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邓元义妻
后汉南康邓元义,父伯考为尚书仆射。元义还乡里,妻留事姑,甚谨。姑憎之,幽闭空室,节其饮食。羸露日困,终无怨言。时伯考怪而问之,元义子朗时方数岁,言母不病,但苦讥耳。伯考流涕曰:“何意亲姑,反为此祸?”遣归家,更嫁为应华仲妻。仲为将作大匠,妻乘朝车出,元义于路旁观之,谓人曰:“此我故妇,非有他过,家夫人遇之实酷,本自相贵。”其子朗,时为郎,母与书,皆不答,与衣裳,辄以烧之。母不以介意。母欲见之,乃至亲家李氏堂上,令人以他词请朗。朗至,见母,再拜涕泣,因起,出。母追谓之曰:“我几死。自为汝家所弃,我何罪过,乃如此耶!”因此遂绝。 (选自干宝《搜神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伯考怪而问之 怪:责怪
B.羸露日困,终无怨言 羸露:瘦弱得露出骨头
C.母与书,皆不答 答:回信
D.令人以他词请朗 他词:托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元义子朗时方数岁,言母不病,但苦讥耳 ②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俯
B.①此我故妇,非有他过 ②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C.①与衣裳,辄以烧之 ②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D.①朗至,见母,再拜涕泣,因起,出 ②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邓元义妻贤惠的一组是( )
①妻留事姑,甚谨 ②姑憎之,幽闭空室,节其饮食 ③羸露日困,终无怨言 ④遣归家,更嫁为应华仲妻 ⑤家夫人遇之实酷,本自相贵 ⑥母不以介意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③⑤⑥ D.①③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邓元义妻被休,仅仅是因为“姑憎之”,毫无道理可言,妇女在当时的社会地位可见一斑。
B.邓元义妻被婆婆虐待得瘦弱不堪,邓元义起初以为她病成那样,他儿子邓朗虽然才几岁,也知道母亲不是生病,而是因为饥饿。
C.邓元义妻离开邓家后时常想念儿子,又是写信,又是送衣服,并想方设法见到儿子,但儿子的态度让她失望,最后便断绝了往来。
D.邓朗幼时尚能同情母亲,长大为官后却变得冷酷。由此可见,封建礼教不仅压迫妇女,也毒化了社会风气。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何意亲姑,反为此祸?
②我几死。自为汝家所弃,我何罪过,乃如此耶!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不可不许 许:答应 | B.相如因持璧却立使……退却 |
C.臣愿奉璧往使奉:捧着 | D.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逆:违背 |
下列各组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有相同的一组是()
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
B.秦强而赵弱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 |
C.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将请罪于君,君不许 |
D.敢以烦执事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
下列对各句加点词按其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左右欲刃相如②毕礼而归之③宁许以负秦曲④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⑤舍相如广成传⑥怒发上冲冠⑦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⑧买五人之头而函之⑨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⑩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A.①⑤⑧/②③/⑦/④⑥/⑨⑩ | B.①⑤/②③⑦⑨/④⑥⑧/⑩ |
C.①④⑤⑥⑧/②③⑦/⑨⑩ | D.①⑤⑧/②③⑦⑨⑩/④⑥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6分,每小题3分)
何琦,字万伦,司空充之从兄也。祖父龛,后将军。父阜,淮南内史。
琦年十四丧父,哀毁过礼。性沈敏有识度,好古博学,居于宣城阳谷县,事母孜孜,朝夕色养。常患甘鲜不赡,乃为郡主簿,察孝廉,除郎中,以选补宣城泾县令。司徒王导引为参军,不就。及丁母忧,居丧泣血,杖而后起,停柩在殡,为邻火所逼,烟焰已交,家乏僮使,计无从出,乃匍匐抚棺号哭。俄而风止火息,堂屋一间免烧,其精诚所感如此。
服阕,乃慨然叹曰:“所以出身仕者,非谓有尺寸之能以效智力,实利微禄,私展供养。一旦茕然,无复恃怙,岂可复以朽钝之质尘默①清朝哉!”于是养志衡门,不交人事,耽玩典籍,以琴书自娱。不营产业,节俭寡欲,丰约与乡邻共之。乡里遭乱,姊没人家,琦惟有一婢,便为购赎。然不为小谦,凡有赠遗,亦不苟让,但于己有余,辄复随而散之。任心而行,率意而动,不占卜,无所事。
司空陆玩、太尉桓温并辟命,皆不就。诏征博士,又不起。简文帝时为抚军,钦其名行,召为参军,固辞以疾。公车再征通直散骑侍郎、散骑常侍,不行。由是君子仰德,莫能屈也。桓温尝登琦县界山,喟然叹曰:“此山南有人焉,何公真止足者也!”
琦善养性,老而不衰,布褐蔬食,恒以述作为事,著《三国评论》,凡所撰录百许篇,皆行于世。年八十二卒。
(选自《晋书·列传第五十八》,有删节)
[注]①默,通“墨”。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事母孜孜,朝夕色养孜孜:勤苦 |
B.常患甘鲜不赡赡:赡养 |
C.服阕,乃慨然叹日阕:完结 |
D.不营产业营:谋求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乃匍匐抚棺号哭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B.非谓有尺寸之能以效智力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
C.便为购赎君为我呼人,吾得兄事之 |
D.率意而动怠而欲出者 |
把第Ⅰ卷中文言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旦茕然,无复恃怙,岂可复以朽钝之质尘默清朝哉!
(2)凡有赠遗,亦不苟让,但于己有余,辄复随而散之。第I卷文言文中何琦高尚的德行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简要概括。
请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8处)
孟 子 曰 舜 之 居 深 山 之 中 与 木 石 居 与 鹿 豕 游 其 所 以 异 于 深 山 之 野 人 者 几 希 及 其 闻 一 善 言 见 一 善 行 若 决 江 河 沛 然 莫 之 能 御 也。(《孟子·尽心上》)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臣闻事有若缓而其变甚急者,天下之势是也。天下之人,幼而习之,长而成之,相咻而成风,相比而成俗,纵横颠倒,纷纷而不知以自定。当此之时,其上之人刑之则惧,驱之则听,其势若无能为者。然及其为变,常至于破坏而不可御。故夫天子者,观天下之势而制其所向,以定其所归者也。
夫天下之人,弛而纵之,拱手而视其所为,则其势无所不至。其状如长江大河,日夜浑浑,趋于下而不能止,抵曲则激,激而无所泄,则咆勃溃乱,荡然而四出,坏堤防、包陵谷,汗漫而无所制。故善治水者,因其所入而导之,则其势不至于激怒坌涌而不可收。既激矣,又能徐徐而泄之,则其势不至于破决荡溢而不可止。然天下之人常狎其安流无事之不足畏也,而不为去其所激;观其激作相蹙,溃乱未发之际,而以为不至于大惧,不能徐泄其怒,是以遂至横流于中原而不可卒治。
昔者天下既安,其人皆欲安坐而守之,循循以为敦厚,默默以为忠信。忠臣义士之义愤闷而不得发,豪俊之士不忍其郁郁之心,起而振之。而世之士大夫好勇而轻进、喜气而不慑者,皆乐从而群和之,直言忤世而不顾,直行犯上而不忌。今之君子累累而从事于此矣。然天下犹有所不从,其余风故俗犹众而未去,相与抗拒,而胜负之数未有所定,邪正相搏,曲直相犯,二者溃溃而不知其所终极,盖天下之势已小激矣。而上之人不从而遂决其壅,臣恐天下之贤人,不胜其忿而自决之也。夫惟天子之尊,有所欲为,而天下从之。今不为决之于上,而听其自决,则天下之不同者,将悻然而不服。而天下之豪俊,亦将奋踊不顾而决之,发而不中,故大者伤,小者死,横溃而不可救。譬如东汉之士,李膺、杜密、范滂、张俭之党,慷慨议论,本以矫拂世俗之弊,而当时之君,不为分别天下之邪正以快其气,而使天下之士发愤以自决之,而天下遂以大乱。由此观之,则夫英雄之士,不可以不少遂其意也。
是以治水者,惟能使之日夜流注而不息。则虽有蛟龙鲸鲵之患,亦将顺流奔走,奋迅悦豫, 而不暇及于为变。苟其潴畜浑乱,壅闭而不决,则水之百怪皆将勃然放肆,求以自快其意而不可御。故夫天下亦不可不为少决,以顺适其意也。
选自《唐宋名家文集·苏辙集.君术策五》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坏堤防、包陵谷包:淹没 |
B.相比而成俗比:勾结 |
C.观其激作相蹙蹙:通“蹴”,踩、踏 |
D.曲直相犯犯 :冲突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李膺、杜密、范滂、张俭之党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
B.因其所入而导之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
C.臣闻事有若缓而其变甚急者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
D.本以矫拂世俗之弊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
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夫天下之人,弛而纵之,拱手而视其所为,则其势无所不至。(4分)
(2)而世之士大夫好勇而轻进、喜气而不慑者,皆乐从而群和之,直言忤世而不顾,直行犯上而不忌。(4分)文言文中,苏辙针对“君术”提出了哪些建议?请简要概括。(5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富弼,字彦国,河南人。初,母韩有娠,梦旌旗鹤雁降其庭,云有天赦,已而生弼。少笃学,有大度,范仲淹见而奇之,曰:“王佐才也。”以其文示王曾、晏殊,殊妻以女。仁宗复制科,仲淹谓弼:“子当以是进。”举茂材异等,授将作监丞、签书河阳判官。通判绛州,迁直集贤院。康定元年,日食正旦,弼请罢宴彻乐,就馆赐北使酒食。执政不可,弼曰:“万一契丹行之,为朝廷羞。”后闻契丹果罢宴,帝深悔之。
时禁臣僚越职言事,弼因论日食,极言应天变莫若通下情,遂除其禁。庆历二年,为知制诰,纠察在京刑狱。会契丹屯兵境上,遣其臣萧英、刘六符来求关南地。朝廷择报聘者,皆以其情叵测,莫敢行,夷简①因是荐弼。欧阳修引颜真卿使李希烈事,请留之,不报。弼即入对,叩头曰:“主忧臣辱,臣不敢爱其死。”帝为动色,先以为接伴。英等入境,中使迎劳之,英托疾不拜。弼曰:“昔使北,病卧车中,闻命辄起。今中使至而君不拜,何也?”英矍然起拜。
河朔大水,民流就食。弼劝所部民出粟,益以官廪,得公私庐舍十余万区,散处其人,以便薪水。官吏自前资、待缺、寄居者,皆赋以禄,使即民所聚,选老弱病瘠者廪之,仍书其劳,约他日为奏请受赏。率五日,辄遣人持酒肉饭糗慰藉,出于至诚,人人为尽力。山林陂泽之利可资以生者,听流民擅取。死者为大冢葬之,目曰“丛冢”。明年,麦大熟,民各以远近受粮归,凡活五十余万人,募为兵者万计。帝闻之,遣使褒劳,拜礼部侍郎。弼曰:“此守臣职也。”辞不受。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为粥食之,蒸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数日不得粥而仆。自弼立法简便周尽,天下传以为式。弼为相,守典故,行故事,而傅以公议,无容心于其间。当是时,百官任职,天下无事。
六年三月,以母忧去位,诏为罢春宴。故事,执政遭丧皆起复。帝虚位五起之,弼谓此金革变礼,不可施于平世,卒不从命。英宗立,召为枢密使。后请老,加拜司空,进封韩国公致仕。元丰六年八月,薨,年八十。(节选自《宋史·富弼传》)
【注】①夷简:吕夷简,时任宰相。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听流民擅取听:听任 | B.天下传以为式式:格式 |
C.弼为相,守典故典故:先例 | D.帝虚位五起之虚位:空着职位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能表现富弼“王佐”之才的一组是()
①少笃学,有大度②极言应天变莫若通下情
③主忧臣辱,臣不敢爱其死④凡活五十余万人,募为兵者万计
⑤遣使褒劳,拜礼部侍郎⑥自弼立法简便周尽
A.①②⑤ | B.①③④ | C.②④⑥ | D.③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富弼自幼好学,才华出众。范仲淹非常赏识他,认为他是“王佐才”;晏殊在看了他的文章之后把女儿嫁给了他;他在制科考试中获得了优异成绩。 |
B.富弼见识卓越,虑事周详。康定元年发生日食之后,他建议撤除宴会舞乐,在驿馆中招待使者,执政者未采纳此建议,而契丹却撤除宴乐,令朝廷蒙羞。 |
C.富弼忠于朝廷,勇于担当。契丹屯兵边境,派遣使者谋取隔占宋朝国土,富弼不顾朝臣的一致拦阻,挺身而出,为主分忧,接待应对契丹使者,据理力争。 |
D.富弼变革创新,救民水火。河朔大水,灾民流离,食宿无着,他一改前人聚民施粥的陈旧方式,调动官、民之资,养生丧死,成效显著。 |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朝廷择报聘者,皆以其情叵测,莫敢行,夷简因是荐弼。
(2) 弼劝所部民出粟,益以官廪,得公私庐舍十余万区,散处其人,以便薪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徐文长传
[明]袁宏道
文长为山阴秀才,大试辄不利,豪荡不羁。总督胡梅林公知之,聘为幕客。文长与胡公约:“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胡公皆许之。文长乃葛衣乌巾,长揖就坐,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恣臆谈谑,了无忌惮。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凡公所以饵汪、徐诸虏者,皆密相议,然后行。尝饮一酒楼,有数健儿亦饮其下,不肯留钱。文长密以数字驰公,公立命缚健儿至麾下,皆斩之,一军股栗。有沙门负资而秽,酒间偶言于公,公后以他事杖杀之。其信任多此类。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当时所谓达官贵人、骚士墨客,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一日,饮其乡大夫家。乡大夫指筵上一小物求赋,阴令童仆续纸丈余进,欲以苦之。文长援笔立成,竟满其纸,气韵遒逸,物无遁情,一座大惊。文长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超逸有致。
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张阳和力解,乃得出。既出,倔强如初。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皆拒不纳。当道官至,求一字不可得。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石公曰: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梅客生尝寄余书曰:“文长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诗奇于字,字奇于文,文奇于画。”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哉!悲夫!(节选自《徐渭集•附录》)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信:任凭 |
B.凡公所以饵汪、徐诸虏者,皆密相议然后行饵:招待 |
C.阴令童仆续纸丈余进,欲以苦之阴:暗中 |
D.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论:判罪 |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徐文长“豪荡不羁”的一组是()
①恣臆谈谑,了无忌惮 ②其所见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
③文长援笔立成,竟满其纸 ④显者至门,皆拒不纳
⑤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 ⑥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
A.①②③ | B.①④⑤ | C.②⑤⑥ | D.③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文长未能得志,于是寄情山水,游历北方,并以诗作记游抒怀。他写文章才思敏捷,意韵刚健飘逸;书法风格刚柔相济,富有情趣。 |
B.徐文长有才略,好出奇谋,深得胡公信任,参与军中机密。然而多次科举失利,晚年愤慨更深,狂疾益甚,最终心怀怨愤而死。 |
C.胡公统率重兵,威震东南,深为将士敬畏。有个和尚却依仗财势,在酒筵上对胡公出语不敬,后来胡公借其它事将他以杖刑处死。 |
D.石公认为古今文人忧愁困苦没有比得上徐文长的;梅客生认为徐文长不仅是个奇才,更是个奇人;作者认为徐文长的一生无所不奇。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
(2)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不出于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