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表示病原体①侵入人体后的免疫过程,请分析并回答有关的问题:
(1)图中①表面的a在免疫学中称为 ,它的成分大多是 。a与b的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 功能。
(2)图中细胞②是 。c过程表示 。
(3)细胞③激活后通过 形成⑥⑦。
(4)图中细胞④是 ,细胞⑦是 。
(5)图中d物质是 。由图分析①最终是如何被消灭的?
。
(6)如果①再次侵入人体,则细胞⑦将来自 。
(7)麻风杆菌是一类典型的胞内寄生菌。如果麻风杆菌侵入人体,则麻风杆菌能否被上图中已有的免疫细胞消灭掉呢?请说明理由。
。
小麦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小麦品种是纯合体,通过自花授粉繁殖后代。下图是小麦遗传育种的一些途径。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矮秆易感病(ddrr)和高秆抗病(DDRR)小麦为亲本进行杂交,培育矮秆抗病小麦品种过程中,F1自交产生F2,其中矮秆抗病类型出现的比例是,选F2矮秆抗病类型连续自交、筛选,直至。
(2)若要在较短时间内获得上述(矮秆抗病)品种小麦,可选图中(填字母)途径所用的方法。此育种方式的关键技术环节是和
。
(3)科学工作者欲使小麦获得燕麦抗锈病的性状,应该选择图中(填字母)表示的技术手段最为合理可行,原理是。
(4)小麦与玉米杂交,受精卵发育初期出现玉米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时全部丢失的现象,将种子中的胚取出进行组织培养,得到的是小麦植株,其特点是
。
(5)图中(填字母)所表示的育种方法具有典型的不定向性。
下图是一个家族中某遗传病的系谱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若该病为白化病(设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则Ⅱ3的基因型为 ,Ⅱ6为杂合子的概率为。
(2))若该病为红绿色盲(设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则Ⅱ5的基因型为,Ⅱ5和Ⅱ6再生出一个色盲男孩的概率为。
(3)白化病和红绿色盲都属于性遗传病。如果1号和7号两种病都患,则5号的基因型是,6号的基因型是。
(4)系谱图中患者为显性遗传病的概率是。遗传病是改变而引起的疾病,通过和产前诊断等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预防生出患遗传病的孩子。
某兴趣小组对人的拇指能否向背侧弯曲的遗传情况在学校内进行了调查。调查情况如下表:
请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面的问题。
(1)根据调查表中第组婚配情况,能够判断是显性性状。
(2)假设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A,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a,则显性性状的基因型可能是。
(3)请写出在实际调查中,上述各组婚配双亲中可能的基因型组合: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下图中甲是某雌性动物体内细胞的分裂模式图,乙是不同分裂时期一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变化示意图。分析回答:
(1)甲图中A、B、C表示的细胞分裂时期分别是:
A、;B、;C、。
(2)B细胞是细胞,产生的子细胞是;甲图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细胞包括;正常情况下,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染色体组成不同的是。
(3)在曲线图中,a~b段DNA含量的变化通常发生在细胞分裂的期,表示
过程;与b~c段相对应的细胞是图。
请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因素有很多,如自然选择.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生物个体的迁入迁出等。
Ⅰ.下表为某种群的遗传学测量数据。
年份 |
1900 |
1910 |
1920 |
1930 |
1940 |
1950 |
1960 |
1970 |
基因B的频率 |
0.99 |
0.81 |
0.64 |
0.49 |
0.36 |
0.25 |
0.16 |
0.10 |
基因b的频率 |
0.01 |
0.19 |
0.36 |
0.51 |
0.64 |
0.75 |
0.84 |
0.90 |
(1)1970年该种群中Bb基因型的频率是。
(2)请说明1900~1970年的七十年中显性基因B的频率逐渐下降的原因。
(3)从表中数据的变化还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过程中,由于自然选择,导致物种基因库中的变化过程。
Ⅱ.某中学生物研究小组为探究人工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是否有影响,选用了纯种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进行实验。已知果蝇的长翅(B)对残翅(b)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他们的实验过程如下:
①选择一只纯种雄性长翅果蝇与一只残翅雌性果蝇进行杂交,获得子一代雌雄果蝇;
②让子一代果蝇连续自由交配5次,同时在每一代中都要除去残翅果蝇;
③当子六代所有长翅果蝇自由交配后,统计七代中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在种群中的百分比;
④根据残翅果蝇的百分比计算出B.b基因在种群中的基因频率,得出结论。
请分析回答:
(1)该实验过程的设计是否科学?。
请说出理由:。
(2)若让你对此实验过程进行改进,请设计出改进后的步骤:
①选择一只纯种雄性长翅果蝇与一只雌性残翅果蝇进行杂交,获得子一代雌雄果蝇;
②;
③;
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