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53年底开始。我国对粮食、食油、棉花等农副产品实行统购统销政策。这一政策的作用是( )
| A. | 保障城镇农副产品供应 | B. | 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质量 |
| C. | 进一步缩小城乡差别 | D. | 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
1934年,一个叫维尔斯的美国作家第二次来到苏联。他第一次来苏联的时候,对社会主义持怀疑态度,称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现在他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维尔斯的看法发生转变的原因不包括
| A.苏联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
| B.斯大林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转变 |
| C.从苏联建设中看到了“计划”的力量 |
| D.西方世界正经历着严重经济危机 |
在俄罗斯长篇小说《切温古尔》中有这样一段话:“令人费解的是,红军来了,分了土地,却又把每一粒粮食收走了,你倒是自己去尝尝这样的土地的滋味吧!”如按上述材料进行情景解读,正确的是:①背景: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陷于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包围,形势非常不利。②内容:苏维埃政府采取了余粮收集制,导致农民的不满。③后果:促使苏维埃政府运用国家权力,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④结论:农民是落后生产力的代表,无产阶级的领导是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有学者指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20世纪90年代,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的举措是
|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 B.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
| C.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 | D.大力推行强权政治 |
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人深渊”。“安全网”的出现
①保证了国家的经济安全②减少了政府的公共开支
③反映了分配的社会化趋势④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民众生产积极性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古语说:“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罗斯福新政中体现这一特点的措施是
| A.实行社会救济 | B.兴办公共工程 |
| C.调整农业政策 | D.强化社会保障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