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祖冲之字文远,范阳遒人也。冲之稽古,有机思,宋孝武帝使值华林学省,赐宅宇车服。解褐南徐州从事、公府参军。
始元嘉中,用何承天所制历,比古十一家为密。冲之以为尚疏,乃更造新法,上表言之。武帝令朝士善历者难之,不能屈。会帝崩不施行。
历位为娄县令,谒者仆射。初,宋武平关中,得姚兴指南车,有外形而无机杼,每行,使人于内转之。升明中,齐高帝辅政,使冲之追修古法。冲之改造铜机,圆转不穷,而司方如一,马钧以来未之有也。时有北人索驭驎者亦云能造指南车,高帝使与冲之各造,使于乐游苑对共校试,而颇有差僻,乃毁而焚之。晋时杜预有巧思,造欹器①,三改不成。永时中,竟陵王子良好古,冲之造欹器献之,与周庙不异。文惠太子在东宫,见冲之历法,启武帝施行。文惠寻薨又寝。
转长水校尉,领本职。冲之造《安边论》,欲开屯田,广农殖。建武中,明帝欲使冲之巡行四方,兴造大业,可以利百姓者,会连有军事,事竟不行。冲之解钟律博塞②,当时独绝,莫能对者。以诸葛亮有木牛流马,乃造一器,不困风水,施机自运,不劳人力。又造千里船,于新亭江试之,日行百余晨。于乐游苑造水碓磨,武帝亲自临视。又特善算。永元二年卒,年七十二。
子暅之。暅之字景烁,少传家业,究极精微,亦有巧思。入神之当选,般、倕③无以过也。当共诣微之时,雷霆不能入。尝行遇仆射徐勉,以头触之,勉呼乃悟。父所改何承天历时尚未行,梁天监④初,暅之更修之,于是始行焉。位至太舟卿。 (《南史·文学传》)
注:①欹器:古代的一种盛水器。水少则倾,中则正,满则覆。君主可置于座右以为戒。②博塞:博戏,下棋一类的游戏。③般、倕:般,鲁班;倕,传说为舜时的七匠。 ④天监:南朝梁武帝的年号。前文的“元嘉”,是南朝宋文帝的年号;“升明”,是宋顺帝的年号;“永明”,是南朝齐武帝的年号;“永元”,是南朝齐东昏侯的年号。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武帝令朝士善历者难之难:诘难
B.每行,使人于内转之 行:运行
C.文惠寻薨又寝 寝:搁置
D.冲之解钟律博塞 解:见解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会帝崩不施行 B.不因风水,施机自运
C.少传家业,究极精微 D.暅之更修之,于是始行焉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乃更造新法,上表言之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
B.圆转不穷,而司方如一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C.当其诣微之时,雷霆不能入会其怒,不敢献
D.以头触之,勉呼 乃悟 焉用亡郑以陪邻
4.下列各组句了中,全表示祖冲之精于巧思的一组是 ( )
①朝士善历者难之,不能屈 ②每行,使人于内转之
③造欹器献之,与周庙不异 ④入神之妙,般、倕无以过也
⑤造《安边论》,欲开屯田⑥齐高帝辅政,使冲之追修古法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⑤ D.④⑥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祖冲之是南朝人,经历过宋、齐等圾代,他在科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制定更加精密的历法,改造指南车,造水碓磨、千里船等。
B.祖冲之制定的历法虽然比前人的更加精密,但因为武帝去世而未能施行,后来他的儿子重新修订之后才得以施行。
C.因为古代传下来的旨南车部件不全,无法正常运行,祖冲之加以改造之后,旋转更加灵活,在指示方向上却非常准确。
D.祖冲之不但在器物制造上精思巧妙,在音乐和棋类上也天下无双,同时在屯田种植、为官治军上也有突出的才能。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20~24题。
孔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又云:“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然则可俭而不可吝已。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吝者,穷急不恤之谓也。今有施则奢,俭则吝;如能施而不奢,俭而不吝,可已。
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蔬果之畜,园场之所产;鸡豚之善,埘圈之所生。爰及栋宇器械,樵苏脂烛,莫非种殖之物也。至能守其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但家无盐井耳。今北土风俗,率能躬俭节用,以赡衣食;江南奢侈,多不逮焉。
世间名士,但务宽仁;至于饮食饟馈,僮仆减损;施惠然诺,妻子节量,狎侮宾客,侵耗乡党:此亦为家之巨蠹矣。
裴子野有疏亲故属饥寒不能自济者,皆收养之;家素清贫,时逢水旱,二石米为薄粥,仅得遍焉,躬自同之,常无厌色。邺下有一领军,贪积已甚,家童八百,誓满一千;朝夕每人肴膳,以十五钱为率,遇有客旅,更无以兼。后坐事伏法,籍其家产,麻鞋一屋,弊衣数库,其余财宝,不可胜言。南阳有人,为生奥博,性殊俭吝,冬至后女婿谒之,乃设一铜瓯酒,数脔獐肉;婿恨其单率,一举尽之。主人愕然,俯仰命益,如此者再;退而责其女曰:“某郎好酒,故汝常贫。”及其死后,诸子争财,兄遂杀弟。(节选自《颜氏家训•治家》)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奢则不孙,俭则固孙:同“逊”,恭顺 | B.躬自同之,常无厌色厌:满足 |
C.后坐事伏法坐:因……犯罪 | D.主人愕然,俯仰命益益:增加 |
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但家无盐井耳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
B.俯仰命益,如此者再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
C.然则可俭而不可吝已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
D.二石米为薄粥不足为外人道也 |
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近的一项是()
A.施惠然诺,妻子节量 | B.后坐事伏法 |
C.东家有贤女,……可怜体无比 | D.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引用孔子的两段话,说明了应该节俭但不能吝啬的道理。 |
B.作者主张人民生活应该自给自足,又认为北方能做到省俭节用,江南一带则较奢侈,多数比不上北方。 |
C.南阳有个人,他的女婿很喜欢喝酒,所以家里常常贫困。而他本人死后,几个儿子为争夺家产,发生了哥哥杀死弟弟的事。 |
D.文中运用例证法,举裴子野、邺下领军和南阳人的例子,有力地论述了为人应该做到施舍但不奢侈、节俭但不吝啬的道理。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吝者,穷急不恤之谓也。
②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
③裴子野有疏亲故属饥寒不能自济者,皆收养之。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21~25题。
鲁定公问于颜回曰:“子亦闻东野毕之善御乎?”对曰:“善则善矣。虽然,其马将必侠。”定公色不悦,谓左右曰:“君子固有诬人也。”颜回退。
后三日,牧来诉之曰:“东野毕之马侠,两骖曳两服入于厩。”公闻之,越席而起,出驾召颜回。回至,公曰:“前日寡人问吾子以东野毕之御,而子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不识吾子奚何以知之?”颜回对曰:“以政知之。昔者帝舜巧于使民,造父巧于使马。舜不穷其民力,造父不穷其马力。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今东野毕之御也,升马执辔,衔体正矣;步骤驰骋,朝礼毕矣;历险致远,马力尽矣,然而扰乃求马不已。臣以此知之。”公曰:“善,诚若吾子之言也。吾于之言,其义大矣,愿少进乎?”颜回曰:“臣闻之,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作,马穷则佚。自古至今,未有穷其下而能危者也。”公悦,遂以告孔子。孔子对曰:“夫其所以为颜回者,此之类也。岂足多哉!”(选自《孔子家语· 颜回》)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固有诬人也固:原来 | B.昔者帝舜巧于使民巧:灵巧 |
C.是以舜无佚民是:此,这 | D.岂足多哉多:称赞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鲁定公问于颜回曰 勾践说于国人曰 |
B.子亦闻东野毕之善御乎?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
C.善则善矣 此则国人之罪也 |
D.舜不穷其民力 樊哙侧其盾以撞 |
下列对鲁定公由“不悦”转而为“悦”的原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颜回的话在政事方面给鲁定公以有益的启示。 | B.颜回能公正地评价东野毕的驭术。 |
C.颜回详尽地分析了“马穷则佚”的原因。 | D.颜回准确地预测了东野毕“马将佚”。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鲁定公开始认为颜回对东野毕有偏见,后来,在掌管畜牧的官员的进谏下,他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
B.颜回认为,不管是驭马,还是使民,都要持之有方,否则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
C.颜回认为东野毕的驭马技能虽然比较高明,但他同造父一样,都远未达到尽善尽美的境地。 |
D.鲁定公心悦诚服地向孔子转述了颜回的话,孔子分析了颜回之所以成为颜回的心理原因。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公闻之,越席而起,促驾召颜回。
(2)不识吾子奚以知之?
(3)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17~20题。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5·27)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19·21
子夏说:“小人之过也必文。”(19·8)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7·31)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14·27)解释文中加点字词的意思:(每个1分,共3分)
①已矣乎()②人皆仰之()③君而知礼()依据上下文,在括号内补写出下面两个句子所省略的内容。(每空1分,共3分)
①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②巫马期以()告()翻译下列各句:(每句2分,共4分)
①小人之过也必文。
②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对于人之“过”,孔子发表了哪些观点?请分条简要说明,至少两条。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14~16题。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解释下列加点词语:(每个1分,共4分)
(1)君子周而不比(2)友便佞,损矣
(3)事君数(4)以友辅仁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每句3分,共6分)
(1)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2)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对待朋友的错误行为,孔子认为应采取怎样的做法?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
裴政,字德表,河东闻喜人也。政幼明敏,博闻强记,达于时政,为当时所称。政明习故事。簿案盈几,剖决如流,用法宽平,无有冤滥。囚徒犯极刑者,乃许其妻子入狱就之,至冬,将行决,皆曰:“裴大夫致我于死,死无所恨。”其处法详平如此。
转左庶子,多所匡正,见称纯悫。东宫凡有大事,皆以委之。右庶子刘荣,性甚专固。时武职交番,通事舍人赵元恺作辞见帐,未及成。太子有旨,再三催促,荣语元恺云:“但尔口奏,不须造帐。”及奏,太子问曰:“名帐安在?”元凯曰:“禀承刘荣,不听造帐。”太子即以诘荣,荣便拒讳,云“无此语”。太子付政推问。未及奏状,有附荣者先言于太子曰:“政欲陷荣,推事不实。”太子召责之,政奏曰:“凡推事有两,一察情,一据证,审其曲直,以定是非。臣察刘荣,位高任重,纵令实语元恺,盖是纤介之愆。计理而论,不须隐讳。又察元恺受制于荣,岂敢以无端之言妄相点累。二人之情,理正相似。元恺引左卫率崔茜等为证,茜等款状悉与元恺符同。察情既敌,须以证定。臣谓荣语元恺,事必非虚。”太子亦不罪荣,而称政平直。
政好面折人短,而退无后言。时云定兴数入侍太子,为奇服异器,进奉后宫,又缘女宠,来往无节。政数切谏,太子不纳。政因谓定兴曰:“公所为者,不合礼度。又元妃暴薨,道路籍籍,此于太子非令名也。愿公自引退,不然将及祸。”定兴怒,以告太子,太子益疏政,由是出为襄州总管。妻子不之官,所受秩奉,散给僚吏。民有犯罪者,阴悉知之,或竟岁不发,至再三犯,乃因都会时,于众中召出,亲案其罪,五人处死,流徒者甚众,合境惶慑,令行禁止,小民苏息,称为神明。尔后不修囹圄,殆无争讼。卒官,年八十九。及太子废,高祖追忆之曰:“向遣裴政、刘行本在,共匡弼之,犹应不令至此。”
(选自《隋书·列传第六十六》)
9.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裴大夫致我于死,死无所恨恨:遗憾,不满意
B. 于众中召出,亲案其罪案:审查,审理
C. 令行禁止,小民苏息禁:不准,不许
D. 尔后不修囹圄,殆无争讼讼:诉讼,打官司
10.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审其曲直,以定是非
作师说以贻之B. 岂敢以无端之言妄相点累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www.jk.zy.w.com
C. 此于太子非令名也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D. 乃因都会时,于众中召出
因击沛公于座
11. 下列各句中全都表现裴政“善于断案”的一项是()。
①用法宽平,无有冤滥②多所匡正,见称纯悫
③察情既敌,须以证定④政数切谏,太子不纳
⑤所受秩奉,散给僚吏⑥民有犯罪者,阴悉知之
A. ①③④B. ②④⑤C. ②⑤⑥D. ①③⑥
12. 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A. 裴政小时候就很聪明敏锐,了解当时社会的治理情况,很受人们称赞;步入仕途后,熟悉典章制度,执法宽仁公正,为官清正廉明,善于断案,这在当时是很难得的。
B. 裴政在受命审理刘荣一案时,面对刘荣党羽的诬陷与太子的责难,一方面坚持根据情理进行合理推断,一方面又重视旁人的证词,最终得出正确结论,太子虽没有怪罪刘荣,却称赞裴政断案公平正直。
C. 裴政执法理民恩威并重,对于将处死刑的犯人,允许家属到狱中和他们团聚;对那些初次犯法的人也尽量给予改正的机会;而对那些屡教不改的人,才依法严惩不贷,这也体现了儒家的“仁政”思想。
D. 裴政刚正不阿,曾因犯颜直谏被太子疏远,外放为襄州总管,但高祖皇帝还是很看重他,在他死后还怀念他,认为如果他和刘行本还在,让他们辅佐太子,太子就不至于被废
黜了。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簿案盈几,剖决如流。
(2)纵令实语元恺,盖是纤介之愆。
(3)政好面折人短,而退无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