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982年第55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影片《甘地传》获得八项大奖,上台领奖的人强调说:真正应该获奖的是甘地本人。  
材料二 1925年3月12日 ,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在北京病逝,悼念文章布满各地大小报章。有个叫卢绍稷的人,发表了《东西两国父》一文,倡言:孙中山与华盛顿同为革命领袖,华盛顿为独立而争,先生为三民主义而斗,四十年如一日,几死者十余次,其精神、毅力、功绩,较之华盛顿有过之而无不及,理所当然应尊为国父。  
请回答:  
①材料一中,领奖者为什么强调“真正应该获奖的是甘地本人”?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理解。(4分)  
②孙中山、华盛顿被并称为“东西两国父”的共同原因是什么?(4分)  
③甘地和孙中山领导各自国家民族民主运动的结果,给你相同的启示是什么?(2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代科学、知识和社会技术的进步,要求用一种更加理性的方式来解决国际问题,而不是用冲突和争斗的方式。全球性的现代化努力和使所有人都过更好生活的努力,使各民族具有了一系列共同的关注和追求。总之,这些价值观和利益把人类统一起来了,并正在取代那些历来分裂人类的因素,这些因素曾是战争和暴力变革的根本原因。或者,正如英克尔斯所说的,“统一的世界文化的出现”是一个事实,人类思维的转变正在发生,这将可以避免为民族利益而发生的非理性争斗。
——(美)罗伯特·吉尔平著《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
材料二冷战后时代的世界是一个包含了七个或八个文明的世界。文化的共性和差异影响了国家的利益、对抗和联合。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绝大多数来自不同的文明。最可能逐步升级为更大规模的战争的地区冲突是那些来自不同文明的集团和国家之间的冲突。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主导模式因文明的不同而不同。国际议题中的关键争论问题包含文明之间的差异。权力正在从长期以来占支配地位的西方向非西方的各文明转移。全球政治已变成多极的和多文明的。
——[美] 萨缪尔·亨廷顿著《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1)材料一中 “统一的世界文化的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与材料一提出的核心观点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对此观点作简要评价。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认真读过他(孔子)的全部著作,并做了摘要;我在这些书里只找到最纯洁的道德,而没有丝毫江湖骗子的货色。
——伏尔泰《关于〈百科全书〉的问题》
材料二孔子之道,其本在仁,其理在公,其法在平,其制在文,其体在各明名分,其用在与时进化……故曰孔子“圣之时者”也。
——康有为《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序》
材料三余之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之本身,乃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抨击孔子,乃抨击专制之灵魂也。
——李大钊《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
(1)材料一、材料二对孔子的认识有何不同?其各自的出发点分别是什么?
(2)材料三的观点如何?综上所述,结合所学知识,对孔子的不同态度说明了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明代,特别是中叶以后,大小商人的数目迅速增长,江南、东南沿海和运河沿岸地区尤为商贾聚集之处。市场上的商品种类为数繁多,几乎任何东西都可能出现在市场之上。不过,从远途贩运的角度来看,除属于国家专控商品的盐和茶之外,流通量和交易额最大的商品,是粮食、棉花、棉布、丝和丝织品。……明代前期一直被禁止使用的白银在正统以后取代纸钞和铜钱成为主币,反过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朱绍侯、龚留柱《中国古代史教程》(下)
材料二早在美国独立前,北美地区和中国便有了贸易关系,中国的茶叶深受当地人民欢迎,中国的瓷器也已进入普通人家。但当时北美大陆的贸易为英国东印度公司所垄断,北美十三州的商人不能直接进行对华贸易,经过长期的艰苦的独立战争,北美十三州赢得了自由,这个松散的联邦面临着国库空虚,财政竭蹶的严重困难。英国仍然把美国当作敌国,对美国货物课以高额关税,不许其船只驶入加拿大与英属西印度群岛;法国、西班牙等也对美国实行贸易歧视;北美十三州的国内市场又十分狭小,所有这些情况迫使美国商人开辟新的海外市场。他们把目光投向了东方,首先是中国。……“中国皇后”号首航成功燃起了新英格兰商人开拓东方市场,追逐利润的强烈愿望,在“中国皇后号”的带动下,美国社会很快出现了建国以来第一次对华贸易热潮。
——陶文钊《中美关系史(1911-1949)》(上卷)
材料三中美建交30多年来,双边经贸关系迅速发展。中美贸易额从1979年的24.5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4847亿美元,增长将近200倍。与建交时相比,双边经贸合作已发生质的变化,合作内容已从单一的贸易扩展到经济的各个领域。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13年上半年中美经贸合作简况》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影响明代市场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华贸易的历史背景及中美贸易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新时期中美贸易呈现出怎样的发展态势?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中期,牛顿创立了经典力学理论后,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为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材料二 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时间与物质分布、运动之间的辨证关系,提出了新的宇宙观,同时使得现代物理学和天文学如此结合而产生了天体物理学,为人类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更广泛的途径。
——以上材料均摘自(宇宙探险)
材料三达尔文推翻了那种把动物、植物、各物种看作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东西的观点,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确立了物种的变异性和承续性。
材料四自然科学借以宣布其独立并且好像是重演路德焚烧教谕的革命行为,便是哥白尼那本不朽著作的出版,他用这本书(虽然是胆怯地而且可说是只在临终时)来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恩格斯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经典力学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以经典力学为代表的—系列科学成就的出现对当时的欧洲思想界产生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2)指出材料二中科学理论有什么新发展?简要分析其发展的主要原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进化论在欧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依据材料四回答,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条件是什么?17-18世纪的中国为什么不能产生“哥白尼”、“伽利略”的科学家?试结合中国当时的经济、思想文化状况进行分析说明。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政府限制国内商民出海贸易。康熙二十三年(1684)开海贸易后,规定山东、江南、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备海口的“商民人等有欲出洋贸易者,呈明地方官,登记姓名,取具保结,给发执照。将船身烙号刊名,令守口官弁查验,准其出入贸易”,但是只‘许令承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往来行走”……康熙五十六年(1717)定例:“出洋贸易人民,三年之内,准其回籍,三年不归,不准再回原籍。”
清政府限制出口商品的品种和数量。康熙四十七年(1708),“禁商贩来出洋”。五十九年(1720)规定:“沿海各省出洋商船,炮械军器概行禁止携带。”乾隆二十四年(1759),“禁丝筋贩卖出洋”。
其他如火药、硝磺、铁器、大黄、绸缎、茶叶、书籍等商品也在限制之列。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政府的海外贸易政策及其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政策给中国的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
材料二随着世界市场的开拓,欧洲的经济发展愈以加快。18世纪在美国开始了技术革新和产业重组的浪潮,工业革命由此展开。工业革命不仅在空间上逐渐扩散,而且波澜起伏、连续不断。工业革命造成人类社会的大转型,改变了整个世界。
——岳麓版《经济成长历程》第9课前言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阐述世界市场与工业革命的相互关系。
材料三粱启起在1923年2月发表的《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了……”
(3)近代中国在被迫卷入世界市场的过程中,针对在“器物上感觉不足”,采取了什么措施?结果如何?
材料四二战以后,为了争夺市场,各国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式:1.组织参与经济贸易集团控制市场;2.通过跨国公司打进他国市场;3.积极参与世界性统一市场内的竞争。
(4)据材科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在三种方式中的具体措施。
(5)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由拒绝市场到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闭关锁国到全面融入世界市场的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