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主要研究成果之一是将偃麦草与普遍小麦杂交,育成了具有相对稳定的抗病性、高产、稳产、优质的小麦新品种——小偃6号。小麦与偃麦草的杂交属于远缘杂交。远缘杂交的难题主要有三个:杂交不亲和、杂种不育和后代“疯狂分离”.
(1)普通小麦(六倍体)与偃麦草(二倍体)杂交所得的F1不育,其原因是 。要使其可育,可采取的方法是 。这样得到的可育后代是几倍体? 。
(2)假设普通小麦与偃麦草杂交得到的F1可育但更象偃麦草,如果要选育出具有更多普通小麦性状的后代,下一步的办法是 。
(3)小麦与偃麦草属于不同的物种,这是在长期的自然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我们可以运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物种的形成(见右图)。
1)请在下面填出右图中相应的生物学名词.
① ;② ;③ 。
2)优质的小偃6号小麦新品种的成功培育是 。
A.自然选择的结果 | B.人工选择的结果 |
C.生存斗争的结果 | D.定向变异的结果 |
某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对某森林生态系统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后,得到如下统计数据:
第一年 |
第二年 |
第五年 |
第八年 |
|
甲种群 |
4490 |
4120 |
67 |
10 |
乙种群] |
0 |
120 |
3210 |
4500 |
请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甲种群与乙种群之间存在着___________________关系,可能是导致甲种群密度变化的重要因素。而影响甲种群密度变化的其他生物因素可能还有(写出二点)。
(2)甲种群和乙种群作为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为其他生物的生存提供所需的____________。
(3)从甲、乙两个种群的演潜过程,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能力,其基础是。
(4)甲种群逐渐减少,甚至可能灭绝的情况,给该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5)甲种群植物可能灭绝的内在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硫循环和碳循环及其相互关系的简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示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图中标号
所代表的内容能体现出这个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大小。
(2)如果该生态系统中次级消费者增重2kg,至少需要生产者提供kg。
(3)若要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般可采用的措施为。
(4)碳和硫在生物群落中流动形式依次为。
(5)若短时间内大气中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迅速增加,会造成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是。
根据下列概念图回答相关的问题:
(1)A、B、C、D分别表示、、、。
(2)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
(3)D的主要功能是进行和,
两者的不同之处是:前者的特点为;后者的特点为。
某学生为了探究酸碱度对酵母菌酒精发酵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了以下实验:
(1)实验用具:烧杯、注射器4支、凡士林(可以防止漏气,堵塞针孔)、干酵母粉、蔗糖、配制好的pH分别为5、6、7、8的缓冲液。
(2)实验步骤:
①用开水配制质量分数为10%蔗糖溶液100毫升,冷却到室温26℃后,加入4克干酵母粉,静置10分钟;
②取4支注射器分别抽取,并且标号为A、B、C、D。
③4支注射器对应抽取并用凡士林涂抹在针头以及有关地方。
(3)实验记录:产生2毫升气体体积量所需的时间如下表:(注:以针筒推柄上升的毫升数为气量)
pH |
pH=5 |
pH=6 |
pH=7 |
pH=8 |
时间(s) |
8 |
7 |
6 |
7.5 |
(4)实验结论:。
Mikael为了探究光照强度和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以便为西红柿生长提供最佳光照强度。实验如下:
实验过程:他取几株都有5片叶片的西红柿植株,分别放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实验开始他测定了CO2的浓度,12小时后再次测定CO2的浓度。他还采用7种不同的光照强度,并通过隔热装置使光线通过而热不通过。
实验结果:
温度℃ |
光照强度:普通阳光(%) |
开始时的C02浓度(%) |
i2小时后C02浓度(%) |
25 |
0 |
0.35 |
0.368 |
25 |
10 |
0.35 |
0.342 |
25 |
20 |
0.35 |
O.306 |
25 |
40 |
0.35 |
0.289 |
25 |
60 |
0.35 |
0.282 |
25 |
80 |
0.35 |
O.280 |
2![]() |
95 |
0.35 |
O.279 |
请你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这一实验中的自变量是。
(2)Mikael设计的探究实验在各种光照强度变化中分别使用了都有5片叶片子的植株。这不是一个完美的选材方案,原因是。
(3)在这一实验中Mikael将其中一个装置保持在黑暗中的目的是。
(4)Mikael对探究结果感到失望。他说“我仍然不能确切地知道哪种光照强度最好? ”请你为他的进一步探究提供建议:。
(5)Mikael要绘制曲线图表示他的实验结果。他应该以为横坐标,以为纵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