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认识自我”
纪伯伦
一个雨夜,赛艾姆坐在书房的书架前,开始翻阅起旧书。他叼着支土耳其大雪茄,厚厚的嘴唇不时喷涌出一阵烟雾。柏拉图记录的他的老师苏格拉底关于“认识自我”的一段对话引起了赛艾姆的注意……赛艾姆掩卷深思,心中油然漾起一种对东西方哲人圣贤敬佩的感情。
“认识你自己。”他嘟囔着苏格拉底这句名言,猛地从座椅上站了起来,展开双臂大声叹道,“对!我必须要认识自我,洞察自己那秘密的心灵,这样我就抛脱了一切疑惧和不安,从我物质的人中找出我精神的人,从我血与肉的具体存在中找出我的抽象实质,这就是生命赋予我的至高无上的神圣使命!”赛艾姆像害了场热病,眼中闪烁着酷爱“认识自我”的狂热光芒。
他踱到邻屋,像座塑像一样伫立在穿衣镜前,凝视着镜子里鬼一般可怕的自我,并默默地估量着自己的头形、面庞、躯干和四肢。
赛艾姆的这种塑像神态持续了半小时,空灵缥缈的“认识自我”,仿佛给他灌注了一套足以揭示自我灵魂秘密的奇异、升华了的思想,并使他心里充满了理性之光。他平静地启动双唇,自言自语地说:“嗯!从身材上看,我是矮小的,但拿破仑、维克多·雨果两位不也是这般吗?我的前额不宽,天庭欠圆,可苏格拉底和斯宾诺莎也是如此;我承认我是秃顶,这并不寒碜,因为有大名鼎鼎的莎士比亚与我为伴;我的鹰鼻弯长,如同伏尔泰和乔治·华盛顿的一样;我的双眼凹陷,使徒保罗和哲人尼采亦是这般;我那肥厚嘴唇足以同路易十四媲美,而我那粗胖的脖子堪与汉尼拔和马克·安东尼齐肩。
“不错,我的身体是有缺陷,但要注意,这是伟大的思想家们的共同特点。更奇怪的是,我与巴尔扎克一样,阅读写作时,咖啡壶一定要放在身旁;我同托尔斯泰一样,愿意与粗俗的民众交际攀谈;有时我三四天不洗手脸,贝多芬、惠特曼亦有这一习惯;我的嗜酒如命,足令马娄和诺亚自愧弗如;我的饕餮般暴食暴饮使巴夏酋长和亚力山大王也要大出冷汗。”
又沉默了片刻,赛艾姆用肮脏的指尖点了点脑门,继续发言:“这就是我!这就是我的实在。我拥有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的伟人们的种种品质。一位拥有这么多伟大品质的青年是一定能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的。
“睿智的实质是认识自我。伟人们把宇宙的这一伟大思想根植于我心灵深处,并激励我开始去干伟大的工作。从诺亚到苏格拉底,从薄伽丘到雪莱,我伴随着伟人们一起度过了历史的风风雨雨。我不知道我会以什么样的伟大行动开始,不过一个兼备在白昼的劳作和夜晚的幻梦中所形成的神秘自我和真正本性的人,无疑是可以开创伟业的……是的,我已经认识了自己,而神灵也已洞鉴了我。啊!我的灵魂万岁! 自我万岁!愿天长地久,诸事如愿!”
赛艾姆在屋里踱来踱去,他那丑陋的脸上荡漾着欢乐的光泽,嘴里不时发出一阵像猫啃骨头时的欢快叫声。他反复吟哦着阿比·阿拉的一段诗文:尽管我是这个时代的晚辈,创业祖先的未竟之业,总会历史地压在我的肩背。
过了一会儿,我们的这位赛艾姆穿着他那肮脏的衣服倒卧在乱七八糟的床上,进入了鼾声如雷的梦乡。
18.请简要概括赛艾姆“认识自我”的过程。(4分)
19.回答下列问题。(6分)
(1)请根据原文简要描述赛艾姆外貌的具体特征。(2分)
(2)这一外貌特征是怎样呈现出来的?请简要分析。(4分)
20.文中成功地运用了寓庄于谐的艺术手法,请简要赏析。(4分)
21.请扼要评价赛艾姆这一人物形象。(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乡愁
①人们总是把乡愁简单地理解为对家的依恋或对故地的追忆,其实这样的理解未免太偏狭具体了,我此刻体会出了那种滋味,并非那么简单。乡愁不是空间的,而是时间的,它的方向是遥远的过去;乡愁不是恋物,而是自恋,它所牵挂的不是那片事实上常常显得很抽象的祖居之地,而是悲悼自己的生命与韶光。古往今来的那么多思乡的诗篇,细细想来,原都是对自我的悲怜: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歌者哀叹的是岁月的逝水对自己无情的抛掷。海德格尔说,“故乡处于大地的中央”,看起来这是一个空间的理念,但细想这故乡仍不过是指人“长大的地方”,因为那里印下了稚儿的足迹,他的生命中最初和最美的部分抛洒在了那里。生命的家宅,记忆的归宿,稚儿离开那里,是因为童年那美好的时光已挥手远去,他已踏上被命运抛离的注定远游他乡的不归途!这真真正正永世的分离,便是“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情景,一旦你回来追寻,也早已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伤心之地。所以,乡愁是一种真正的绝望,一种生命里同来俱在的愁思。
②我便想像那位初唐的诗人陈子昂,在登上幽州古台时的悲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原曾觉得他的悲号未免有些夸张,但今想来,那命运对每个生为凡胎的肉身不过就是这样的设定,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任凭你把酒问天,悲呼浩叹,天道总不会屈就人道,肯给你些许丝毫的通融怜悯。因了这个宿命,中国的诗人骚客们,自汉以后便都变成了唯美的感伤主义者,他们是文人,同时又是哲人,我想中国的文学中之所以有一个很特殊很强烈的乡愁的传统,恐怕与这种生命本体论的哲学,和他们悲剧论的人生观念不无关系。他们像戴望舒笔下的那只乐园鸟,带着对往事和故园的永恒的相思,顾念而行,划成一道血痕斑斑的生命的彩虹。
③一个人在冰雨中独立前行。便是把你想象成那行列中的来者,你终究也只是你自己。来者和去者,在那永恒的天道中相差多少?想到此,剩下的便只是释然。感伤主义并不见得就是只懂得颓伤,如果是导向对生命的深在和洞悉的认识的话,感伤当然也包含了真正的感悟和坚强。因为一切并未缘此而中辍,生生不息,代代相接,因了那永远的乡愁,他们去那不断的远游。因为真正的家乡是没有人能够回去的,你看见了苍茫的来路,但循着那布满荆棘的路途回去时,看到的无非是一个愁字,就像鲁迅在他的小说里描绘的一样,你看到的是变了的一切,而别人看到的则是变了的你,月光下的故事已然变成了永久追忆,童年时的伙伴促膝而坐也如不曾相识,这就是故乡——鲁迅小说中的诗。没有人像他那样明白,即便是置身于故地和亲人中间,也仍有一种命定的深深的孤独。更不用说在脉脉温情之外,还布满着温柔的陷阱,在那缱绻的话语中间,也还响着令人心寒的弦外之音。然而这也终究改不了那份执著的强烈的向往与追怀。你知道,那些忧愤与不平,实际上早已经与那份情感的执拗断了关系,你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无可救药者,纵然那故地已是泥泞的陷阱和煎熬的火坑,你也跳定了。
④永世的来路,无悔的方向,暮雨中思乡的旅人,故乡正离你越来越远,也离你越来越近。请指出第①段“乡愁不是恋物,而是自恋”一句中“恋物”“自恋”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第②段中引用陈子昂《登幽州台》一诗有什么作用?
作者说“真正的家乡是没有人能够返回去的”,为什么?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有人认为作者表达的情感是消沉的,你同意这种观点吗?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我为什么而活着
英罗素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我寻求爱情,首先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它如此强烈以致我经常愿意为了几小时的欢愉而牺牲生命中的其它一切。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可以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我寻求爱情,最后是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徒和诗人们所想象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这就是我所寻求的,虽然它对人生似乎过于美好,然而最终我还是得到了它。
我以同样的热情寻求知识,我希望了解人的心灵。我希望知道星星为什么闪闪发光,我试图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即数字支配着万物流转。这方面我获得一些成就,然而并不多。
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上天堂,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痛苦的呼号的回声在我心中回荡,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者折磨的受害者,被儿女视为可厌负担的无助的老人以及充满孤寂、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都是对人类应有生活的嘲讽。我渴望减轻这些不幸,但是我无能为力,而且我自己也深受其害。
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它值得活。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乐意再活一次。文中罗素说:“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上天堂,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这里的“天堂”与“尘世”分别指什么?
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技巧及内涵。
①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②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可以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下面是本文另一版本译文的最后一段,你认为那一种更好?请简要陈述理由。
这就是我的一生,我发现人是值得活的。如果有谁再给我一次生活的机会,我将欣然接受这难得的赐予。(孟宪忠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小题。
书画的装裱
书画装裱是伴随着书画创作产生和发展的一种特殊的工艺。
至迟在两晋时代,书画装裱进入初创时期,在选材、样式及技法上还并不完善。南北朝时,书画装裱有了初步发展,产生了卷轴这种装裱样式。唐代,以人物、山水、楼宇为题材的大幅绘画勃然兴起,书画装裱获得了很大发展,产生了卷轴和册页这两种新的装裱样式。五代历史非常短暂,但绘画艺术却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时期,由于画绢幅面的扩大,大型绘画的创作成为可能。一些作品成为屏风的装饰,而后人可能在屏风修理过程中,将其以单幅作品的形式进行装裱和收藏。
宋代书画名家层出不穷,书画装裱飞跃发展。宋代帝王十分喜好书画,在宫廷内设立翰林图书院,以奉绘事;同时又设立装裱书画的作坊,制定装裱书画的格式。此时,书画装裱工艺进入成熟阶段,装裱样式有了新的发展,产生了著名的“宣和装”手卷。随着丝织技术的发展,各种质地花纹的织物为书画装裱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被广泛用作装裱材料。不过,著名书画家米芾认为:绢比纸耐磨,书画展开和卷起过程中二者的相互摩擦容易导致书画磨损。因而,他主张以纸来托裱书画,他的这种观点对后世书画的保存产生了重要影响。
明代是我国绘画发展的重要时期,书画装裱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明朝皇帝把仁智殿作为御用画院,并设立了专门从事书画装裱的机构。此时,江南地区出现了一批通晓诗文书画的文人雅士,文人画有了很大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以苏州为发祥地的“苏裱”开始兴起并广受推崇,书画装裱出现了“普天之下独逊吴中”的景象。在书画装裱样式方面,原有的手卷、册页等在装裱样式上更加完备,挂轴画已经基本定型并开始普及,万历年间在挂轴的基础上,产生了对联这种新的装裱样式。在装裱理论方面,周嘉胄所著的《装裱志》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书画装裱理论著作。
书画装裱因为所在的地区以及使用的工具、材料的不同,加上装裱格调、工艺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风格。清代出现的“京裱”与“苏裱” 并称为中国书画装裱的两个主要流派。“京裱”古朴庄重,讲求防燥、防裂;“苏裱”工艺精湛,用料考究,讲求防霉、防蛀,直至今日,这两个流派仍然影响着中国的书画装裱。
书画装裱能够更好地表现书画的艺术魅力,使书画得以长期保存,对繁荣传统文化发挥着独特作用。《五牛图》《清明上河图》等珍贵名画能够幸存至今,很大程度上是经过装裱与修复的缘故。下列关于“书画装裱”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书画装裱选材、样式及技法的不完善使书画装裱发展迟缓。 |
B.各种质地花纹的织物使书画装裱材料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 |
C.书画创作的繁荣能促进书画装裱工艺的不断发展和成熟。 |
D.统治者的重视促进了宋明两代书画装裱工艺的不断发展。 |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用纸托裱画作的装裱方式使得我国古代珍贵名画能够幸存至今。 |
B.《装裱志》是我国书画装裱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的重要标志之一。 |
C.地理气候的差异使我国不同地区就有不同的装裱流派和风格。 |
D.“京裱”和“苏裱”两大流派代表我国书画装裱工艺的最高水平。 |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五代时期大型绘画因为画绢幅面扩大而只能装裱单幅作品。 |
B.讲求防燥与讲求防霉对书画装裱材料有着不尽相同的要求。 |
C.社会对“苏裱”的推崇使江南地区文人画在国内独领风骚。 |
D.清代古朴庄重的“京裱”的出现能够使书画装裱成本下降。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读柳永(节选)
梁衡
柳永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并不大的人物。很多人不知道他,或者碰到过又很快忘了他。但是近年来这根柳丝紧紧地系着我,倒不是为了他的名句“杨柳岸晓风残月”,也不为那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只为他那人,他那身不由己的经历和那歪打正着的成就,以及由此揭示的做人做事的道理。
柳永是福建北部的崇安人,他没有为我们留下太多的生平记载,以至于现在也不知道他确切的生卒年月。那年到闽北去,我曾想打听一下他的家世,找一点可凭吊的实物,但一川绿风,山水寂寂,没有一点的音息。我们现在只知道他大约在三十岁进便告别家乡,到京城求功名去了。柳永像封建时代的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总是把从政作为人生的第一目标。其实这也有一定的道理,人生一世谁不想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最大的光热?有职才能有权,才能施展抱负,改造世界,名垂后世。那时没有像现在这样成就多元化,可以当企业家,当作家,当歌星、球星,当富翁,要成名只有一条路——去当官。所以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在从政道路上跋涉着的而被扭曲了的人:像李白、陶渊明那样求政不得而求山水;像苏轼、白居易那样政心不顺而求文心;像王维那样躲在终南山里而窥京城;像诸葛亮那样虽说不求闻过,布衣躬耕,却又暗暗积聚内力,一遇明主就出来建功立业。柳永是另一类的人物,他尤以极大的热情投身政治,碰了钉子后没有像大多数文人那样转向山水,而是转向市井深处扎到市民堆里,在这里成就了他的文名,成就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他是中国封建知识分子中一个仅有的类型,一个特殊的代表。
艺术高峰的产生和自然界的名山秀峰一样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柳永自己也没有想到在他身后的中国文学史上会占有这样一个重要位置,就像我们现在作为典范而临摹的碑帖,很多就是死人墓里一块普通的刻了主人生科的石头,大部分连作者姓名也没有,凡艺术的种子就在这种气候下自然地生根发芽了。柳永不是想当名作家而到市井中去的,他是怀着极不情愿的心情从考场落第后走向瓦肆勾栏,但是他身上的文学才华与艺术天赋立即与这里喧闹的生活气息、优美的丝竹管弦和多情婀娜的女子发生共鸣。他在这里没有堕落。他跳进了一个消费的陷阱,却成了一个创造的巨人。这再次证明成事成才的辩证道理。一个人在社会这架大算盘上只是一颗珠子,他受命运的摆弄;他是在自身这架小算盘上他却是一只拨着算珠的手。才华、时间、精力、意志、学知、环境通通变成了由你支配的珠子。一个人很难选择环境,却可以利用环境。大约每个人都有他基本的条件,也有基本的才学,他能不能成才成事原来全在他与我部世界的关系怎么处理。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创造,是携带着母体留下的那一点信息去与外部世界作最大程度的重新组合,创造一个新的生命。为什么逆境能成大才,就是因为在逆境下你心里想着一个世界,上天却偏要给你另外一个世界。两个世界矛盾斗争的结果你便得到了一个超乎这两个之上的更新的更完美的世界。而顺境下,时时天遂人愿,你心里没有矛盾,没有企盼,没有一个理想的新世界,当然也不会
去为之斗争,为之创造,那就只有徒增马齿,虚掷一生了。柳永是经历了宋真宗、仁宗两朝四次大试才中了进士的,这四次共取士916人,其他915人都顺顺利利地当了官,有的或许还是显赫,但他们早已被历史忘得干干净净,却只有柳永至今享此殊荣。
呜呼,人生在世,天在公心,人各其志,人各其才,人各其时,人各其用,无大无小,贵贱无分。只要其心不死,才得其用,时下我失,有助于民,就能名垂后世,就不算虚度生命。这就是为什么历史记住了秦皇汉武,也同样记住了柳永。作者所说的“柳永身不由己的经历和歪打正着的成就”在文中分别指什么?
第二段提到李白、陶渊明、苏轼、白居易、王维、诸葛亮,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文章开头说:“柳永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并不大的人物。很多人不知道他,或者碰到过又很快忘了他。”但结尾却说:“历史
记住了秦皇汉武,也同样记住了柳永。”作者这样说,是否自相矛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
从柳永的经历,你能够体会到怎样的“成事成才的辩证道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喜羊羊”能否永远喜洋洋
《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不仅全国票房达到6800万元,成为目前最卖座的国产动画电影之一,而且还成为一种大众流行现象。不少影迷和业内人士认为,“喜羊羊”票房大热,更多得益于运营手段上的成功,就此欢呼中国动画电影已经崛起,恐怕还为时尚早。
小观众的卖力捧场是造成“喜羊羊”高票房的主要原因。美中不足的是,虽然“老朋友”的一颦一笑的确让孩子们倍感亲切,乐不可支,但不少孩子走出电影院时仍不懂片中那些关于“山寨”、“三聚氰胺”和“黑屏”的台词。上海昆仑影业公司副总经理严伟表示,电影版“喜羊羊”为了吸引成年人,增加了不少成人化的台词,影响了部分孩子对影片的理解和接受。“现在白牛和黑牛的奶都不能喝了,只有我们黄牛的最安全。”对诸如此类的台词,小朋友一时反应不过来是什么意思,却让电影院里的大人会心而笑。这些台词突破了国产动画电影以往在观众定位上的低龄化瓶颈,让人看到了国产动画电影老少咸宜的希望。
不过,“喜羊羊”离真正实现这个目标还很远。一些陪着孩子走进电影院的成年人表示:低幼的剧情加上宛如加长版FLASH的画面,除了偶尔因为搞笑台词而“嚯嚯”两声外,大部分时间让他们几乎不能入戏。看来,动画电影要想吸引成人观众,最终要靠丰富曲折的故事取胜。
“喜羊羊”最大的价值在于,它重新唤起了人们对国产动画电影的关注和信心。有消息说,鉴于该片的成功,制片方准备今后每年推出一部内容精彩的《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电影系列片,虎年的电影剧本已经开始撰写。而作为合作方的SMG也颇受鼓舞,表示将进一步加强与上海本地有实力的动画公司合作,制作更多的上海原创作品。
“喜羊羊”已经成功地引导中国动画电影走出了“不可能有市场”的盲区。但也有人担心:如果今后所有动画电影都朝着“喜羊羊”的方向发展,会不会进入另一个“误区”?在严伟等电影人看来,电影版“喜羊羊”从品质上来说仍然是一部电视动画片,就电影艺术水准而言,还不如同期上映的《闪电狗》,更难与《功夫熊猫》、《狮子王》等新老经典相抗衡。严伟等人认为,电影版“喜羊羊”有着与其他国产商业片共同的弱点:表面的热闹下缺少人性关怀,形式大于内容。国产动画电影,只有在剧本创作上下功夫,进一步打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才能经受住世界范围内的考量。只有这样,“喜羊羊”的成功才不会是昙花一现。下列对国产动画电影《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的评价,不符合原文意思的项一是()
A.不少影迷和业内人士认为它之所以票房大热,完全得益于运营手段上的成功。 |
B.严伟认为它增加了不少成人化的台词,影响了部分孩子对影片的理解和接受。 |
C.一些成人观众认为它的剧情不够丰富曲折,有单纯搞笑的弊端。 |
D.业内人士认为它表面热闹,但缺少人性关怀,可谓是“形式”大于“内容”。 |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的电影艺术水准还不高,还很难与《功夫熊猫》、《狮子王》等新老经典抗衡![]() |
B.《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警示人们,它仍是一部电视动画片,其它动画电影不能都朝着它的方向发展。 |
C.《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已成功引导中国动画电影走出了无市场的盲区,标志着中国动画电影的崛起。 |
D.国产动画电影的真正出路在于,既要在剧本创作上下功夫,又要进一步打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确保卖座率。 |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的制片方和合作方各自表现出来的热情,显示出了人们对中国国产动画电影的关注和信心。 |
B.低幼的剧情加上宛如加长版FLASH的画面,折射出《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在观众群定位上还未完全突破低龄化瓶颈。 |
C.《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中的台词设计,虽然显露出了影片拓宽观众定位的努力,但是还远未达到老少咸宜的标准。 |
D.只要走“内容”大于“形式”之路,就能使中国国产动画电影经受住世界舞台的考验,从而使“喜羊羊”的成功不会昙花一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