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有关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背景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二战后美国经济实力急剧膨胀 ②美国企图按自己的意图规划世界经济蓝图 ③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 ④稳定世界经济,防止战争悲剧重演
| A.① | B.①② |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著名历史学家刘宗绪曾指出:“压迫与反压迫、剥削与反剥削、侵略与侵略的斗争,以及革命、起义、暴动等等事件与过程,常常被列为重点。实事求是地讲,这些事件中的大部分,多半是属于为争取文明进步而付出的代价。这一切当然是必须讲的。但是如果只讲代价部分,不讲或少讲文明进步本身,不论述文明成果对社会发展的意义,这能算是完整的历史吗?”对上述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辩证地看待成果与代价是一种重要的历史研究方法 |
| B.充分肯定阶级斗争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直接动力 |
| C.必须从文明演进的角度去研究历史 |
| D.认为“压迫、剥削、侵略”是应该完全肯定的 |
“在意大利城市的商业和政治社会里,需要实用的知识,需要管理社会生活的科学———需要按最严格意义的文明。”11、12世纪的意大利所需要的文明最有可能的是
| A.雅典民主 | B.罗马法律 |
| C.斯巴达武力 | D.人文主义 |
唐太宗即位后,命人修《氏族志》,书成后,列山东崔氏为一等,太宗不满而命重修。新志根据各地士族势力消长情况及在李唐王朝的地位划分等级,确定皇族为一等,外戚和代北士族为二等,山东和江南士族为三等。唐太宗此举
| A.抑制门阀士族以加强皇权 | B.说明传统门第观念深厚 |
| C.按功勋和门第来确定等级 | D.提高功勋地主社会地位 |
《周礼·天官》记载:“以九职任万民:一曰三农,生九谷……五曰百工,饬化八材;六曰商贾,阜同货贿”这表明当时
| 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 B.政府扶植小农经济 |
| C.工商业占主导地位 | D.农工商业均受重视 |
某外国学者在研究唐代人口时,引李白诗句“邯郸四十万,同日陷长平”,证唐代邯郸人口殷盛。有学者则指出李白用的是战国时秦赵长平之战,秦人胜,坑杀赵兵四十万的典故。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
| A.李白以激情与浪漫著称,其诗不足为信 |
| B.历史研究可以以诗证史,但必须详加考辨 |
| C.外国学者以诗证史,研究方法令人耳目一新 |
| D.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意见具有权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