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是汉代画像石《周公辅佐成王图》。几位同学就这幅画像石的历史内涵进行了推测:
甲:图中诸侯四方来朝,反映了成王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开始形成。
乙:图中周王厉行分封,诸侯对周王的义务得到严格履行。
丙:图中成王地位至尊,说明周王已经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丁:图中周公勤政为民,统治者品德成为政治权力间的主要纽带。
以上推测与历史实际基本吻合的应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在下列四幅两宋与辽、西夏、金并立示意图中,其错误的一项是()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下列各项中,确切反映唐朝科举制情况的是()
A.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 | B.要隶八股考试方式 |
C.分进士等科目考试 | D.要求应试士人熟读四书五经 |
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
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 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
汉至宋南北方户数变化表(单位:万户)
![]() 区域 |
西汉元始二年 |
晋太康元年 |
唐天宝元年 |
宋元丰三年 |
北方 |
965 |
149 |
493 |
459 |
南方 |
111 |
65 |
257 |
830 |
(据钱穆《国史大纲》)
影响汉代至宋代南北方户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朝代时间长短 | B.王朝力量强弱 |
C.疆域面积大小 | D.经济格局变化 |
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主体思想源于()
A.对儒家经典的新阐释 | B.阴阳五行学说 |
C.法家思想 | D.道家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