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书博鸡者事 (节选)(明)高启
博鸡者袁①人,素无赖,不事产业,日抱鸡呼少年博市中。任气好斗,诸为里侠者皆下之。
元至正间,袁有守多惠政,民甚爱之。部使者臧,新贵,将按郡至袁。守自负年德,易之,闻其至,笑曰:“臧氏之子②也。”或以告臧。臧怒,欲中守法。会袁有豪民尝受守杖,知使者意嗛③守,即诬守纳已赇。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袁人大愤,然未有以报也。
一日,博鸡者遨于市。众知有为,因让之曰:“若素民勇,徒能藉贫孱者耳!彼豪民恃其赀,诬去贤使君,袁人失父母。若诚丈夫,不能为使君一奋臂耶?”博鸡者曰:“诺!”即入闾左,呼子弟素健者,得数十人,遮豪民于道。豪民方华衣乘马,从群奴而驰。博鸡者直前捽下,提殴之。奴惊,各亡去。乃褫④豪民衣自衣,复自策其马,麾众拥豪民马前,反接,徇诸市,使自呼曰:“为民诬太守者视此!”一步一呼,不呼则杖其背,尽创。……日暮,至豪民第门,捽使跪,数之曰:“若为民不自谨,冒使君,杖汝,法也;敢用是为怨望!又投间蔑污使君,使罢。汝罪宜死,今姑贷汝。后不善自改,且复妄言,我当焚汝庐、戕汝家矣!”豪民气尽,以额叩地,谢不敢。乃释之。
博鸡者因告众曰:“是足以报使君未耶?”众曰:“若所为诚快,然使君冤未白,犹无益也。”博鸡者曰:“然。”即连楮为巨幅,广二丈,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台臣弗为理。乃与其徒日张“屈”字游金陵市中。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
方是时,博鸡者以义闻东南。
【注】①袁:袁州路,在今江西宜春一带。 ②臧氏之子:语出《孟子·梁惠王下》,指鲁平公宠臣臧仓,曾阻止平公见孟子。 ③嗛(xián):怀恨。 ④褫(chǐ)剥去。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守自负年德,易之易:看不起 | B.若诚丈夫,不能为使君一奋臂耶诚:果真 |
C.至豪民第门,捽使跪,数之曰数:责备 | D.今姑贷汝贷:借给 |
16.下面的话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明“博鸡者”讲义气的一组是( )
①素无赖,不事产业,日抱鸡呼少年博市中
②即入闾左呼子弟素健者,得数十人,遮豪民于道
③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
④乃与其徒日张“屈”字游金陵市中。
⑤豪民气尽,以额叩地,谢不敢
⑥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
A.①③⑤ | B.②④⑥ | C.①⑤⑥ | D.②③④ |
1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博鸡者每天抱着鸡招呼些年轻人在街市上斗鸡赌博,意气用事喜欢打架,但那些在乡里充当好汉的人都服从他。 |
B.当时袁州的总管深受老百姓爱戴,但他自恃年高,瞧不起到袁州来巡视的臧姓高官,听说他要来,还笑着说“这臧家的孩子”,因而埋下祸患。 |
C.博鸡者惩罚土豪之后,先是和他的徒弟天天举着“屈”字的横幅在金陵街上游行,然后又到行御史台衙门去告状,最终为袁州太守伸张了正义。 |
D.博鸡者能够成名,是因为他见义勇为,既惩治了豪民,又为袁守申冤,并使臧使者被黜。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1),完成后面题目。
杨廷和,字介夫,新都人。父春,湖广提学佥事。廷和年十二举于乡。成化十四年,年十九,先其父成进士。改庶吉士。廷和为人美风姿,性沉静详审,为文简畅有法。好考究掌故、民情、边事及一切法家言,郁然负公辅望。
乾清宫灾,廷和请帝避殿,下诏罪己,求直言。因与其僚上疏,劝帝早朝晏罢,躬九庙祭祀,崇两宫孝养,勤日讲。复面奏开言路,达下情,还边兵,革宫市,省工作,减织造,凡十余条,皆切至。帝不省。
寻以父卒乞奔丧,不许。三请乃许。阁臣之得终父母丧者,自廷和始也。服甫阕,即召至。帝方猎宣府,使使赐廷和羊酒银币,廷和疏谢。因请回銮,不报。复与大学士蒋冕驰至居庸,欲身出塞请。帝令谷大用扼关门,乃归。帝命回銮日群臣各制旗帐迎,廷和曰:“此里俗以施之亲旧耳。天子至尊,不敢渎献。”帝再使使谕意,执不从,乃已。
江左比岁不登,中官请遣官督织造。工部及给事、御史言之,皆不听,趣内阁撰敕。廷和等不奉命,因极言民困财竭,请毋遣。帝趣愈急,且戒毋渎扰执拗。廷和力争,言:“臣等与举朝大臣、言官言之不听,顾二三邪佞之言是听,陛下能独与二三邪佞共治祖宗天下哉?宪宗、孝宗爱民节财美政非一,陛下不取法,独法其不美者,何也?”因请究拟旨者何人,疑有假御批以行其私者。帝为谢不审,俾戒所遣官毋纵肆而已,不能止也。
廷和先累疏乞休,其后请益力。三年正月,帝听之去。明年六月卒,年七十一。居久之,帝问大学士李时太仓所积几何,时对曰:“可支数年。”帝慨然曰:“此杨廷和功,不可没也。”(节选自《明史·杨廷和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性沉静详审审:慎重 |
B.郁然负公辅望负:怀有 |
C.顾二三邪佞之言是听顾:顾念 |
D.趣内阁撰敕趣:通“促”,催促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杨廷和“直言劝谏”的一组是()
①下诏罪己,求直言②凡十余条,皆切至
③驰至居庸,欲身出塞请④天子至尊,不敢渎献
⑤因极言民困财竭,请毋遣⑥疑有假御批以行其私者
A.①③⑤ | B.②④⑥ | C.①②⑤ | D.③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廷和少年成名志向远大。他十二岁中举,十九岁时比父亲先考中进士,喜欢考察研究国家的旧制旧例、民情、边防事务及一切法家理论,志向高远。 |
B.杨廷和讲究孝道。父亲去世时,他请求允许奔丧,但皇上不答应,杨廷和再三请求,皇上才答应了。杨廷和的做法也开了内阁大臣得以守满丧期的先例。 |
C.杨廷和敢于制止皇帝的不合理要求。皇上在宣府打猎,命令群臣在他回京之日制旗到帐前来迎接,杨廷和认为这些要求不妥,执意不从,皇上只好作罢。 |
D.杨廷和爱惜民力。江东一带连年歉收,宦官请求派官员督促织造,杨廷和等不奉命,趁机极力说明人民困顿、财物枯竭,请求不要派遣,终于阻止了此事。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方猎宣府,使使赐廷和羊酒银币,廷和疏谢。
译文:
(2)因请究拟旨者何人,疑有假御批以行其私者。
译文: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小题。(共13分,其中选择题每题2分)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河内凶凶:荒年 |
B.兵刃既接兵:士兵 |
C.或百步而后止或:有的人 |
D.直不百步耳直:只是,不过 |
下列各组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有相同的一组是()
下面选项中与“尽心焉耳矣”中的“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始速祸焉 |
B.焉用亡郑以陪邻 |
C.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D.盘盘焉,囷囷焉 |
这段文字中,孟子的言外之意理解正确的一项()
A.大王如果能解决战时士兵们竞相逃跑的问题,那么老百姓就会纷纷前来投靠。 |
B.大王好比战时那个讥笑有人逃了一百步而自己只逃了五十步的士兵,您治国的实质与邻国国君没有什么差别,自然百姓就不会比邻国多。 |
C.大王如果能将打仗之法用之于牧民之道,前来归顺的老百姓自然就会比邻国多。 |
D.大王既然明白打仗失败的原因,就不要奢望自己国家的百姓比邻国多。 |
翻译下面的句子。(5分)
(1)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顾荣,字彦先,吴国吴人也,为南土著姓。祖雍,吴丞相。父穆,宜都太守。荣机神朗悟,弱冠仕吴,为黄门侍郎、太子辅义都尉。吴平,与陆机兄弟同入洛,时人号为“三俊。”例拜为郎中,历尚书郎、太子中舍人、廷尉正。恒纵酒酣暢,谓友人张翰曰:“惟酒可以忘忧,但无如作病何耳。”
会赵王伦诛淮南王允,收允僚属付廷尉,皆欲诛之,荣平心处当,多所全宥。及伦篡位,伦子虔为大将军,以荣为长史。初,荣与同僚宴饮,见执炙者貌状不凡,有欲炙之色,荣割炙啖之。坐者问其故,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及伦败,荣被执,将诛,而执炙者为督率,遂救之,得免。
齐王冏召为大司马主簿。冏擅权骄恣,荣惧及祸,终日昏酣,不综府事,以情告友人长乐冯熊。熊谓冏长史葛旟曰:“以顾荣为主簿,所以甄拔才望,委以事机,不复计南北亲疏,欲平海内之心也。今府大事殷,非酒客之政。”旟曰:“荣江南望士,且居职日浅,不宜轻代易之。”熊曰:“可转为中书侍郎,荣不失清显,而府更收实才。”旟然之,白冏,以为中书侍郎。在职不复饮酒。人或问之曰:“何前醉而后醒邪?”荣惧罪,乃复更饮。与州里杨彦明书曰:“吾为齐王主簿,恆虑祸及,见刀与绳,每欲自杀,但人不知耳。”及冏诛,荣以讨葛旟功,封喜兴伯,转太子中庶子。
时南土之士未尽才用,荣又言:“陆士光贞正清贵,金玉其质;甘季思忠款尽诚,胆干殊快;殷庆元质略有明规,文武可施用;荣族兄公让明亮守节,困不易操;会稽杨彦明、谢行言皆服膺儒教,足为公望;贺生沈潜,青云之士;陶恭兄弟才干虽少,实事极佳。凡此诸人,皆南金也。”书奏,皆纳之。
六年,卒官。帝临丧尽哀,欲表赠荣,依齐王功臣格。
由是赠荣侍中、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元。及帝为晋王,追封为公,开国,食邑。
荣素好琴,及卒,家人常置琴于灵座。吴郡张翰哭之恸,既而上床鼓琴数曲,抚琴而叹曰:“顾彦先复能赏此不?”因又恸哭,不吊丧主而去。子毗嗣,官至散骑侍郎。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三十八》)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伦败,荣被执,将诛执:逮捕 |
B.今府大事殷,非酒客之政殷:繁多 |
C.且居职日浅,不宜轻代易之易:掉换 |
D.帝临丧尽哀,欲表赠荣表:表达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例拜为郎中不足为外人道也 |
B.以情告友人长乐冯属予作文以记之 |
C.且居职日浅且相如素贱人 |
D.家人常置琴于灵座当其欣于所遇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荣是吴国人,其祖父、父亲以及他自己一家三代都曾做吴国官员,后来他又入齐做官。 |
B.顾荣在审判淮南王司马允被俘的僚属时,能够公正地判罪,最终使得很多人得到赦免。 |
C.顾荣任大司马主簿时司马冏骄横会引来杀身之祸,便托冯熊转告葛旟,最终葛禀告冏。 |
D.顾荣认为当时南方的土人没有完全得到任用,于是向皇帝上书举荐人才,皇帝都采纳了。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恒纵酒酣暢,谓友人张翰曰:“惟酒可以忘忧,但无如作病何耳。”
(2)吴郡张翰哭之恸,既而上床鼓琴数曲,抚琴而叹曰:“顾彦先复能赏此不?”
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
所 憎 者 有 功 必 赏 所 爱 者 有 罪 必 罚 存 善 天 下 鳏 寡 孤 独 振赡 祸 亡 之 家 其 自 奉 也 甚 薄 其 賦 役 也 甚 寡 故 万 民 富 乐 而无 饥 寒 之 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欧阳)公讳颍,字孝叔。咸平三年,举进士中第,初任峡州军事判官,有能名,即州拜秘书省著作佐郎、知建宁县。未半岁,峡路转运使薛颜巡部至万州,逐其守之不治者,以谓继不治非尤善治者不能,因奏自建宁县往代之。以治闻。由万州相次九领州而治之。一再至曰鄂州。二辞不行:初彭州,以母夫人老,不果行;最后嘉州,以老告,不行。实治七州,州大者繁广,小者俗恶而奸,皆世指为难治者。其尤甚曰歙州,民习律令,性喜讼,家家自为簿书,凡闻人之阴私毫发、坐起语言,日时皆记之,有讼则取以证。其视入狴①牢就桎梏,犹冠带偃箦②,恬如也。盗有杀其民董氏于市,三年捕不获,府君至,则得之以抵法。又富家有盗夜入启其藏者,有司百计捕之甚急,且又大购之,皆不获,有司苦之。公曰勿捕与购,独召富家二子,械付狱,鞫③之。州之吏民皆曰“是素良子也”,大怪之,更疑互谏。公坚不回,鞫愈急,二子服。然吏民犹疑其不胜而自诬,及取其所盗某物于某所,皆是,然后欢曰:“公,神明也。”其治尤难者若是,其易可知也。
公刚果有气,外严内明,不可犯,以是施于政,亦以是持其身。初,皇考侍郎为许田令,时丁晋公尚少,客其县。皇考识之,曰贵人也,使与之游,待之极厚。及公佐峡州,晋公荐之,遂拜著作。其后,晋公居大位,用事,天下之士往往因而登荣显,而公屏不与之接。故其仕也,自著作佐郎、秘书丞、太常博士、尚书屯田、都官、职方三员外郎、郎中,皆以岁月考课,次第升,知万、峡、鄂、歙、彭、岳、阆、饶、嘉州,皆所当得。及晋公败,士多不免,惟公不及。
明道二年,以老乞分司,有田荆南,遂归焉。以景祜元年正月二十六日终于家,年七十有三。 (选自《欧阳修全集》,中华书局2001年版。有删节)
【注】①狴(bì):监狱。②簧(zé):竹席。③鞫(jū):审讯。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皆世指为难治者指:指称,称 |
B.公坚不回回:返回 |
C.州之吏民皆曰“是素良子也”素:一向,平素 |
D.亦以是持其身持:约束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又富家有盗夜入启其藏者 ②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 |
B.①初彭州,以母夫人老,不果行 ②举匏樽以相属 |
C.①因奏自建宁县往代之 ②不如因善遇之 |
D.①使与之游,待之极厚 ②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
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又大购之,皆不获,有司苦之。
(2)然吏民犹疑其不胜而自诬。
(3)其治尤难者若是,其易可知也。文中说,“及晋公败,士多不免,惟公不及”,请根据文章,说明“惟公不及”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