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君权与相权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下列选项中,体现君主直接削弱宰相权力或变革宰相制度的措施有( )
①秦朝设立御史大夫②汉武帝设置刺史③唐朝实行尚书、中书和门下三省制度 ④宋朝设立参知政事⑤元朝设立中书省
A.②③④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1853年英国控制的报纸宣扬:“叛乱的最后成功将是敌视在中国的外国人的信号……大清王朝被推翻,我们的损失将很大。”对这段文字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文中“叛乱”是指太平天国运动 |
B.反映了中外反动势力之间矛盾的缓和 |
C.在人民革命面前,中外反动势力根本利益具有一致性 |
D.说明侵略者极端仇视中国革命 |
鸦片战争后,在西方经济侵略下,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下列说法最能说明其含义的是
A.清政府被迫放弃闭关政策与西方开埠通商 |
B.中国贸易主权与平等贸易地位遭到严重破坏 |
C.中国东南沿海棉纺织手工业遭到极大冲击 |
D.清政府被迫适应列强需要而设立协定关税 |
据英国官方材料,从1837年7月至1838年6月,中国从英国(包括印度)的进口总值是560万英镑,其中鸦片占60%。这一年中国对英国的输出总值是310万英镑。对这种情况理解不正确的是
A.鸦片是英国对华贸易的主要商品 |
B.中国在中英正当贸易中处于入超地位 |
C.英国在正常贸易中处于逆差地位 |
D.英国用鸦片贸易扭转正常贸易逆差 |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日的近代化同时起步,明治维新使日本成为亚洲强国,而洋务运动则给中国流下一个永久的遗憾。其原因在于二者推行的近代化存在本质差异,主要体现在
A.治近代化 | B.经济近代化 | C.军事近代化 | D.教育近代化 |
德意志统一后工业化进程加快,到20世纪初,成为欧洲首强,但德国的侵略性也随之膨胀,成为世界大战策源地之一。这主要是由于
A.德国成为新兴强国,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 |
B.统一后的德国继承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 |
C.德意志统一是在普鲁士的领导下通过战争解决的 |
D.德国必须用武力抢夺殖民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