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历经多次波折,但经双方努力又得到恢复和发展,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 A.中美双方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 |
| B.中美矛盾已彻底解决 |
| C.中美虽有分歧但无根本利益冲突 |
| D.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正逐渐消失 |
陈独秀在《立宪政治与政党》中写道:“立宪政治在19世纪总算是个顶时髦的名词,在20世纪的人看起来,这种敷衍不彻底的政制,无论在君主国、民主国,都不能够将人民的信仰、集会、言论、出版自由权完全保住,不过做了一班政客先生们争夺政权的武器。”陈独秀的这一看法最有可能形成()
| A.辛亥革命时期 | B.新文化运动初期 |
| C.五四运动前后 | D.国民大革命后期 |
近代中国的时势不可能给民主观念人物提供培育某种观念所需要的足够时间与理想的心境。他们必须与时间赛跑,他们的铁肩不仅要担道义,更要担救亡。从民主观念流变的角度看,风向标式的人物至少有:王韬、梁启超、孙中山、李大钊、胡适、毛泽东等。由此可见,近代中国民主思想( )
| A.大都与中国国情不符 |
| B.具有强烈的爱国色彩 |
| C.引入的国家来源相对单一 |
| D.受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较大 |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写道:“国中有大事,王及官,民俱至巴里满衙门,公议乃行……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即不咸允,亦须十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这一介绍反映了魏源( )
| A.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愿望 |
| B.反对当时清朝的专制制度认识 |
| C.向往美国的民主政治制度 |
| D.对西方民主的朦胧 |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思想解放运动推动社会进步。下列史实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①新航路开辟 ②法国大革命爆发③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 ④香港、澳门回归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1918年,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道:“我们中国人贪惰成性,不是强盗,便是乞丐,总是希图自己不做工,抢人家的饭吃,讨人家的饭吃。到了世界成一大工厂,有工大家做,有饭大家吃的时候,如何能有我们这样贪惰的民族立足之地呢?”他的意图是()
| A.批判中国传统封建统治的流毒 |
| B.提高民族素质,迎接社会主义 |
| C.表达其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政治态度 |
| D.将创建工人阶级政党提上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