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同治十一年(1872年)至光绪元年(1875年),按照计划先后派遣4批幼童赴美留学。其中最幼者10岁,最长者16岁,平均年龄12岁。在120名幼童中,绝大多数是从广东、江浙等地选拔出来的。……在120名学生中,专修法律的约占1/3,专修路矿工机等工科者约占2/3。
——张岂之等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有近30万人到国外留学,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人数之多,规模之大,为我国留学史上前所未有。目前,学成回国的留学人员已达10万人。在不断完善留学政策的基础上,中央制定了“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指导方针,使出国留学工作走上正常的发展轨道。1996年,国家教委决定全面试行国家公费出国留学人员选派新办法,选派管理体制改革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何沁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三】  据统计:中国工程院于1994年成立,首批院士96人,留学专家46名,占48%。199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3名受奖者中21名是归国学者。
——《百年接力留学潮》
请回答:
(1)19世纪70年代和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先后两次组织留学教育,形成了中国近代以来第1次和第10次留学教育高潮。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扼要分析出现以上留学高潮的原因。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上述两个时期留学规模不同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和有关史实,评价留学教育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产生的影响。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明朝中后期,随着中国封建制度的弊端日益显露,作为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理学体系已变得不能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道德,……人们对理学产生了深深的信仰危机。为了矫正理学所带来的社会弊端,……于是,……明清之际怀疑、揭露、批判封建专制的序幕,成为明清之际启蒙思潮的一个重要内容。
——摘引自《明清之际:思想的冲突、批判与创新》
材料二黄宗羲博学广通……在政治思想方面,他大胆揭露君主一人私有天下产业的罪状,做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的结论,认为“天子之所以是未必是,天子之所以非未必非”。肯定“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明夷待访录·君臣》
主张改革土地、赋税制度。反对传统的农本工商末观点,强调工商皆本。
——摘引自《国际儒学网·黄宗羲》
材料三明清实学以“经世致用”为价值核心,在批判程朱理学“束书不观,游谈无根”的基础上,大力提倡实事求是之学……明末以后,孕育着一种自我批判、自我否定的理性自觉之潮流,滋生着追求个性自由与解放、争取个人幸福与利益的启蒙意识,涌动着摆脱封建礼教束缚,追求真理的精神动力,从而显露出可贵的人文启蒙思想的微熹。
——余和祥《明清实学的学术转型及其意义》
(1)据材料一,概括明清之际中国人文启蒙思潮兴起的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黄宗羲在政治和经济上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明清儒学与传统儒学的关系。
(3)据材料三,分析明清“实学”对当时的社会思想所产生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子张问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论语》
材料二公元前319年,齐宣王即位。他像其父辈那样广招天下贤士而尊宠之,大办稷下学宫。“开第康庄之衢”,修起“高门大屋”,授之“上大夫”之号。勉其著书立说,展开学术争鸣……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五行家、纵横家、兵家等各种学术流派,都曾活跃在稷下舞台上。
——《中国古代教育史》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我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三 2010年6月19日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新西兰首都惠灵顿出席了维多利亚大学成立孔子学院揭牌仪式。习近平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加强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对话、增进彼此了解和友谊已成为当今世界的时代潮流。建立孔子学院,对于增进各国人民同中国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深化同中国的文化交流,增进彼此间的心灵沟通,都是必要的。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所说的“仁”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强调“仁”的主要目的。
(2)据材料二,概括从战国到汉代时期思想领域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思想文化两个方面分析其对汉代影响。
(3)据材料三,说明新的历史时期下孔子学院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建立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5年9月和10月分别对美国和英国进行了国事访问。访美期间,习近平主席与美国总统奥巴马进行了重要会谈,没有在美国国会演讲。访英期间,习近平主席会见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与英国首相卡梅伦进行了重要会谈,并在英国议会演讲。很显然,美英两国不同的政治体制是影响习近平主席在两国国事活动安排上不同的重要因素之一。
材料二:英国创立了第一套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体系,被誉为西方政治制度的源泉与典范。美国则在吸收、借鉴英国政治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本国国情加以调整,使本国的政治制度体系趋于完善。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英美两国各自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
(2)奠定两国政治体制的法律文件分别是什么?
(3)简要分析上述政治体制的确立对两国发展产生的相同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文“民主”一词最早出现于《尚书》,该书提到:“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这里说的是: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
材料二、雅典民主政治家伯利克里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就法律而言,一切人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任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出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个人才能。”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回答:
(1)材料一中“民主”和“民”以及材料二中的“任何人”分别是指什么?
(2)说明材料二中“民主”的含义。根据伯利克里的说法,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社会影响广泛而深远。对官员服饰有明确的规定,据《明史·舆服志》载“皇帝常服:……袍黄,盘领,窄袖,前后及两肩各织金盘龙一。……天顺二年,定官民衣服不得用蟒龙、飞鱼……并玄、黄、紫诸色。违例奏请蟒衣、飞鱼衣服者……治以重罪。”
材料二:明代文武官员常服主要标识等差表(赵连赏《明清官员的补服》)

品序
文官
武官
带饰

仙鹤
狮子


锦鸡
狮子
花犀

孔雀
虎豹
金钑花

云雁
虎豹
带饰

白鹇

银钑花

鹭鸶

素银

鸂鶒

素银

黄鹂
犀牛
乌角

鹌鹑
海马
乌角


材料三: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如果这一制度被削弱,此国家准出问题。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摘自《凤凰网》
请回答:
(1)秦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主要包括哪些内容?该制度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2)从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说明君和臣、臣和臣之间衣着和配饰有何不同?这种不同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