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资料研究中,无论是文字的、实物的资料,还是口头叙说的资料,凡是由当事人根据亲身经历写成或叙述的资料、由同时代人或距离那个时代比较接近的人记录下来的资料,都属于比较直接的证据,我们称它为第一手资料;而后人的有关说法则是比较间接的证据,我们称为第二手资料。
请根据上述标准,标出以下四则材料所属资料的类别,然后说明理由。
第一类:文献资料,实物资料,口述资料;第二类:第一手资料,第二手资料
材料一:汉朝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的通史。它为后人提供的许多关于黄帝、大禹所处时代的社会情况。
材料二: 1937年12月,日本法西斯分子在南京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大屠杀,李秀英是当时对日本军人进行抗暴后幸存下来的中国女性。几十年来李秀英一直用自己脸上的伤痕控诉着日军的暴行,最近江苏省已将这一段史实编入了小学教材。
材料三:2004年12月28日,陕西省提供的《周秦汉唐文物大展》在上海博物馆开幕。这次大展向我们展示了包括秦兵马俑在内的大量宝藏遗珍。
⑴材料一: 资料,第 手资料,理由:
⑵材料二: 资料,第 手资料,理由:
⑶材料三: 资料,第 手资料,理由:
综观古今中外,一个民族的兴旺、一个国家的崛起,都离不开自信的精神品质。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访问中国,希望与中国建交、贸易。当马戛尔尼拒绝行跪拜礼时乾隆帝十分不快,他在给英王乔治三世的信中拒绝了英特使提出的一切要求,信中写道:“天朝抚有四海……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是尔国王所请派人留京一事,于天朝体制既属不合,而于尔国亦殊觉无益。”
又称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
——引自梁廷楠《粤海关志》
材料二: 二战结束后不久,美国总统杜鲁门公开宣称:“美国……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不管我们 喜欢与否,未来的(国际)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
——吴于廑等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三: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要求全党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在复杂的世界格局中保持自身特色、开辟发展新前景。
请回答:
(1)对材料一中乾隆帝的言论,当时清朝的士大夫与马戛尔尼的感受有何不同?结合史实分析产生不同感受的原因。
(2)为什么材料二中的杜鲁门对美国及其制度充满自信?二战后美国如何实现对世界的领导?
(3)中共“十八大”提出坚定“三个自信”的底气来自何方?请结合史实说明。
“中国”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年代被赋予了不同的内涵。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 一词在传统中有三种主要涵义:第一是地理意义的中国,中国即 “中原”……二是政治意义的中国……第三是文化意义的中国,中国是文明世界……在古代,能称为中国的政权,必需占据中原和践行华夏文化,所谓“居中国则中国之主”,“能行中国之道,则中国之主”。
——据台湾学者黄俊杰等文章摘编
材料二:“新中国”一词来自1902年梁启超的《新中国未来记》,是近代中国进步人士追求的目标。在1945年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提出为“建设一个独立的、自由的、民主的、统一的、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
材料三:1960年,尼克松说:“我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共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不热爱和平的‘海盗’式国家。”
——《纽约:每日新闻》
1970年,尼克松作为美国现任总统在公开场合第一次有意地将共产党中国称呼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坦率地将之称为:“这是一个意味深长的信号。”
材料四: 20世纪中叶以来,主权国家观念受到侵蚀和弱化,国家权力出现向更高组织形式让渡的趋势,人们国家观念发生转变,形成超越国家认同感……2007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创造 了“中美国”一词(另译:中美共同体、中华美利坚),称中美已走入共生时代。“中美国”这个词在全世界变得非常的时髦和流行。
请回答:
(1)古代华夏族建立的中原王朝,可称为中国,少数民族政权要以中国自居,就必须“居中国”和“行中国之道”,请以北魏孝文帝改革史实说明这一结论。
(2)中共七大之后,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是如何为实现“建设一个独立的、自由的、民主的、统一的、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的?
(3)材料三中尼克松对中国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促成转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四中人们国家观念发生变化原因。对哈佛大学教授提出的“中美国”,你有何看法?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汝之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显示)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
——《孔子家语观思》
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妇女怀孕后入公立政府组建的“人本院”赡养,实施胎教,婴儿出世后一律由公立的“育婴院”、“慈幼院”抚养;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人如果患病或因工作受伤致残,可以进入社会举办的“医疾院”,得到精心高超的治疗;人到了晚年,则可进入社会举办的“养老院”、“恤贫院”,受到“公恤”。
—根据康有为《大同书》整理
材料二:孔子为教主,为种明圣王,.天地、育方物,无人、无事、无义不范目于孔子大过中,乃所以为生民未有之大成至圣也!议礼、制度、考文,音孔子改制之事也.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1898)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在救济问题上的主要观点.与孔子相比,康有为的社会福利主 张有哪些发展?(9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归纳康有为制造出的孔子形象。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评康有为对待传统儒学的态度及原因。(6分)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旧金山对日和约》于1951年9月8日在美国操纵下以美、英、法等四十八个国家为一方与日本为另一方在旧金山会议上签订的片面单独对日缔结的和约(反法西斯国家签字的《联合国家宣言》、《开萝宣言》、《波茨坦会告》和其他有关国际协议都规定,同盟国家不得与敌国单独媾和,对日和约应先经中、苏、美、英四国外长会议准备,并采取大国一致原别签订全面对日和约。主要内容:盟国承认日本对其领土和领海有完全的主权;日本承认朝鲜独立,日本放弃对台湾及澎湖列岛的一切权利。日本同意将琉球半岛和小笠原群岛等置于联合国托管之下而以美国为唯一管理当局;日本得自愿加入集体安全协定,盟国可与日本缔结双边协定在日本驻军;盟国放弃对日本的赔偿要求。
—根据360百科整理
时至今日,东亚地区的紧张和动荡都与美国当时的亚太战略有关。冷战结束后,美国并未因为苏联的解体而解徽西太平洋集体防御体系,更进一步加强了美国在远东地位的军事存在。
—范丽萍《冷战初期美国建立西太平洋集体防御体系原因探析》
材料二:安倍晋三是日本政坛中强硬的右翼人物,多次否认日本的战争罪行,提出“日本战犯不是罪犯”的观点,多次对日本在二战中犯下的战争罪行进行开脱,坚决支持小泉纯一年参拜蜻国神杜并亲自参拜,引起了中国、韩国政府和舆论的谴责和不满。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旧金山和约》的出台对日美关系的影响。为什么说“时至今日,东亚地区的紧张和动荡都与美国当时的亚太战略有关”?(8分)
(2)材料二反映了日本国内怎样的一种社会现象?对此,你认为中国应该怎么应对? (7分)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如何消除选举腐败,19纪50年代(英国)试圈通过成立专门的委员会和检查选举过程,以期限制选举扁效现象.1852年和1853年两个法案挽定,贿选、恐吓选民属于刑事犯界,专门委员会审查选举过程,受理选举争议事件,上述措施均未产生明显效果。
1883年议会颁布《取缔选举舞弊及非法行为》,规定了选举费用的最高限额及其使用范围,由选举代理人,掌握选举费用,并及时监选官汇报全部账目。对选举中的贿选、款待、不正当形响等行为严加取缔。若违反上述法律,候选人剥夺竟选资格7年,选举代理人剥夺选举资格7年。
1880年选举中,全国的候选人共支出选举费1736781英镑,1885年降为1026645英 英镑,1900年降为777429英镑。不过这个法律仍有很多漏洞,某些财力充足的候选人可 以提前投资“培养”选区.因此法案实施后,明目张胆的舞弊行为虽有所减少,但远未绝迹。
—摘编自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指出19世纪50至80年代的英国在遏制选举腐败方面采取的措施。(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顽布《取缔选举舞弊及非法行为》法案的影响。 (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