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织重镇盛浙镇,本来是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绸绫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niǎn,载)金至者无虚日,……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材料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 A.盛浙镇丝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 B.明清政府重农抑商措施失效 |
| C.工商业发展促进城镇的发展 | D.自然经济受到工商业的冲击 |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
| A.墨翟 | B.孟轲 |
| C.荀况 | D.韩非 |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
| A.君子、侠客、隐士、英雄 | B.英雄、侠客、隐士、君子 |
| C.君子、侠客、英雄、隐士 | D.英雄、隐士、侠客、君子 |
“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 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
| 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 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提出:“……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文化遗产。”我们现在要了解儒家思想的精髓,首先要参阅
| A.《春秋》 | B.《尚书》 | C.《论语》 | D.《道德经》 |
中国思想的源头基本起自先秦时期,后世各种思想潮流都可以从哪里找到最初的萌芽
| A.原始社会 | B.夏商时期 | C.诸子百家 | D.六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