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的目的是使国家富强,在军事上和工业上自给自足。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是计划的核心。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进行工业化,农业部门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集体化使大规模的农庄代替了以往的小块田地,这就使资本(机器、拖拉机等)应用于土地成为可能,这有利于提高人均产量。集体化又使上级机关更容易通过管理手段来控制集体农庄的剩余产品。
--据(美)帕尔默、科尔顿:《世界近现代史》
(1)1928年后苏联农业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2)从工业与农业关系的角度,评价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体制。
材料二 中国的工业化是在农业生产力水平很低的状况下启动的,落后的传统农业对工业化造成极大制约,这种制约突出表现在农产品供给短缺的制约和农村市场需求不足的制约两种形式。因此随着中国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全面推行,对农业发展的要求就变得十分强烈。
--据孙代尧:《20世纪50年代中国急速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工业化背景分析》
(3)新中国"一五"和"二五"计划期间,在农业方面开展了哪些运动?
(4)1978年后中国的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对斯大林经济体制有何突破?

科目 历史   题型 简答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国近现代社会处于剧变的历史时期,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无论是衣食住行、风俗习尚,还是邮电通信、大众传媒等,都出现了新的特征。这种变迁,清晰地反映了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905年2月至9月之间,《申报》直接涉及革命党人活动的新闻仅仅只有3则:《乱首被获》(4月28日)、《拿获华兴会匪要电》、《又获华兴同仇各余党》。
——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材料二 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其中一条标语是:“中华民国万岁” 。……在《共和国大总统履任祝词》的最后写道:“共和造端,一人首揭。毂我蒸民,振兴实业。四万万众,人足家给。轶美驾欧,扬我国力。”
——根据《申报的兴衰》和《清末四十年申报史料》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民众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此种变化反映了近代中国在政治、经济现代化方面有何进展?
材料三 19世纪50年代上海知识界曾经有人对国家不正式开设外语学校不满,认为当时会几句外语的“类皆无赖、赤贫、愚蠢、寡识之流,于其政治得失、制度沿革毫不关心。至于中国文士,多鄙之而不与交,于其性情日益隔阂,于其国政民俗,终罔有所知”。60年代签订《北京条约》时由于没有自己的翻译人才而屡屡吃亏的清政府吸取了教训,开办了中国第一个语言学校——同文馆。与此同时,上海等地在通事(注:翻译)、买办、商人中逐渐形成了以汉字注音为特点的洋泾浜英语。这种英语读音不准。而且所用汉字与汉字本身的字义相距甚远,所以颇令人匪夷所思,如“清晨相见谷地猫迎,好度由途叙阔情”等。
                 ——摘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材料四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国门的打开,我国掀起了一股持久的学习外语和外国文化的热潮……今天世界上又到处涌动着学习汉语的热潮,大学对外汉语专业成为年青人的新宠……目前海外通过各种方式学习汉语的人数超过3000万人,100个国家超过2500余所大学在教授中文。
——摘自孙逊《世界“汉语热”与当代大学中文系的使命》
(2)据材料三,分析当时推动国人学习外语的因素。(3分)分析材料四所述“汉语热”兴起的时代背景。
材料五上海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表

年份
人力车
马车
轿子

自行车
摩托车
汽车
公共汽车
有轨电车
1889
6984
544
9
11
0
0
0
0
0
1926
14600
0
0
0
3459
194
3764
172
922
注:1889年数字系3天平均所得, 1926年数字则是2天平均所得

——《上海研究资料》
材料六国产“和谐号”CRH3型动车组在京津城际铁路运行试验中创出394.3公里的时速的场景。它也预示着中国铁路现代化建设实现了质的飞跃。
(3)材料五、材料六反映了中国交通事业的发展进步,请分析推动近现代中国交通事业进步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今中国虽与欧洲各国立约通商,开埠互市,然只见彼邦商船源源而来。今日开海上某埠头,明日开内地某口岸。一国争,诸国蚁附;一国至,诸国蜂从。滨海七省,浸成洋商世界;沿江五省,又任洋舶纵横。
———郑观应《盛世危害》
上海在鸦片战争前是清朝一千三百多个县中的一个普通县城,1843 年被辟为通商口岸。据《上海县续志》记载,光绪年间,“上海介四通八达之交,海禁大开,轮轨辐辏,竟成中国第一繁盛商埠。”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鸦片战争开放的通商口岸呈现什么趋势?
(2)《马关条约》关于通商口岸有什么新规定?
(3)指出三个时期通商口岸的分布特点,并说明中国民族危机是怎样不断加深的。
(4)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通商口岸的开放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双重影响。

西方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工具的革新,而中国的手工业虽然成就突出,却未导致生产领域的技术革命,未实现生产力的极大飞跃。结合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点分析其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材料二:“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材料三:“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
材料四:“明主峭其法而严刑、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不足以止乱。”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二、三、四分别是哪些派别思想家的言论,代表人物分别是谁?
(2)在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过程中,哪一学派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什么?
(3)道家学派往往在一个王朝统治初期被采纳,原因何在?
(4)儒家学说后来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主要原因是什么?对于儒家思想,我们今天应
该采取什么态度?

当年清朝有两个秀才谈论自己的家乡,南方秀才说,我们南方青山多,黄山、峨嵋、武夷山;我们南方绿水多,从不为水发愁;我们南方才俊多,遍地是秀才,处处是举人,状元年年有。山东秀才从容答道,我们山不多,惟一泰山五岳独尊;水也不多,乾隆爷御赐趵突泉天下第一泉;状元没几个,然而秀才考试都要祭拜我们齐鲁的至圣先师孔圣人!南方秀才无语。阅读下翔材料回答:
材料一孔子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后的儒家学说迅速发展,孔子的地位也日益升高。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孔子的地位在中国从此真正得以确立。西汉平帝元始元年,孔子被追谥为“褒成宣尼公”,这是历代政府对孔子封谥之始。后来孔子的封号不断增加,如“文圣尼父”、“文宣王”、“大成至圣文宣王”、“大成至圣文宣先师”等等。
——摘自《孔子》
材料二 1 7~1 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德国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路及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从1 8世纪后期起,伏尔泰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房间里常年挂着一幅孔子的画像。他反对君主专制,因此,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被他当作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伏尔泰推崇儒家思想的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儒家思想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中国的一切官职均经科举获得。
——摘自《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参考资料》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反映的孔子的地位日益提高的根本原因。
(2)依据材料二结合德法两国当时的形势说明莱布尼茨和伏尔泰为何推崇儒家思想?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