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为东南亚部分区域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概括苏门答腊岛的地形地势特征、气候特征、植被类型。
(2)根据图中信息概括苏门答腊岛聚落的分布特点并简述其主要原因。
(3)若修建连接甲、乙两城的铁路,当地自然条件对施工有哪些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1年8月26日以来,受强降雨影响,安徽省沿淮地区发生暴雨洪涝灾害,给淮南、蚌埠、宿州等地造成严重损失。
材料二 据水文资料统计,20世纪以来淮河流域发生的大洪水有17次之多。
材料三 淮河干流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由西向东流入洪泽湖。出洪泽湖后分为两支:一支经高邮湖、邵伯湖在江苏省扬州市东南流入长江;另一支经苏北灌溉总渠流入黄海。干流全长约1 000千米。南岸主要支流有史灌河、淠河,均发源于大别山。北岸主要支流有洪汝河、沙颖河、涡河、新汴河、沭河等。下图为淮河主要水系图。

(1)试从自然角度分析淮河流域洪灾多发的原因。(5分)
(2)你对防治淮河洪水有什么好的建议?(5分)

(20分)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乙是图甲沿35°附近地区的海平面等温线分布状况,简述图中东、西两侧等温线向北弯曲的原因。(8分)
(2)简述图甲中河流甲至乙处的水文特征。(6分)
(3)图甲中海洋处有世界著名的大渔场,简析其形成原因。(6分)

【环境保护】“海水西调,引渤入新”设想引起多方争议。此工程设想的基本路线是:从渤海西北海岸提送海水达到海拔1200米高度,到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再沿42°N东西方向的洼槽地表,经燕山、阴山以北,出狼山向西进入居延海,绕过马鬃山余脉进入新疆。

试从地质、水文、土壤等方面分析“海水西调”设想遭多方质疑的理由。(10分)

【自然灾害与防治】读《我国部分地区雨涝分布图》和《我国部分地区干旱总次数等值线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读左图,说明我国雨涝区的分布规律,并从地形与降水特点分析原因。
(2)我国数千年的治水实践证明,“堵”和“疏”是重要的治水之策,应根据江河流域的地理环境,因势利导,辨证施治。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分别列举几例生活中常用的治理洪涝灾害的“堵(截流或防泄)”和“疏(引洪)”的措施。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