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2分)实现近代化(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向近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中国和西方各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有学者认为,西方近代的变革首先是精神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度方面的变革,最后才是器物方面的变革,而中国近代的变革顺序却是正好相反的。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列举15—19世纪上半期西方世界在近代化的发展历程中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4分)
(2)联系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的有关史实说明中国近代的变革顺序。(4分)
(3)扼要归纳导致中西方变革顺序相反的原因。(2分)
(4)你认为在我们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应如何正确对待外来的优秀文明成果?(2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秦朝把中央官分为三个台阶,其中第一台阶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组成,即所谓的三公。……三者互不隶属,各自开府,三公在分工上各有所侧,互相牵制,……这种三权分立结构主要是考虑到分工基础上的行政效率问题而设计的,同时也是有意识对相权加以限制。
---摘自徐晓全《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之争及其对制度变迁的影响》
材料二:从秦汉到明清,宰相的法定职权日益被分割,地位日益暧昧,以至于宰相被最终取消,君权在制度规定层面上却有日益加强之势,君权呈现出很强的内敛性和不断膨胀倾向。
---摘自袁建强《论中国古代君权与相权的冲突》
(1)据材料一,概括秦朝中央机构三公设立的目的和主要特点。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以唐、宋和明朝为例说明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是如何在制度规定层面上进行加强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货币简表

发展阶段
时间
标志
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演变
秦代
秦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
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
汉武帝时
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演变
唐高祖时
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
由金属铸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
宋代
纸币交子在四川地区诞生

材料二 罗斯福在整顿银行的同时,还采取了加强美国对外经济地位的行动。1933年4月19日,禁止黄金出口,放弃金本位;……1934年1月10日,宣布发行以国家有价证券为担保的30亿美元纸币,并使美元贬值40.94%。通过美元贬值,加强了美国商品对外的竞争能力。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三 1935年,为防止白银外流,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规定白银国有,统一发行法币,以法币代替银元,作为市场唯一流通货币。
(1)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秦、宋两代货币演变的原因。(4分)
(2)据材料二,归纳美国在货币发行政策上采取的具体措施。(2分)
(3)从国际国内两方面分析材料三中改革发生的主要历史背景。(4分)
(4)1987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第四套人民币,新增面额50元、100元人民币,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末年,面对清王朝的日益衰败,有人预测,他必将被一个新的王朝所取代。但历史的车轮并未重蹈王朝循环的覆辙。
材料二 西欧近代社会转型的真正启动也不是在原来工业文明发展较早,社会变革程度一度领先的地中海沿岸国家,而是从当时并不起眼,偏居欧洲大陆西北边的岛国——英国首先开始的,……并引发了世界现代化潮流。
——《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
材料三 英国著名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在《世界经济千年史》中记载:从1700年至1820年,中国的GDP不但排名世界第一,占世界的比重也由22.3%增长到32.9%,创有史以来单一经济体占世界GDP合计的最大比重。
在19世纪的前70年里,仅占世界人口2%的英国。一直掌控着世界工业生产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世界贸易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最高时其工业生产占世界总量的50%,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哪些因素导致了取代清王朝的是一个民主共和国而非封建王朝?(3分)
2、简析英国率先启动近代社会转型的经济条件。(3分)
3、比较材料三中不同时期中英两国的发展状况,从政治和经济角度简要分析两国发展差异转变的主要因素。(6分)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演进的趋势,也是近代以来中国人追求的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34年,新任英国驻华商务监督律劳卑到达广州,要求中国打破行商制度,实现自由贸易,建立政府之间的日常对等关系。清朝地方官员以律劳卑未经批准迳入广州和所送信件格式是“公函”而非“禀”,内文用了“平行款式”等 “错误”为由,勒令律劳卑立即离开广州。律劳卑拒绝离开,谴责广州地方当局容许行商停止贸易是“无知和顽愚的”,会“使得依靠贸易为生的中国人吃亏”,并召来英舰向中国示威。
梁启超:“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以后始也”。
材料二 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外国资产阶级的腐败制度和作风,我们要坚决抵制和批判。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去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和企业管理方法中合乎科学的方面。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改革开放以前基本不考虑全球化的问题,关起门来自搞一套,因而对外部资源、模式和市场的利用极其有限,也影响了现代化的发展速度。改革开放以后,对现代化的全球化倾向有了明确的认识,提出要与世界接轨……从而实现了现代化进程的全球化与中国化的合理结合。
材料三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文明史观角度概括1834—1894年“天朝梦碎”的历史必然性。
2、比较材料二中的两段材料,概括指出中国现代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的矛盾之处,简释形成这种现象的国际因素。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背景方面简要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实现“中国梦”伟大理想的有利条件,以及中国政府为此所采取的政治、经济措施。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材料二下图为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

材料三农业的产生,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精耕细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14世纪后,西方工商业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不断得到成长与发展,……随着文艺复兴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面向世界,注重实践的精神,激励人们以科学的态度和全新的思想方式探索和解释自然现象。生产经验的积累,技术能力的提高,也为科学研究创造了条件。近代自然科学兴起。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通史》
中国发明了指南针、印刷术和火药这些重要的东西,外国今日知道利用它,所以他们能够有今日的强盛。……由此可见中国古时不是没有能力的,因为后来失了那种能力,所以我们民族的地位也逐渐退化。现在要恢复固有的地位,便先要把我们固有的能力一齐都恢复起来。
-----摘自《孙中山选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其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在世界科技发展史上的地位的变化,并据材料三简要说明原因。
(3)如何理解孙中山说的“外国今日知道利用它(四大发明),所以他们能够有今日的强盛”?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