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①,而圣君治国累世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者,此不知人之祸也。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②?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③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汩罗以死。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注】①随属:连续。②醨(lí):淡酒。③温蠖(hù):昏聩。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人君无愚智贤不肖 / 举贤以自佐
B、举贤以自佐 / 举世皆浊而我独清
C、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 何故怀瑾握瑜
D、是以见放 / 而自令见放为
2、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B、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C、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D、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者
3、下列句中加线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者
B、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C、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D、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屈原为人孤傲清高,自命不凡。“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一句最能体现他的这种性格。
B、作者认为,楚怀王很想任用忠诚贤能的人来辅佐自己,只是他不能分辨忠奸善恶,才导致自己国破家亡,身死异乡的下场。
C、渔父认为,真正的圣人应识时务,应该善于随着外物世事的变迁而改变自己的品行节操。
D、屈原认为,真正的圣人应“出淤泥而不染”,无论在怎样的世事变迁中都要坚守自己的品行节操。
(屈原)博 闻 强 识 明 于 治 乱 娴 于 辞 令 入 则 与 王 图 议 国 事 以 出 号 令 出 则 接 遇 宾 客 应 对 诸 侯 王 甚 任 之 上 官 大 夫 与 之 同 列 争 宠 而 心 害 其 能 怀 王 使 屈 原 造 为 宪 令 屈 平 属 草 未 定 上 官 大 夫 见 而 欲 夺 之 屈 平 不 与 因 谗 之 曰 王 使 屈 平 为 令 众 莫 不 知 每 一 令 出 平 伐 其 功 以 为 非 我 莫 能 为 也 王 怒 而 疏 屈 平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5、请用斜线为上段文字断句。
6、请翻译上段文字。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 子路》)
大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大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论语•子罕》)
结合文段概括孔子认为学习《诗经》的目的是什么。
结合文段谈谈孔子对太宰的“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所持的态度。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辛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之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鉴见。伏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身,死当结草。
送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下列对各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涕泣侧息涕泣:哭泣
B.至于成立成立:成家立业。
C.门衰祚薄祚薄:福分浅薄
D.矜悯愚诚矜悯:夸耀

下面文句全都体现“悲恻动人”的一项是()
①密奉事以孝谨闻②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
③生孩六月,慈父见背④门衰祚薄
⑤臣生当陨身,死当结草⑥后刘终,服阕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②③④ D.①⑤⑥

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先以简洁精练的语言写自己的孤苦,为“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作铺垫。
B.强调祖母刘的病“夙婴疾病,常在床蓐”,以突出李密的孝情不同于一般的母孙之情。
C.《陈情表》的第一自然段,写自己与祖母刘的特殊关系和特殊命运,抒以发对祖母的孝情。
D.李密在祖母去世之后,被迫到晋朝廷任洗马的官职,实现了“先尽孝,后尽忠”忠孝两全的宿愿。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3分/题)
(1)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2)臣之辛苦,非但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之所见明知,……
(3)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4)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简述题
须臾,献头帐下,操方省悟日:“吾中计矣!”众将见杀了张、蔡二人,入问其故。操虽心知中计,却不肯认错。乃谓众将日:“二人怠慢军法,吾故斩之。”
上述文段表现了曹操怎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其明年,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匿作于宋子。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傍偟不能去。每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从者以告其主,曰:“彼庸乃知音,窃言是非。”家丈人召使前击筑,一坐称善,赐酒。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矐其目,使击筑,未尝不称善。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朴秦皇帝,不中。于是遂诛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
  鲁句践已闻荆轲之刺秦王,私曰:“嗟乎,惜哉其不讲于刺剑之术也!甚矣吾不知人也!曩者吾叱之,彼乃以我为非人也!”
  太史公曰:世言荆轲,其称太子丹之命,“天雨粟,马生角”也,太过。又言荆轲伤秦王,皆非也。始公孙季功﹑董生与夏无且游,具知其事,为余道之如是。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逃跑
B.坐称善,赐酒一:一起
C.家丈人召使前击筑丈人:年长的人,主人
D.客无不流涕而去者流涕:流着眼泪

下列各组句子中,孩子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于是遂诛高渐离
B.出装匣中筑与其善衣乃矐目,使击筑
C.终身不复近诸侯人世言荆轲,其称太子丹
D.彼庸知音,窃言是非高渐离以铅置筑中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统一天下后,到处追捕太子丹和荆轲的门客,门客都逃跑了,高渐离也更换了姓名,躲藏在宋子城里做工。
B.高渐离躲藏时间长了,感到做工很辛苦,想要离开,可又听到了主人厅堂上有宾客击打筑,心里犹豫又不忍心离开。
C.高渐离听到别人弹奏敲打筑,便忍不住评论别人演奏哪儿好哪儿不好,暴露了自己的身份,于是干脆不再躲藏了。
D.秦始皇珍惜高渐离有高超的弹奏筑的技艺,于是赦免了他的重罪,并让高渐离演奏,高渐离才有机会行刺秦皇。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
(2)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
(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4)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共17分)
章邯已破项梁军,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击赵,大破之。当此时,赵
歇为王,陈余为将,张耳为相,皆走入钜鹿城
初,宋义所遇齐使者高陵君显在楚军,见楚王曰:“宋义论武信君之军必败,居数日,军果败。兵未战而先见败征,此可谓知兵矣。” 楚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悦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救赵。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
子冠军
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钜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宋义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天寒大雨,士卒冻饥。项羽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且国兵新破,王坐不安席,且扫境内而专属于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当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皆曰:“首立楚者,将军家也。今将军诛乱。”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使桓楚报命于怀王。怀王因使项羽为上将军,当阳君、蒲将军皆属项羽。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钜鹿。战少利,陈余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
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注释]
①钜鹿城,古县名,治所在现在河北平乡西南。②卿子冠军,卿子是当时对人的尊称。宋义是上将军,在诸将之上,所以称为卿子冠军。③承其敝,承,趁;敝,疲惫。④枝梧,抵抗。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战胜则兵罢,通“疲”
B.故不如先秦、赵斗,使……相斗
C.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身,亲自
D.楚王令羽诛之阴,阴沉地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章邯已破项梁军,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使人追宋义子,及齐,杀之
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C.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饮酒高会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D.怀王使项羽为上将军

请以剑舞,击沛公于坐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

A.“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充分地表现项羽及其军队的勇猛和超强的战斗力,为后文埋下了伏笔。
B.项羽认为,虽然若论坐于军帐,运筹决策,他比不上宋义;但是披坚甲执锐兵,勇战前线,宋义比不上他。于是作为次将的项羽心里不服宋义为上将军。
C.由于宋义不戮力救赵攻秦,拒谏饰非,饮酒高会,不体恤士卒,却去钻营私利,“久留不行”,所以项羽杀了他。
D.项羽军破釜沉舟,抱着必死决心,于是士气大增,无不一以当十,势如破竹地战胜了秦军和诸候的军队,最后诸侯军“无不膝行而前”的臣服。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⑵兵未战而先见败征,此可谓知兵矣。
⑶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