图中的已给出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器材有导线、开关、;
(2)实验时为了使橡皮筋对小车的弹力为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应采取的措施是;
(3)下面是本实验的数据记录表
橡皮筋做的功 |
10个间隔的距离S(m) |
10个间隔的时间T(s) |
小车获得的速度vn(m/s) |
小车速度的平方vn2(m/s)2 |
|
1 |
W |
0.200 |
0.2 |
1.00 |
1.00 |
2 |
2W |
0.280 |
0.2 |
1.40 |
1.96 |
3 |
3W |
0.300 |
0.2 |
1.50 |
2.25 |
4 |
4W |
0.400 |
0.2 |
2.00 |
4.00 |
5 |
5W |
0.447 |
0.2 |
2.23 |
4.97 |
根据实验所得到的数据,请选择合理的坐标在方格纸中作出功与速度关系的图像。
(4)根据你所作出的图像,你认为功与速度的关系是。
三个同学根据不同的实验条件,进行了探究平抛运动规律的实验:
(1)甲同学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用小锤击打弹性金属片,金属片把A球沿水平方向弹出,同时B球被松开自由下落,观察到两球同时落地。改变小锤击打的力度,即改变A球被弹出时的速度,两球仍然同时落地,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采用如图乙所示的装置,两个相同的弧形轨道M、N,分别用于发射小铁球P、Q,其中N的末端可看做与光滑的水平板相切,两轨道上端分别装有电磁铁C、D;调节电磁铁C、D的高度使AC=BD,从而保证小铁球P、Q在轨道末端的水平初速度v0相等。现将小铁球P、Q分别吸在电磁铁C、D上,然后切断电源,使两小球能以相同的初速度v0同时分别从轨道M、N的末端射出。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应是__________。仅仅改变弧形轨道M的高度,重复上述实验,仍能观察到相同的现象,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同学采用频闪照相法拍摄到如图丙所示的小球做平抛运动的照片,图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L=5cm,则由图可求得拍摄时每______ s曝光一次,该小球作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m/s,以a点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丙所示的坐标,则该小球做平抛运动的抛出点坐标为x=cm,y=cm。(g取10 m/s2)
如图a是研究小球在斜面上平抛运动的实验装置,每次将小球从弧型轨道同一位置静止释放,并逐渐改变斜面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夹角θ,获得不同的射程x,最后作出了如图b所示的x-tanθ图象,g=10m/s2。则:由图b可知,小球在斜面顶端水平抛出时的初速度v0= 。实验中发现θ超过60°后,小球将不会掉落在斜面上,则斜面的长度为。
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做“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对于实验的操作要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应使小球每次从斜槽上相同的位置自由滚下 |
B.斜槽轨道必须光滑 |
C.斜槽轨道末端可以不水平 |
D.要使描出的轨迹更好地反映真实运动,记录的点应适当多一些 |
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中记录的一段轨迹。已知物体是从原点O水平抛出,经测量C点的坐标为(60,45)。该物体运动的轨迹为一抛物线,其轨迹方程为。g取10m/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