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1-36题。
桓阶字伯绪,长沙临湘人也。仕郡功曹,太守孙坚举阶孝廉,除尚书郎.父丧还乡里。会坚击刘表战死.阶冒难诣表乞坚丧,表义而与之。后太祖(曹操)袁绍相拒于官渡.表举州以应绍。阶说其太守张羡曰:“夫举事而不本于义,未有不败者,故齐桓率诸侯以尊周,晋文逐叔带以纳王。今袁氏反此,而刘牧应之,取祸之道也。明府欲立功明义,全福远祸,不宜与之同也。”羡曰:“然则何向而可?”阶曰:“曹公虽弱,仗义而起,救朝廷之危,奉王命而讨有罪,孰敢不服?今若举四郡保三江以待其来,而为之内应,不亦可乎?”羡曰:“善。”乃举长沙及旁三郡以拒表,遣使诣太祖,太祖大悦。会绍与太祖连战,军未得南。而表急攻羡,羡病死。城陷,阶遂自匿。久之,刘表辟为从事祭酒,欲妻以妻妹蔡氏。阶自陈已结婚,拒而不受,因辞疾告退。太祖定荆州,闻其为张羡谋也,异之,辟为丞相掾主簿,迁赵郡太守。魏国初建,为虎贲中郎将、侍中,时太子未定,而临淄侯(曹)植有宠。阶数陈文帝(曹丕)德优齿长,宜为储副,公规密谏,前后恳至。又毛玠、徐奕以刚蹇少党,而为西曹掾丁仪所不善,仪屡言其短,赖阶左右以自全保。其将顺匡救,多此类也。
(《三国志·魏书·桓阶传》)
31.对下列句子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守孙坚举阶孝廉     举:推荐。
B.而刘牧应之           应:应付。
C.奉王命而讨有罪       讨:讨伐。
D.阶数陈文帝(曹丕)德优齿长  齿:年。
3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故齐桓率诸侯以尊周  欲妻以妻妹蔡氏
B.会坚击刘表战死      绍与太祖连战
C.而为之内应          闻其为张羡谋也
D.今若举四郡保三江以待其来  其将顺匡救,多此类也
33.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明府欲立功明义,
B.会绍与太祖连战,军未得
C.之,辟为丞相掾主簿
D.时太子未定,而临淄侯(曹)植有
34.下列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桓阶有胆识的一组是
①阶冒难诣表乞坚丧。
②乃举长沙及旁三郡以拒表,遣使诣太祖。
③城陷,阶遂自匿。
④阶自陈已结婚,拒而不受。
⑤公规密谏,前后恳至。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④⑤
D.③⑤
3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对抗,刘表投向袁绍一边,桓阶说服太守张羡站在曹操一方抗拒刘表。
B.刘表用手段拉拢桓阶,桓阶不为所动。曹操听说桓阶曾为张羡出谋略,因而重用桓阶。
C.魏国刚建立,在确定太子问题上,桓阶多次向魏文帝恳切陈述自己的见解。
D.毛玠、徐奕为人刚直少同党,西曹掾丁仪与他们不友好,出言攻击他们,全靠桓阶施加影响而使他们能自我保全。
3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宜与之同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表义而与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完成题(共10分)
故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喻者,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者,独善之义也。故 览 仆 诗 知 仆 之 道 焉 其 余 杂 律 诗 或 诱 于 一 时 一 物 发 于 一 笑 一 吟 率 然 成 章 非 平 生 所 尚 者,但以亲朋合散之际,取其释恨佐欢,今铨次之间,未能删去。
(选自白居易《与元九书》,有删改)
用斜线(/)给以上的文言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根据上文,写出白居易诗歌的三种类型。

上文中“兼济”“独善”二词源自何名句?它最早出自“四书”中的哪部典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皇甫规,字威明,安定朝那人也。永和六年,西羌大寇三辅,围安定,征西将军马贤将诸郡兵击之,不能克。规虽在布衣,见贤不恤军事,审其必败,乃上书言状。寻而贤果为羌所没。郡将知规有兵略,乃命为功曹,使率甲士八百,与羌交战。斩首数级,贼遂退却。
太山贼叔孙无忌侵乱郡县,中郎将宗资讨之未服。公车特征规,拜太山太守;规到官,广设方略,寇贼悉平。至冬,羌遂大合;朝廷为忧。三公举规为中郎将,持节监关西兵,破之,斩首八百级。诸羌慕规威信,相劝降者十余万。明年,规因发其骑共讨陇右,而道路隔绝,军中大疫,死者十三四。规亲入庵庐,巡视将士,三军感悦。东羌遂遣使乞降,凉州复通。先是,安定太守受取狼籍,凉州刺史、汉阳太守并老弱不堪任职,而皆倚恃权贵,不遵法度。规到州界,悉条奏其罪,或免或诛。羌人闻之,翕然反善。
规出身数年,持节为将,拥众立功。还督乡里,既无他私惠,而多所举奏。又恶绝宦官,不与交通,于是中外并怨,遂共诬规货赂群羌;天子玺书诮让相属。规惧不免,上疏自讼曰:“云臣私报诸羌,谢其钱货。若臣以私财,则家无担石;如物出于官,则文簿易考。就臣愚惑,信如言者,前世尚遗匈奴以宫姬,镇乌孙以公主。今臣但费千万,以怀叛羌。则良臣之才略,兵家之所贵,将有何罪,负义违者乎?今见覆没,耻痛实深。传称‘鹿死不择音’谨冒昧略上。”
征拜度辽将军,至营数月,上书荐中郎将张奂以自代。曰:“臣闻人无常俗,而政有治乱;兵无强弱,而将有能否。伏见中郎将张奂,才略兼优,宜正元帅,以从众望。若犹谓愚臣宜充军事者,愿乞冗官,以为奂副。”朝廷从之,以奂代为度辽将军,规为使匈奴中郎将。论曰:孔子称“其言之不怍,则其为之也难”。察皇甫规之言,其心不怍哉!夫其审己则干禄,见贤则委位。故干禄为不贪,而委位不求让;称己不疑伐,而让人无惧情。故能功成于戎狄,身全于邦家也。
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见贤不军事恤:忧虑,担忧
B.其钱货谢:谢绝,推辞
C.故禄不为贪干:求取,追求
D.称己不疑伐:夸耀,炫耀

下面句子中,分别表现皇甫规“有威望”、“讲操守”的一组是 ()(3分)

A.①羌人闻之,翕然反善②恶绝宦官,不与交通
B.①广设方略,寇贼悉平②上书荐如郎将张奂以自代
C.①规亲入庵庐,巡视将士②斩首数级,贼遂退却
D.①相劝降者十余万②既无他私惠,而多所举奏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西羌大举进攻安定城,皇甫规此时虽为平民百姓,却能大胆上书朝廷,陈述自己对边疆战事的看法,自此开启了他的戎马人生。
B.皇甫规调动西羌骑兵一起讨伐陇右,中途军中发生瘟疫,他不顾个人安危,前往羌人营帐巡察看望将士,三军为之动容,敌人也为此派使请降。
C.在作者看来,皇甫规之所以能够建功立业,能有立足之地,一是他能准确审视自己的才能,果敢地投身仕途,二是他看到更贤能的人,能不图虚名,主动让贤。
D.面对自己遭人诬陷的情形,皇甫规无所畏惧,上书皇帝,据理力争,摆明事实,为自己洗罪名,辩曲直。

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凉州刺史、汉阳太守并老弱不堪任职,而皆倚恃权贵,不遵法度。

(2)于是中外并怨,遂共诬规货赂群羌;天子玺书诮让相属。

(3)故能功成于戎狄,身全于邦家也。

阅读下面一篇短文,完成小题,每小题3分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方辄默记。暮归,亡其牛。或牵牛来责蹊(1)田,父怒,挞之,己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何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2)映长明灯(3)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4)若不见。
安阳韩性(5)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6)。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己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牛驾母车,自被(7)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注释:(1)蹊:践踏。(2)策:通“册”。(3)长明灯:佛像前的灯,昼夜不灭。(4)恬:心神安适。(5)韩性:绍兴人,大学者。(6)通儒: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7)被:披。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依僧寺居 无从致书
B.安阳韩性闻而异负栋
C.暮归,亡牛 天之苍苍,正色耶
D.录弟子或异二者之,何哉?

对下列句子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或牵牛来责蹊田--有时候牵着牛来责怪王冕踏了他们的田地。
B.执策映长明灯读之-—手拿着书照着佛像前长明的灯光读书
C.门人事冕如事性——他门下的人待奉王冕像侍奉韩性一样。
D.自被古冠服随车后----自己穿戴着古式的帽子衣服跟随在车子后面。

将文中加横线的两个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
(1)窃入学舍听诸生读书
(2)儿痴如此,何不听其所为?

翻译下列句子。(每小题3分,共9分)
(1)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读书不辍,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授堂邑县尹。首毁淫祠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英宗即位,命参议中书省事。会元夕,帝欲于内庭张灯为鳌山,即上疏于左丞相拜住。拜住袖其疏入谏,其略曰:“世祖临御三十余年,每值元夕,闾阎之间,灯火亦禁;况阙庭之严,宫掖之邃,尤当戒慎。今灯山之构,臣以为所玩者小,所系者大;所乐者浅,所患者深。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帝大怒,既览而喜曰:“非张希孟不敢言。”即罢之,仍赐尚服金织币一、帛一,以旌其直。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时斗米直十三缗,民持钞出粜,稍昏即不用,诣库换易,则豪猾党蔽,易十与五,累日不可得,民大困。乃检库中未毁昏钞文可验者,得一千八十五万五千余缗,悉以印记其背,又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命米商视印记出粜,诣库验数以易之,于是吏弊不敢行。又率富民出粟,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者,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
到官四月,末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民不命,旧尹莫敢诘问  堪:忍受
B.拜住其疏入谏  袖:藏在袖里
C.特陕西行台中丞  拜:拜访
D.止宿公署,终日无怠  少:稍微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张养浩“行义”和“直言”的一组是( )

A.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
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
B.首毁淫祠三十余所
况阙庭之严,宫掖之邃,尤当戒慎
C.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
帝欲于内庭张灯为鳌山,即上疏于左丞相拜住
D.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

帝大怒,既览而喜曰:“非张希孟不敢言。”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张养浩从小品行端正,读书刻苦努力;任堂邑县尹时,执法公允,深得老百姓景仰和称颂。
B.元宵节,英宗想在宫内的鳌山上张灯结彩,张养浩直接给皇帝上疏,劝以“崇俭”,皇上听取了他的意见。
C.关中大旱,张养浩接受任命,全力赈灾济贫。他制止“豪猾”利用换钞盘剥百姓,千方百计保证了人们的粟米供给。
D.张养浩政事勤勉,毫不懈怠,积劳成疾。去世之时,关中百姓十分悲痛,如同失去父母。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译:
(2)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
译: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