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14年日本驻华公使说:“目前世界危机势必迫使我国政府采取影响深远的行动。当珠宝店着火的时候,要保证珠宝店附近的人不去拿几个珠宝是办不到的。”
材料二:1919年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政府代表之一顾维钧说:“中国应该在和会上理直气壮地提出山东问题。不能对英法抱太大的希望,真正可以指望的只有美国的支持。”
材料三:巴黎和会上美国总统威尔逊说:“我们参加世界战争,主要目的就要维持条约的神圣,中日两国既有1915年5月的中日协 定于前,又有1918年9月24日换文于后,英法等国与日本所订的条约又有维持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权利义务。在这种情形下,山东问题似无法变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世界危机”指的是什么?“影响深远的行动”的目标是什么?
(2)材料二中顾维钧“理直气壮”的理由是什么?他的话反映了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一种什么心态?
(3)据材料三,指出当时美国政府的态度。巴黎和会上以美国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权益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政治民主化是世界近现代历史的必然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1603年当上英国国王后,推行极端专制的君主统治。詹姆士一世写过几篇文章,宣扬国王是上帝的代言人,是尘世间的最高权威;除上帝之外,国无须对任何人负责;人民必须对国王敬若神明,绝对服从;倘若国王滥用权力,人民只能祈求上帝来引导国王走上正路。他甚至把国王称作神,与上帝相提并论。——引自浙江大学编《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詹姆士一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其产生的历史背景有哪些?托马斯·阿奎那学说与詹姆士一世的学说主要目的有什么不同?
材料二前进,前进,祖国的儿郎,那光荣的时刻已来临。专制暴政在压迫着我们,我们祖国鲜血遍地,你可知道那凶狠的敌兵到处在残杀人民!他们从你的怀抱里杀死你的妻子和儿女。公民们,武装起来!公民们,投入战斗!前进,前进,万众一心,把敌人消灭净!——引自《马赛曲》(歌词)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国歌《马赛曲》出现于何时期?依据材料二你认为《马赛曲》所体现的时代精神是什么?
材料三康有为在给光绪帝的奏折中,引《孟子》《周礼》的有关记载,证明了自己主张的“君民共体”符合“先王之治天下,与民共之”的古训。孙中山说:“我们定要为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这不止是我们革命之目的,并且是我们革命的时候所万不可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近代史》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进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①凡未经国家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事实之僭越权利,为非法权利力...
④凡未经过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皆为非法....
⑥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
材料二、“参议院由各地选派的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并选举临时大总统、副总统,依法弹劾临时大总统和国务员,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君主的权力受到了哪些制约?其中第①条说明制约王权主要采用什么形式?(2分)该法案的颁布有何意义?(4分)
(2)材料二出自什么文献?(1分)哪年发表的?从材料看它确定的是什么政体?有何目的?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耕高下田,不问春秋,必须燥湿得所为佳。若水旱不调,宁燥不湿。燥耕虽块,一经得雨,地则粉解。湿耕……不佳。谚曰:‘湿耕泽锄,不如归去。’……凡秋耕欲深,春夏欲浅……。谚曰:‘耕而不耢(lào,一种农具,用来平整土地),不如作暴。’”——贾思勰《齐民要术·耕田》
材料二“采捃(jùn)经传,爰(yuán)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
——贾思勰《齐民要术·序》
“《氾胜之书》曰:小豆忌卯,稻麻忌辰,禾忌丙,黍忌丑,秫(高粱)忌寅未,小麦忌戌,大麦忌子,大豆忌申卯。凡九谷有忌日,种之不避其忌,则多伤败,此非虚语也。”《史记》曰:“阴阳之家,拘而多忌。”止可知其梗概,不可委屈从之。谚曰:“以时及泽(泽:指墒情),为上策”也。
——贾思勰《齐民要术·耕田》
(1)依据上述材料,概括农业耕作需要注意的问题。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贾思勰成为杰出农学家的原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史记·商君列传》)
“朕惟值此更新之际,如欲内以保安亿兆,外以与各国对峙,宜使名实相副,政令归一……故今更废藩为县,务除冗就简,去有名无实之弊,无政令多歧之忧。汝等群臣须体察朕意!”
——明治四年七月十四日《废藩置县诏书》
材料二涩泽荣一(1840~1931年)被誉为“日本实业之父”。他提出“以《论语》经商”、“把算盘的基础置于《论语》之上”,即所谓“《论语》算盘说”。
对此,有人以“君子言义不言利”来加以质疑。涩泽荣一则引用《论语·里仁》来回应: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涩泽荣一说:“要广泛地给人民以好处,帮助大家过好日子,就得有钱。”他又强调“孔子之教与富是一致的,为富不仁是不对的,实行仁义才能得到真富”。
那么,经营中的“仁义”到底是什么呢?涩泽荣一认为首先要把国家利益放在心上。他说:“我的事业是喻义不喻利,国家必须的事业,就把获利放在第二位,在‘义’上该兴办的事业,就干起来,手攥着股票,面对实际,谋取利益,把事业经营下去。”
——《论语与算盘:人生·道德·财富》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两者设县的相同历史作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涩泽荣一提倡的“《论语》加算盘”。分析其观点对日本发展的积极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一般说来,现代欧洲各国的福利国家制度主要包括医疗、疾病、养老、事故、失业、住房、教育等方面。其失业保险规定:凡出于年老、残废、疾病、分娩、工伤、失业等原因而全部或部分丧失或暂时丧失劳动能力者,国家将提供一定的社会津贴(在高福利的瑞典,失业工人领取的失业津贴相当于原工资收入的90%,而且可以领取300天)。除此以外,国家对因公死亡或者伤残的人给予补偿,对有各种困难的人和群体给予补助。同时国家还实行社会救济制度,以保障每个人的最低生活水平。
——摘自刘玉安《北欧福利国家剖析》
材料二2010年6月,德国柏林和斯图加特多达3万名示威者响应在野党、工会和社会组织的号召走上街头,要求政府撤回削减社会福利开支的计划。
材料三《当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1998—2007年中国城镇企业职工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情况。
(1)依据材料一,概括欧洲福利国家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福利国家制度实施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计划削减社会福利开支的背景。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综合以上材料,你对实施社会福利政策如何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