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于2008年10月在北京举行,与会的45个成员国和地区领导人围绕着“对话合作、互利共赢”的主题,就国际经济的金融形势、饮食安全、救灾合作、国际和地区形势、可持续发展、加强不同文明对话等问题坦诚、深入交换了看法。达成广泛的重要的共识。这说明在开放的世界中( )
A.亚欧国家已能左右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
B.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 |
C.亚欧国家已成为世界上潜在大市场 |
D.发展对外贸易是各国对外政策的出发点 |
民众日常生活能够反映时代特点。下列情景中,可能出现于北宋都城市民日常生活中的是( )
A. |
早晨在家喝红薯玉米粥 |
B. |
晚上去夜市听人说书 |
C. |
到指定市场用银元购物 |
D. |
出门时穿件黄色棉袍 |
在中国古代,自然环境、社会生产状况、国家政策、灾害以及战乱,都会对人口的区域布局产生影响。如图显示了两汉间江浙一带与湘江流域人口增长的巨大差异,能够解释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
土地兼并程度 |
B. |
经济发展水平 |
C. |
人口自然增长 |
D. |
移民流入数量 |
西周分封制下,诸侯国君爵位由高到低称为公、侯、伯、子、男。楚国先祖在西周初被封以“子男之田”,春秋时期,楚国国君自称为王,称霸中原,争当华夏盟主,孔子编撰《春秋》,仍坚持称楚王为“楚子”。孔子此举目的是( )
A. |
实录历史事实 |
B. |
提升周王权威 |
C. |
维护等级秩序 |
D. |
强调文化差异 |
对图片的合理解释是( )
A. |
机械投入减少反映农业集约化程度降低 |
B. |
农业技术变迁呈现出节约劳动力的倾向 |
C. |
化学品广泛使用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
D. |
劳动力的减少意味着农业逐步走向衰落 |
19世纪后期以来,英国内阁的决策权日益增强,议会对政府的议案很难加以否决或修改。据统计,在1906年之前的20年内,议会只通过了九次针对政府议案的修正案。有人戏称,议会成了内阁的御用议事会。这一现象反映了( )
A. |
内阁逐渐走向集权 |
B. |
内阁议会权限不明 |
C. |
政党政治渐趋成熟 |
D. |
议会体制受到损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