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汉兴之初,海内新定,……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然诸侯原本以大,末被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前汉书》卷14
材料2:(晁错)说上曰:“昔高帝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
──《史记》卷106
材料3:(主父)偃说上日:“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为其国,必稍自弱矣。”
──《前汉书》卷64
材料4:自此以来,……诸侯惟得衣食租税,不与政事。至哀、平之际,皆继体苗裔,亲属疏远,生于惟墙之中,不为士民所尊,势与富室无异。
──《前汉书》卷14
回答:①根据材料1,说明汉初分封王国的依据是什么?试指出这一依据正确与否?
②根据材料1、2说明西汉为什么要解决王国问题?材料2、3的解决方法有何不同?
③材料4说明了什么问题?
④试对西汉王国问题的解决作出正确的评价。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雅典)“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决定国家的一切重大事务。大会每月约举行4次,在公民大会中,容许有充分的发言自由。
材料二(雅典)议事会成员经抽签选举产生,名额根据每个基层行政单位的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30岁以上的公民一生可当选两次,每次任期一年。这表明一个雅典人自18岁成为公民起,要参政12年后才具备担任公职人员的资格。
材料三《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1)请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项目
雅典民主政治
中国君主专制
经济基础


基本特点


决策机构或人


对后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为近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为近代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奠定了哪些原则。
材料四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
(3)请指出材料四引自哪个文件?依据材料四内容分析当时中华民国的政体?与材料三相比,材料四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我国政体的发展趋势

义和团运动期间,一个团民私自替政府拟了一份对外“和约”。“和约”虽不具法律效力,作为历史材料却真实地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内容如下:
  一、各国前所索赔款,一概作废。二、各国应偿中国兵费四百兆两。三、各国兵船已在中国口者,不准驶出。四、各国租价照今加倍。五、将总署交还中国。六、康有为回国治罪。七、所有各国教堂一律充公。八、日本将台湾交还中国。九、德国将胶州交还中国。十、俄罗斯将大连交还中国。十一、所有教士各归其国,不准再来。十二、中国仍有管理高丽安南之权。十三、中国海关仍归华人办理。十四、外国使臣来中国者,照乾隆时所定之例,不许进京。十五、另赔义和拳兵费四百兆。十六、日本亦须照乾隆时例入贡。十七、华人交通西人,及不遵官场约束者,归朝廷治罪。十八、所有东西洋人与中国官场相见,须行叩头之礼。十九、外人不准在中国游历。二十、俄罗斯西伯利亚及各处铁路,均须拆毁。二十一、英国须将新安九龙交还中国。二十二、各国运来中国货物合应加倍收税。二十三、洋商船到口者,须先禀明该处守口中国官兵,方准入口。二十四、大米不准出口。二十五、凡货物运往外国者,亦须加倍收税。
请回答问题:
(1)“和约”中第八、第十九项是针对哪两个不平等条约而提出来的?
(2)作者在“和约”中提出了哪几类要求?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卢商)早孤,家窭(jù,贫寒)困,能以学自奋。举进士、拔萃,皆中。由校书郎佐宣歙、西川幕府。入朝,累十余迁,至大理卿。……擢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摘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七
材料二:(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愈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梭伦寻求善世的真理。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
——摘自【加】哈罗德·伊尼斯《传播的偏向》
(1)材料一反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当时社会政治有何影响?
(2)怎样理解材料二中“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并分析其进步作用。
(3)比较上述两种政治制度变化的主要不同,以及二者所导向的社会观念的差异。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纵观古今中外政治文明历史——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如何协调、对政府的权力是放纵还是制约,成为人类社会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摘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1)材料一体现了周朝分封制的瓦解,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何会出现所封子弟纷争局面。
材料二、宋朝初年,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实行杯酒释兵权、抽调精兵充实中央禁军;行政上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有设置通判负责监督;财政上设置转运使将大部分赋税转运中央,这些措施确实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但是却也埋下了地方积贫积弱的隐患。
材料三、美国独立之初,只是一个13个州的松散联盟,为邦联制。由于各州各自为政,比如:南北方各州可以制定不同的关税政策,这成为英国攻击美国的软肋;而各州发行货币等政策也造成了国家经济秩序的动荡,最终引发了谢司起义。
(2)综合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分析分封制和邦联制,宋朝地方制度各有什么不足之处。
材料四、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规定,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联邦政府拥有军事、外交专有权,而教育和治安是州专有权,征税是联邦与州共有的权力;众议员人数及直接税税额,应按联邦所辖各州的人口数目比例分配,……此项人口数目的计算法,应在全体自由人民,但不包括未被课税的印第安人,另外再加上所有其他人口之五分之三;……参议院由每州的州议会选举两名参议员组成。
(3)根据材料四,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宪法中处处都有多方妥协的痕迹,请从材料中加以概括。(2分。)
(4)综合材料一、二、三、四,应如何认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曹墓之争
2009年12月,河南安阳发现一座东汉大墓,一些学者依据该墓的规模、形制、遗物及文献记载等,认定这是曹操墓,由此引发了各界热议。

(1)从材料一来看,质疑者的依据是什么?(4分,不得摘抄原文)
(2)根据材料二,你认为史家怎样才能增加学术可信度,写出信史?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