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读下列四幅有关国家中央行政管理体制的示意图,分析比较,然后回答问题:

秦朝                                雅典



(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美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1)秦朝与雅典政治体制有何显著区别? 秦朝和雅典的政治制度分别对中国古代和西方近代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美国政治体制是近代西方典型的代议体制,这种政治体制建立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从图中可以看出其政权组织遵循的最基本原则是什么?(2分)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起着什么作用?(2分)
(4)从西方、中国政治体制的变化中,我们能得到什么认识?(2分)
(5)寒假里某学校想组织学生们开展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探究古今中外不同的政治文明(制度文明)的演变过程,请你拟定一个探究题目。并提供两种获取相关探究资料的方法。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的主要活动 古希腊的历史遗产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碑碑文是:“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以来,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请回答:(1)“三年以来”的革命时期内,人民解放军的哪一次行动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这一军事行动的直接指挥者是谁?战略决战有哪三大战役?
(2)“三十年以来”的革命历程的起点事件是什么?这一革命运动的爆发对中国革命的意义是什么?从此后的国民大革命失败中,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了什么经验教训?
(3)“一千八百四十年”(即1840年)以来的民主革命,中国各阶级前赴后继,英勇斗争。请列举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所进行的重大革命斗争。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探索出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诞生后,经历了近一百六十年的发展历程。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①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②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首次取得成功的是哪一次革命?
③马克思主义和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相结合产生的理论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了哪两大理论成果?
④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两大理论成果之间有何内在联系?它们之间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什么?

材料一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佐行贾以行兵,兵贾相资,遂雄。
——《海国图志》
材料二 1898年,康有为出版了《孔子改制考》一书,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还借用进化论的观点,论证了君主立宪制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教材43页
材料三要拥护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请回答:
(1)材料一的作者是谁?其著作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据材料二,说明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时表现出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哪一特点
(3)材料三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指什么?这次运动的最主要意义是什么
(4)结合三则材料,简述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轨迹。

二战结束后,国际形势相对稳定,但稳中有变。新中国成立后,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走向世界舞台,促进了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内的经济建设。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材料二】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
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
【材料三】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引自《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美国战后的什么战略意图?对国际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下,为了巩固新中国政权,我国实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2)材料二中“美国遇到的挑战”主要指的是哪些力量的崛起?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样的国际背景下,中美关系发生了变化,请以史实说明。
(3)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后,大国实力对比出现了怎样的情况?对国际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这样的国际环境下,中国外交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12分)许多研究者认同,生产力的进步、社会的充分组织与动员、人的自由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 重要观点。阅读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列是反映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人阶级状况的材料。
第一条:工人包括童工每天工作时间不能少于十二小时。
第二条:每天早晨机器开动十分钟后,工厂大门即行关闭,任何织工均不得入厂。
第三条:在其他时间内,织工在机器运转时缺工者,按其管理的织机数目每台每小时罚款三便士;织工未经监工允许擅自离开车间者也罚款三便士。
第九条:所有梭子、刷子、注油器、轮子、窗户等如有损坏,由织工赔偿。
第十一条:任何在厂里的工人一经发现和别人谈话、吹口哨、唱歌或缝补衣服者,罚款六便士……厂方将不受理工人一切无理要求。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工人阶级的状况。为此,马克思与恩格斯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
材料二纪德在《访苏归来》后编中引用了一段当时一位莫斯科郊区农民的日记:“12月4日,新政府突然硕布了粮食征集制法令,要求我们按国家规定的数量交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我有点担忧。12月11日,上面来了征粮队,由10多人组成,每名队员都带有步枪。部居的大娘告诉我,征粮队刚才在一户人家里搜粮食,发现男主人一藏根,就把他给枪毙了。12月12日,他们终于来到了我家,把我家里的粮食都拿走了……他们给了我500卢布,什么东西都买不到!……我们都团结在苏维埃周围,列宁万岁!苏维埃万岁!”
(2)列宁曾经说:“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办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结合材料二,列宁的“不同办法”指的是怎样的一条道路?在列宁这一思想影响下,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苏联和中国呈现了怎样的现代化发展模式?

(3)根据材料三,中国30年的发展和2008年后继续前进主要依赖于哪些条件?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