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概括分析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的基本特点。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电视的起源与发展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世界各国曾出现过各色各样的政治模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料二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共和政体悲惨的结束了,即悲惨的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材料三 2010年3月3日下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这是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等步入会场。
——人民网
材料四看一个政体是不是民主政体,不能看是不是具备了某些形式,关键是要看它是否建立在法治之上,能否构建一种科学的监督机制,能否把民主与集中合理地结合起来。
——梅宁华《对现代国家制度的新思考》
(1)据材料一,图一唐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图二政府机构的设置体现了什么原则?(5分)
(2)材料二中的“仿制品”指什么?对于“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你是怎么理解的?(6分)
(3)材料三体现了新中国的哪项政治制度?结合材料四分析这项政治制度有何优越性?(6分)
(4)材料一、三体现的三种政治模式在形式上有何共性?请概括说明这三种政治模式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8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偏向。
——摘自《中国共产党章程》(1945年6月11日中共七大通过)
材料二 1956年,毛泽东在探究斯大林犯错误的原因和教训时说,最重要的是独立思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实践相结合,“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梁柱《毛泽东倡导实行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材料三这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反复证明,什么时候我们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遵循毛主席的指示,革命就胜利,什么时候离开了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违背了毛主席的指示,革命就失败……让我们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更加自觉地贯彻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人民日报》社论《学好文件抓住纲》(1977年2月7日)
材料四毛泽东思想永远是我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原理,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思想成熟于什么时期?该时期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什么?
(2)材料二中“第二次结合”具体指什么?探索初期毛泽东有哪些著名论著?
(3)材料三与材料四最根本的分歧是什么?材料三、四对该问题分别提出了什么观点?
(4)综合上述内容,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当中国面临民族危机时,中国的不同阶层不同派别纷纷提出各自的不同救国方案。
材料一“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 “夷之长技有三:战舰、火器、养兵练兵之法。”
——魏源
材料二“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子,由裱糊匠东贴西补,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裱糊,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
——李鸿章
材料三“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大变则强,小变仍亡。”——康有为
材料四“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
材料五 “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之政治之痛苦”,究其原因在于没有启发“多数国民之自觉”。
——陈独秀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材料一作者提出的核心主张是什么?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裱糊匠们用什么“材料”东贴西补?怎样付诸实践?
(3)材料三的“变”在政治上有什么表现?又是如何实践的?
(4)材料四反映了孙中山怎样的主张?他是如何实现他的主张的?
(5)材料五体现了陈独秀什么样的思想认识?为此他是如何做的?
(6)以上材料反映中国近代思想是如何演进的?在近代中国思想演变的过程中,其主流是什么?

(13分)法国丹纳说:“要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处的时代精神和风貌概况。……”阅读材料,解答问题。
材料一以下是我国古代宋朝的两幅绘画作品

图1《清明上河图》图2《货郎图》
材料二

图3 中世纪的圣母像图4 拉斐尔的《椅中圣母》
材料三法国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展现了19世纪上半期法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堪称资本主义的“社会百科全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作品的艺术风格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体现此艺术风格的时代背景。
(2)从图3到图4,作品的艺术风格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分析这一作品的思想性。
(4)综合以上分析,谈谈你对艺术创作的源泉和生命力的认识。

阅读下列图片: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图一至图三的条约各是在哪一场战争后签订的?这些战争总体上反映了中国当时怎样的政治局势?
(2)面对这样的形势,列举两件中国军民进行不屈不挠抗争的事例?
(3)图一至图三各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分别是什么?
(4)在《马关条约》的各项条款中,对中国民族工商业打击最为沉重的是什么?由此反映出列强侵华进入到怎样的新阶段?
(5)《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清政府已沦为洋人的朝廷在条约中是如何体现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