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自然环境中的蝌蚪在20℃左右的温度条件下发育,成蛙的雌雄比为1:1;若人工控制蝌蚪在30℃条件下发育,成蛙全部为雄性。现设计一个实验,探究“30℃的较高温度是改变了发育中的XX型的性染色体,还是只改变了性别的表现型”。
材料工具:适量蛙的受精卵、饲料、显微镜、相关试剂、培养器皿等.
(2)实验步骤:
①取同一对双亲产生的适量的蛙的受精卵,在30℃的条件下将其人工培养成蛙;
②随机选取若干只上述成蛙,分别从其体内选取若干个处于 期的细胞,制成装片,用显微镜观察 ;
③预期实验结果:
④实验结论:
(3)本实验说明:
(4)在验证甲状腺激素促进幼小动物发育的实验中,常常选用蝌蚪作为实验材料,从胚后发育的特点解释原因: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人手指被针扎后会产生缩手反射,其中参与调节的神经中枢有。
(2)上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其中E为脑啡肽,是一类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一般会被。
(3)E与阿片受体结合后会感觉神经元分泌SP的量减少,进而导致接受神经元膜内外电位差进一步加大,使得接受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4)若手指被细菌感染,可用加以治疗,而人体内吞噬细胞吞噬细菌属于防线,此过程的完成依赖。
(5)剧烈运动时, CO2刺激呼吸中枢加快呼吸速率属于,期间,此人消耗的氧气 (填多于、等于、少于)产生的二氧化碳。
下图甲是某生物小组研究光照对植物光合作用影响的实验装置图,图乙是各实验组玻璃罩内的CO2含量变化(+表示增加,-表示减少)请据图分析回答:
A(黑暗) B(黑暗) C(光照为3klx) D(光照为6klx)
甲
组别 |
A |
B |
C |
D |
CO2含量变化(mg/h) |
-3 |
-6 |
-3 |
? |
乙
(1)B组植物叶肉细胞中能消耗ADP的结构有。
(2)C组植物光合作用1h固定了mg CO2。
(3)D组钟罩内的CO2含量可能,若D组变化同C组相同,请解释原因。
(4)给植物提供H218O,最先在小鼠的什么物质中检测出放射性。
在ABO血型系统中,A型血和B型血人红细胞膜表面分别含有凝集原A、B, AB型血人红细胞膜表面同时含有凝集原A和B,O型血人红细胞膜表面没有凝集原。下图是利用动物细胞杂交方法制备人抗A凝集原抗体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要制备人抗A凝集原抗体,应向小鼠体内注射细胞,使小鼠产生免疫。从小鼠体内分离的细胞①为细胞。
(2)为诱导细胞①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常选用作为诱导剂。融合后的培养液中存在多种杂交细胞和未融合细胞,需要进行培养、克隆化培养和 ,才能获得需要的杂交瘤细胞。
(3)杂交瘤细胞继承了双亲细胞的遗传物质,因而既能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又能产生。
(4)制备的人抗A凝集原抗体能与发生特异性结合,若用该抗体与待测血液样本呈阳性反应,则待测样本的血型是。
下面是利用微生物制作葡萄酒的流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葡萄除梗→ 破碎→ 自然发酵→葡萄酒→灭菌贮藏
(1)葡萄酒制作的原理是利用菌分解葡萄糖生成,该物质在氧条件下,转变成酒精。
(2)葡萄除梗应在冲洗之完成,原因是。
(3)葡萄酒制作过程中,在没有严格灭菌的条件下,通过控制和 措施,使酵母菌大量繁殖而成为优势菌种。
(4)在葡萄酒制作过程中出现葡萄酒变酸现象,其原因可能是发酵液中混有菌发酵产生乳酸;也可能是,导致菌生长繁殖,产生醋酸。
某山区于25 年前发生森林火灾,焚毁所有林木,此后没有人类活动的干扰。现在某生态学者在该地进行生态抽样调查,得到结果如下表,表内数字为各树种不同年龄级的平均株数。
![]() ![]() |
1~4 |
5~8 |
9~12 |
13~16 |
17~20 |
>20 |
赤杨 |
0 |
13 |
32 |
44 |
23 |
4 |
栎树 |
36 |
17 |
9 |
2 |
0 |
0 |
松树 |
6 |
6 |
18 |
23 |
8 |
2 |
杜鹃 |
4 |
4 |
6 |
5 |
5 |
1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火灾后,群落的演替类型是____________。演替过程中,生物种类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增加、减少、不变),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稳定性提高。
(2)严重的森林火灾会破坏生态系统,但适当的“地面火”能烧掉枯枝落叶,加速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还可使森林深处有更多光线,促进植物的____________,利于植被生长。
(3)目前此森林中杜鹃、栎树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以大树(树龄>5年)的数量作为森林中树种优势度的指标,则目前此森林中最大优势的树种为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