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明朝中央机构示意略图
材料二: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三:臣窃闻东西各国,皆以立宪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四: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明朝中央机构与过去比较发生的重大变化是什么?这一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怎样的发展趋势?(2分)
(2)材料二和材料三中,黄宗羲、康有为分别提出了怎样的政治设计?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观点产生的主要原因。(6分)
(3)概括材料四的主要观点,并根据上述材料,说明孙中山与黄宗羲、康有为思想主张的不同。(8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中国社会明代以后政治思想发展演变的历史趋势。(2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古代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近代以来,大国关系错综复杂,意识形态斗争持续不断。请阅读以下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尼克松的两段讲话:

1960年11月4日,“我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共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不热爱和平的‘海盗’式国家。”
——纽约《每日新闻》
1972年,“多年来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态度是主席和总理全然不能同意的。把我们带到一起来的,是认识到世界上出现了新形势。”
——《尼克松回忆录》节选

材料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争斗了一个世纪,没有胜利者,都在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社会主义在追求社会公正问题上有探索,资本主义在实现经济效率问题上有成就,两者必须结合,合成一个新东西,才能建成一个现实的、缺陷最少的社会。这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博弈了一个世纪得出来的共同结论。
——辛子陵:《20世纪下半叶中美苏三国志》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美国对华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变化的原因?
(2)列举史实说明“近代以来中国既有被美国侵略的痛苦,也有对美国民主共和政体的效仿;既有与美国的合作又有与美国的对抗。”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在追求社会公正问题”进行了哪些政治探索?请用史实说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经济上是如何“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第三共和国宪法最大的优势就是包容。这种包容令这部宪法成为法国寿命最长的宪法,共和主义在实施这部宪法的过程中深入法国人心。虽然第三共和国宪法没有逻辑 严密的理论叙述和制度上的设计,但是它所彰显的协商民主和求同存异的精神为第三共和国历届政府的施政提供较大的发展空间,法国宪政制度也是在这个时期逐步发展成熟。 ……从街垒到议会,1875年宪法的制定是在斗争与妥协中产生的,同时它给了法国人一个政治色彩不浓、人民能自由发挥的政治环境。1875年宪法使得法国完成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用一个相对稳定的时间,实现了共和国的繁荣,法国从此进入了黄金时代。尽管第三共和国最终还是在无休止的政治斗争中衰落,但是1875年宪法的历史作用是目前任何 一部法国宪法所无法取代的,它吸收了托克维尔的民主精神和政治理念,在宪政实践的每个环节都能从法国的民情出发,真正将因“革命”而“分裂”的法国重新统一了起来。
——贾程秀男《论托克维尔民主思想对法国近代宪政建设的影响》
材料二 本来《临时约法》草案在拟定时,采用的是总统制,但是到1912年2月7曰参议院 开始审议《临时约法》草案时,却改为所谓的责任内阁制。对此,参与立法的当事人直隶省参议员谷钟秀说:“各省联合之始,实有类于美利坚十三州联合,因其自然之势,宜建为联邦国家,故采美之总统制。自临时政府成立后,感于南北统一之必要,宜建为单一国家,如法兰西之集权政府,故采法之内阁制。”……正是因为总统人选发生变化,参议院才猝然决定在约法中增设国务总理一职,企望通过这一变动,建立起所谓的责任内阁制。单从制度层面来讲,总统制与责任内阁制各有长短,很难说孰优孰劣。民国初年的政治精英们无论作哪一种选择,都有可能使国家成功地走上宪政之路。但是前提是不违背基本的宪政原理,政体制度必须体现多元的政治利益格局。
——任运通《宋教仁与民初制宪的政体选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法国宪政形成演变的特点和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采法之内阁制”的主要原因。与 材料一相比,《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有何特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图一:1929-1932年革命根据地示意图图二: 红一方面军长征路线图(1934-1936年)
问题:历史地图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请你根据图一和图二,结合所提炼的历史信息并联系教材所学知识,说明:“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只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中国革命才能发展”这一论断。

古往今来,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了人类政治文明的多样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阅读下列图片:

材料二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齐涛《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材料三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没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四美国“除了全州性的法律以外,州有时也颁布一些全州性的治安条例。但在一般情况下,是由乡镇当局或乡镇官员会同治安法官,根据当地的需要,规定本地的社会生活细则,公布有关公共卫生、正常秩序和公民道德的守则。”
——引自【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特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表现。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找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有哪些?
(4)根据材料四,概括美国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的特点。其优点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的商业繁荣是建立在农业和手工业迅速发展、生产的专业化和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大为提高的基础上的。宋代城市的数量和规模都较前代有大幅度的扩展,城市人口大量增加。
——摘编自史仲文主编《中国全史》
材料二
开放强大的文化活力,蓬勃的贸易经济,突破了宋以前京师关于夜市的禁令……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坊市制度的崩溃,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期间”,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奇观。
——摘编自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
材料三
当时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两万多户,其中640家资本雄厚的商户,分别属于160行,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72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质量、商定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适应商业大潮,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摘编自樊树志《国学十六讲》
材料四
宋代的都市化也反映货币经济的发展。宋朝铸造的铜钱超出唐朝的十倍以上,但仍不敷应用。在缺铜的情形下,宋真宗年间出现民间发行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后来为政府接办。
——摘编自孙隆基《鸟瞰中国千年史》
材料五
经济、文化中心、政治中心的转移,常常导致城市的盛衰。北宋都城东京开封,自五代后梁建都以后日益繁华兴盛,到北宋时已发展为当时世界上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五,概括东京城市商业繁荣的主要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东京出现“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的表现。试以东京为例,简析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趋势。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