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的生成受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控制,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于肾脏,可促进骨髓内造血干细胞的分化、成熟和血红蛋白的合成,并促进成熟的红细胞释放.机体缺氧时可刺激肾脏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雄性性激素通过影响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生成而作用于造血过程.为了探究红细胞生成的主要调节因素,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材料和用品:(略)
步骤和方法:
1.取3只体重及健康状况相近的家兔,分别标记为1、2、3号兔,分别测定它们的红细胞数量。
2.对3只家兔做以下实验:
(1)用纱布捂住1号兔的鼻腔和口腔,使其缺氧30秒;
(2)对2号兔静脉注射睾丸酮(一种雄性激素)1 mg;
(3)对3号兔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5ml.
3.让3只家兔处于同一条件下30min后,再次分别测定其红细胞数.
分析上述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结果分别是
1号兔红细胞数 ,2号兔红细胞数 ,3号兔红细胞数 ;
(2)本实验还缺一组实验,该组的设计是 ,它的作用是 .
在一定时间内使某种动物细胞吸收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氨基酸,而后检测发现放射性依次出现在下图中的①、②、③、④、⑤部位,请据图写出编号及其所代表的结构名称,并回答有关问题:
(1)⑤部位的物质(图上方的黑圆点)首先是由附着在[ ] __________ 上的[ ] __________ 合成的______________类物质。
(2)然后该类物质进入[ ] ___________加工,形成具有一定___________结构的___________,再通过形成囊泡到达[ ] _______进一步加工形成。
(3)此动物细胞对该物质还有分泌功能,为此过程提供能量的细胞器是_______。
右图是某高等细胞亚显微结构的部分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是[ ]____________ 。
(2)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 ] ____________和[ ] ____________。
(3)图中[⑾]主要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主要来自[ ] _________。该结构主要进行的生理活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的A半图表示动物细胞,判断依据是A细胞具有[ ] _______________。B半图是植物细胞,因为它具有[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和主要由纤维素构成的[ ] ____________等结构。
为研究生长素类似物2,4 – D对某植物插条生根的影响,一实验小组按下表进行了实验:
组别 步骤 |
A组 |
B组 |
C组 |
D组 |
E组 |
F组 |
配制溶液 |
蒸馏水 |
200mg/L 2,4 – D溶液 |
400mg/L 2,4 – D溶液 |
600mg/L 2,4 – D溶液 |
? |
1000mg/L 2,4 – D溶液 |
选择插条 |
选该植物生长时期、带芽数目等相同的插条若干支,随机分成六等分并编号 |
|||||
浸泡插条 |
分别用等量蒸馏水、相应浓度2,4 - D溶液浸泡插条12小时 |
|||||
扦插及培养 |
浸泡后的插条扦插在潮湿沙土中,培养时间及其他条件均一且相同 |
|||||
实验结果 |
![]() |
请分析回答:
(1)E组实验配制的2,4 – D溶液浓度是。
(2)设置A组实验的目的是。
(3)实验结果说明。
(4)该实验进一步探究2,4 – D 促进该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请简要写出实验的主要思路。
。
下图一示某森林植物的景观,图二示物种数与面积的关系。请分析回答:
(1)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的最重要因素。为了登记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在群落的中心部位选取样地,用随机法取样,首先要确定样方面积。系列取样统计结果如上图二。
①试写出该研究的课题名称。这种研究方法叫做。
②调查该森林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m2。
③若选取3个合适的样方对某种乔木计数的结果分别是n1、n2、n3,则该乔木的种群密度为株/m2。
(2)导致景观图中植物分层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森林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于农田的主要原因是森林具有复杂的结构。
某研究所调查发现: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其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呈;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
(2)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时,原因是。
(3)该鱼在t2时期后,种群数量变化不再增加,主要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