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于1936年在陕北写下著名词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抒发了其远大的革命抱负。毛泽东写这首词时,中国工农红军( )
A.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
B.粉碎了国民党的三次“围剿” |
C.开赴抗日战争的前线 |
D.胜利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
科学家竺可祯写了60年日记,20世纪的重大事件多有记载,其中关于解放战争时期淮海战役的记载是
A.国民党中央官吏今日下午离开沈阳,解放军即入城 |
B.国民党军放弃徐州 |
C.解放军入北京城 |
D.解放军三千人在江阴渡江 |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成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这次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表现在
A.实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 B.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
C.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 D.促使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 |
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
A.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 |
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 |
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 |
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 |
“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 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
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 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 |
《十二铜表法》第九表第二条规定:“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以下《十二铜表法》中与该条款精神相悖的是
A.债务人在拘禁期中,如愿意,可自费供养 |
B.在夜间窃取耕地的庄稼或放牧的,如为适婚人,则处死以祭谷神;如为未适婚人,则由长官酌情鞭打,并处以赔偿双倍于损害的罚金 |
C.若死者无父系近亲,则其身后所遗的业产得由其族人取得 |
D.折断自由人一骨的,处300阿斯的罚金;如被害人为奴隶,处150阿斯的罚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