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汉朝察举制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为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统治而建立的选官制度 |
B.内容包括察举、皇帝征召等 |
C.察举是两汉选官的最重要途径之一 |
D.西汉选举的主要依据是门第族望 |
下列有关经济政策的语句出自不同时期的历史文献或历史人物之口,其后的评述与该语句不相符的是()
A.“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以农业为“本业”,以商业为“末业”,反对弃本求末 |
B.“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认为农业是天下最重要的行业,应加以重视 |
C.“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强调农商相互依存,不可偏颇 |
D.“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
——强调工商为末
竹枝词是风土诗的一种,保存了大量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如要研究近代上海开埠后的商业活动,可选用的竹枝词是( )
A.邑志详陈旧土风,镇升为县百年中。田家妇女帮农作,镇市夫男晓女工。蓬首晨兴遥入市,归家手挈米和盐。 |
B.“南北分开两市忙,南为华界北洋场。有城不若无城富,第一繁华让此方。” |
C.“菜圃瓜畦拓百弓,杭家村北夕阳红。楝花倒覆三间屋,酒幔低垂十里风。” |
D.“北口山头民力忙,耕牛无恙乐平康。一鞭残照吹横笛,蚕豆青青麦半黄。” |
1955年的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如果穿越时空,回到万隆会议期间,下列情景可能出现的是( )
A.中国政府修改并完善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B.巴西代表支持中国的“求同存异”方针 |
C.周恩来就印度支那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推动会议的进展 |
D.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身份和地位参加讨论国际问题 |
以毛泽东和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提出了不同的口号,这些口号推动了中国革命向前发展的进程。下列口号中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的时候提出的是( )
A.“打倒列强,除军阀” |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
C.“将革命进行到底” |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历史老师在课件里展示的下列宪法条文最有可能出自()
A.英国1689《权利法案》 |
B.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
C.美国1787年宪法 |
D.德意志帝国宪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