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对“理性”的正确理解是( )
| A.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习惯法 |
| B.罗马法追求至善至美的境界 |
| C.罗马法体现与时俱进,为现实服务 |
| D.罗马法主张消灭阶级压迫 |
《红星照耀中国》被誉为是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的百科全书”,该书真实地记录了作者斯诺自1936年6月至l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斯诺可能报道了()
| A.平型关和台儿庄战役胜利 |
| B.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
| C.工农红军在会宁会师 |
| 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
《蒋总统集》记载“国民党党员成分中,70%以上是工农,20%以上是小资产阶级。”这一状况可能出现的年份是()
| A.1921年 | B.1925年 | C.1931年 | D.1939年 |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当协约国战胜德国的消息传到北京,中国知识分子曾上街游行,欢呼“公理战胜强权”。同时在北京创刊的《每周评论》将“主张公理,反对强权”作为其办刊宗旨。对“公理”的呼喊反映出中国知识分子()
| A.对民主科学的质疑 |
| B.对平等与自由的向往 |
| C.对独立参政的渴盼 |
| D.对协约国希望的幻灭 |
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其主要依据应是()
| A.北洋海军的参战 |
| B.战争由朝鲜引发 |
| C.日本是亚洲第一个近代化国家 |
| D.《马关条约》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 |
下列表格是甲、乙两位同学对“农民阶级与近代中国革命”的探究,对此判断正确的是()
| 历史依据一 |
历史依据二 |
历史结论 |
|
| 甲 |
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领导的革命 |
太平天国运动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而失败 |
农民阶级由于阶级局限性不能领导革命的胜利 |
| 乙 |
毛泽东出身农民家庭 |
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党人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
农民阶级可以领导革命胜利 |
A.甲同学采用的历史依据正确,结论合理
B.乙同学采用的历史依据不正确,结论不合理
C.两位同学采用的历史依据都不准确,结论都不合理
D.两位同学的推论都合理,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