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997年2月23日,英国科学家Wilmut等人向全世界宣布,世界上第一只来源于体细胞通过克隆方式获得的克隆羊—“多莉”问世。克隆绵羊“多莉”的培养程序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

(1)写出图中①、②所指细胞的细胞工程名称:①           ,②_______________
(2)实施细胞工程①时,所需的受体细胞大多采用动物卵细胞的原因是______。
(3)“多莉”面部的毛色是_____________,请根据遗传学原理说明判断的根据
______                  __。
(4)继植物组织培养之后,克隆绵羊的培育成功,证明了动物细胞也具有_________。
(5)请举一例,说明克隆绵羊培育成功的实际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际上,“克隆”在植物界很普遍,请举一克隆植物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
(7)“多莉”与白面绵羊的基因有何关系?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试推测“多莉”长大后的表现型与白面绵羊的表现型与白面绵羊的表现型之间的关系,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此克隆过程是否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为什么?____________。
(10)“多莉”已于2003年2月病逝,活于6年,这是否说明克隆动物早衰?__。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动物细胞工程的常用技术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小鼠毛色的黄与灰、尾形的弯曲与正常各为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等位基因R、r和T、t控制。在毛色遗传中,具有某种纯合基因型的合子不能完成胚胎发育。从鼠群中选择多只基因型相同的雌鼠作母本,多只基因型相同的雄鼠作父本,杂交所得F1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


黄毛尾弯曲
黄毛尾正常
灰毛尾弯曲
灰毛尾正常

2/12
2/12
1/12
1/12

4/12
0
2/12
0

①控制毛色的基因在______染色体上,不能完成胚胎发育的合子的基因型是_______
②父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母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
③若只考虑小鼠毛色的遗传,让F1代的全部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在得到的F2代群体中,r基因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
④让F1代的全部黄毛尾正常雄鼠与黄毛尾弯曲雌鼠杂交,F2代中灰毛鼠弯曲雌鼠占的比例为_______
⑤若F1代出现了一只正常尾雌鼠,欲通过杂交实验探究这只雌鼠是否是基因突变的结果还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写出能达到这一目的的杂交亲本,并作出相应的实验结果预期。
亲本组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实验结果:
i.若是由基因突变导致,则杂交后代的表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若是由环境因素导致,则杂交后代的表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鼠是遗传学常用的实验材料,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下面是关于小鼠某些性状的遗传实验:
(1)在一隔离饲养了多代的有毛小鼠种群中,偶然发现一对有毛鼠产下的一窝鼠仔中有几只无毛小鼠。无毛小鼠全身裸露无毛,并终生保持无毛状态。科研人员为了研究小鼠的无毛性状,继续让这对有毛鼠杂交多次,每窝都有无毛雄鼠和无毛雌鼠出生。
①科研人员初步判断:小鼠的无毛性状源于基因突变,不是营养不良或环境条件造成。他们作出这一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已证明该变异源于基因突变,根据这对有毛鼠的多次杂交后代,还可判定无毛基因不是细胞质基因,其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为了进一步确定这对亲本有毛鼠已携带无毛突变基因,可用无毛基因作探针直接进行检测,该方法利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棉农获知脱落酸可以促进叶片脱落的原理后,采收前在棉田喷施了一定量的脱落酸,试图除去棉花叶片便于机械采收,但效果不明显,为探究其原因,有人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方案。
实验假设:植株中存在的生长素对脱落酸的功能有抑制作用。
实验方案:取若干长势相同的,处于生殖生长末期的棉花植株,均分成甲、乙、丙三组,做下图所示的处理。

回答下列问题:
(1)乙、丙组对照是否符合单一变量原则?______
(2)有人认为乙、丙组不足以验证假设。若要验证假设,必须对丙组进行修改,请将修改后的实验方案绘在右侧的框图内。
(3)将乙组与修改后的丙组进行比较,若一定时间后,两组叶片脱落数量相比,____
_______________,则证明假设成立。
(4)若在相同时间内,甲乙两组落叶数量基本相等,则甲、乙对照可以说明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请回答:

(1)若用电刺激A处,在B、D两处能检测到电信号的是______处,神经兴奋传到该处时,该处膜外的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
(2)人在寒冷环境中,冷觉感受器(结构1)产生的兴奋传入______中的体温调节中枢后,通过调节会使皮肤的血流量减少,此时的结构5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进行屈腿反射实验时,刺激蛙左腿,左腿收缩;刺激右腿,右腿收缩,说明左右屈腿反射弧在结构上是相对独立的。但当刺激较强时,刺激蛙左腿,左腿收缩时,右腿也会收缩,说明,左右反射弧的中枢存在某种联系。在一次制作脊蛙的过程中,实验员不小心伤到了蛙大腿上的神经,但不知是传入神经还是传出神经。于是教师为实验员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加以验证。
①刺激蛙左腿,若左腿不收缩而右腿收缩,说明伤及的是______神经。
②刺激左腿,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可初步判断伤及的是传入神经。但不知传出神经是否也同时受到伤害,那么可用刺激___________观察_________的方法加以验证。

有机物的运输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不仅决定于植物的本性,也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有机物在植物体内主要是通过韧皮部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行运输的。有机物进入韧皮部后,可向上运输到正在生长的茎枝顶端、嫩叶等部位,也同样可以沿茎部向下运输到根部或地下贮藏器官。请根据下图所示情况回答问题:

(1)左上图中采用含有14C的14CO2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的碳原子的转移途径,这种研究方法称为________;CO2的碳原子在植物体内的转移途径是CO2→________→________。
(2)从左上图可以看出,有机物运输的最适温度在20℃~30℃。如果高于或低于这个范围,其运输速度会大大降低。究其原因,如果温度过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温度太高,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运输速度也降低。
(3)从右上图可以看出,当土温大于气温时,植物的光合产物向____运输的比例较大;当气温高于土温时,则有利于光合产物向____运输。
(4)结合两图可以看出,温度不仅影响有机物运输的____,也会影响有机物运输的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