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甲)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乙)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 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醴 ?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丙)
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候,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鹏鸟赋》,同生死,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臧获:古代对奴婢的鄙称
B.而文采不表后也表:显露
C.及见贾生吊之吊:凭吊
D.何故深思高举高举:高高举起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醴       侣鱼虾而友麋鹿
B.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    圣人不凝滞于物
C.及见贾生吊之          之二虫又何知
D.又怪屈原以彼其材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迁“隐忍苟活”的原因是“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B.屈原“宁赴湘流”的原因是“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
C.从“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句可以看出司马迁非常仰慕屈原高尚的为人。
D.司马迁起初不赞成屈原赴死,为他感到可惜,后来读了贾谊的《鹏鸟赋》,了解了屈原的生死观,更为了自己先前的看法找到了依据,反对屈原赴死。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常梦锡,字孟图,扶风人,或曰京兆万年人也。岐王李茂贞不贵文士,故其俗以狗马驰射博弈为豪。梦锡少独好学,善属文,累为秦陇诸州从事。茂贞死,子从俨袭父位,承制补宝鸡令。后唐长兴初,从俨入朝,以梦锡从及镇汴。为左右所谮,遂来奔。烈祖辅吴,召置门下,荐为大理司直。及受禅,擢殿中侍御史、礼部员外郎,益见奖遇。遂直中书省,参掌诏命,进给事中。时以枢密院隶东省,故机事多委焉。
梦锡重厚方雅,多识故事,数言朝廷因杨氏霸国之旧:尚法律,任俗吏,人主亲决细事,烦碎失大体。宜修复旧典,以示后代。烈祖纳其言。元宗在东宫有过失,梦锡尽言规正,无所挠,始虽不悦,终以谏直多之。及即位,首召见慰勉,欲用为翰林学士以自近。
宋齐丘党,恶其不附己,坐封驳制书,贬池州判官。及齐丘出镇,召为户部郎中,迁谏议大夫,卒以为翰林学士。复置宣政院于内庭,以梦锡专掌密命。而魏岑已为枢密副使,善迎合,外结冯延巳等相为表里。梦锡终日论诤,不能胜,罢宣政院,犹为学士如故。乃称疾纵酒,希复朝。会钟谟、李德明分掌兵吏诸曹,以梦锡人望言于元宗,求为长史,拜户部尚书知省事。梦锡耻为小人所推荐,固辞不得请,惟署牍尾,无所可否。延巳卒文致其罪,贬饶州团练副使。梦锡时以醉得疾,元宗怜之,留处东都留守。周宗力劝梦锡止酒治疾,从之,乃少瘳。召为卫尉卿,改吏部侍郎,复为学士。交泰元年,方与客坐谈,忽奄然卒,年六十一。卒后才逾月,齐丘党败。元宗叹曰:“梦锡平生欲去齐丘,恨不使见之! ”赠右仆射,谥曰康。
梦锡文章典雅,歌诗亦清丽,然绝不喜传于人。刚褊少恕,每以直言忤物。尝与元宗苦论齐丘辈,元宗辩博,曲为解释,梦锡词穷,乃顿首曰:“大奸似忠,陛下若终不觉悟,家国将为墟矣!” 元宗不答,而心善之。及割地降号之后,公卿会集,有言及周以为大朝者,梦锡大笑曰:“汝辈尝言致君尧舜,何故今日自为小朝邪! ” 众皆默然散去。每公卿会集,辄喑呜大咤,惊其坐人,以故不为时所亲附。然既没,皆以正人许之,虽其仇雠,不敢訾也。
(节选自《南唐书·卷七》,有删改)
①烈祖:指南唐创立者李昪,为南吴建立者杨行密养子。②元宗:指李璟,是南唐第二个
皇帝,后因受后周威胁,削去帝号,改称国主。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左右所谮:诬陷
B.元宗之怜:可怜
C.乃少瘳:病愈
D.每以直言物忤:触犯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故机事多委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
B.欲用为翰林学士自近臣具表闻
C.称疾纵酒,希复朝项伯夜驰之沛公军
D.其仇雠,不敢訾也相如驽,独畏廉将军哉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常梦锡品行方正的一组是()
①梦锡少独好学,善属文。②首召见慰勉。③梦锡终日论诤。④梦锡耻为小人所推荐,固辞
不得请。⑤歌诗亦清丽,然绝不喜传于人。⑥汝辈尝言致君尧舜,何故今日自为小朝邪。

A.①③⑥ B.①②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烈祖把常梦锡招至门下后,对其非常赏识器重,把一些重要事务交给他处置,并让他在
宣政院专管机密。
B.常梦锡持重敦厚,品行方正,谏言修复旧典,被烈祖采纳。元宗即位后,首先召见了常
梦锡,并对他抚慰勉励。
C.常梦锡对自己被钟谟等推荐做户部尚书深感羞耻,上任后,他只在文书末尾签字却不表
明自己的态度,应付公务。
D.常梦锡性格耿介,忠于朝廷,认为元宗不识宋齐丘朋党真面目,就直言进谏;元宗被迫

自降尊号后,他认为自己有失辅佐之职。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梦锡尽言规正,无所挠,始虽不悦,终以谏直多之。
(2)梦锡平生欲去齐丘,恨不使见之!
(3)然既没,皆以正人许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
朱勔,苏州人。父冲,狡狯有智数。始,蔡京居钱塘,过苏,欲建僧寺阁,会费巨万,僧言必欲集此缘,非朱冲不可。京以属郡守,郡守呼冲见京,京语故,冲愿独任。居数日,请京诣寺度地,至则大木数千章积庭下,京大惊,阴器其能。明年召还,挟勔与俱,以其父子姓名属童贯窜置军籍中,皆得官。徽宗颇垂意花石,京讽勔语其父,密取浙中珍异以进。帝嘉之。后岁岁增加,至政和中始极盛,舳舻相衔于淮、汴,号"花石纲",置应奉局于苏,指取内帑 如囊中物,每取以数十百万计。延福宫成,奇卉异植充轫其中。动擢至防御使,东南部刺史、郡守多出其门。所贡物,豪夺渔取于民,毛发不少偿。士民家一石一木稍堪玩,即领健卒直入其家,用黄封表识,未即取,使护视之。微不谨,即被以大不恭罪。及发行,必彻屋挟墙以出。人不幸有一物小异,共指为不祥,唯恐芟夷之不速。民预是役者,中家悉破产,或鬻子女以供其须。尝得太湖石,高四丈,载以巨舰,役夫数千人,所经州县,有拆水门、桥梁,凿城垣以过者。既至,赐名"神运昭功石"。截诸道粮饷纲,旁罗商船,揭所贡暴其上,篙工、柁师倚势贪横,陵轹州县,道路相视以目。京始患之,从容言于帝,愿抑其太甚者。帝亦病其扰,乃禁用粮纲船。听勔与蔡攸等六人入贡,余进奉悉罢。自是勔小戢 。既而勔甚。所居直苏市中孙老桥,忽称诏,凡桥东西四至壤地室庐悉买赐予己,合数百家,期五日尽徙,郡吏逼逐,民嗟哭于路。遂建神霄殿,奉青华帝君像其中,监司、都邑吏朔望皆拜庭下。主赵霖建三十六浦闸,兴必不可成之功,天方大寒,役死者相枕藉。霖志在媚勔,益加苛虐,吴、越不胜其苦。徽州卢宗原竭库钱遗之,引为发运使,公肆掊克 。勔又托挽舟募兵数千人,拥以自卫。子汝贤等召呼乡州官寮,颐指目摄,皆奔走听命,流毒州郡者二十年。方腊起,以诛勔为名。童贯出师,承上旨尽罢去花木进奉,帝又黜动父子弟侄在职者,民大悦。靖康之难,欲为自全计,仓卒拥上皇南巡,且欲邀至其第。钦宗用御史言,放归田里,凡由勔得官者皆罢。籍其赀财,田至三十万亩。言者不已,羁之衡州,徙韶州、循州,遣使即所至斩之。
(选自《宋史·朱勔传》,有删节)
[注]①内帑:府库的钱财。②戢:止息,收敛。③掊克:聚敛,搜刮民财。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其能。器:认为有才能,器重。
B. 勔吾其父讽:以委婉的言辞暗示、劝告。
C. 为发运使引:招来,叫来。
D. 其赀财籍:登记并没收。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朱勔恃宠横暴的一组是(3分)
①指取内帑如囊中物,每取以数十百万计
②豪夺渔取于民,毛发不少偿
③中家悉破产,或鬻子女以供其须
④所经州县,有拆水门、桥梁,凿城垣以过者
⑤合数百家,期五日尽徙
⑥召呼乡州官寮,颐指目摄

A. ①②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③④⑥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朱勔的父亲狡狯有谋略。在蔡京想建造僧寺阁时,独自承担了筹备任务,在很短时间内筹到了几千根巨木;借此机缘,其父子都获得了官职。
B. 徽宗极爱奇花异石,做出了不少扰民乱政的事。他大力征收"花石";他宠幸朱勔,导致东南郡县大小官吏多出朱门,这些官吏致使众多百姓倾家荡产。
C. 朱勔祸国殃民,害人害己。他肆意征用粮纲船只,托皇命强取苏市孙老桥附近土地房宅,借口挽舟拥兵自卫;靖康之难时,他被钦宗流放并最终被诛杀。
D. 朱勔的属下及家人倚势贪横。赵霖为政苛酷暴虐,导致百姓惨死;卢宗原公然搜刮民财;朱汝贤等人召唤乡州官僚,颐指气使,祸害当地百姓达二十年。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微不谨,即被以大不恭罪。及发行,必彻屋抉墙以出。(5分)
(2)京始患之,从容言于帝,愿抑其太甚者。帝亦病其扰,乃禁用粮纲船。(5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18分,选择题每题3分)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略定杨越,置桂林、南海、象郡,以谪徙民,与越杂处十三岁。佗,秦时用为南海龙川令。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语曰:“闻陈胜等作乱,秦为无道,天下苦之,项羽、刘季、陈胜、吴广等州郡各共兴军聚众,虎争天下,中国扰乱,未知所安,豪杰畔秦相立。南海僻远,吾恐盗兵侵地至此,吾欲兴兵绝新道,自备,待诸侯变,会病甚。且番禺负山险,阻南海,东西数千里,颇有中国人相辅,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国。郡中长吏无足与言者,故召公告之。”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即移檄告横浦、阳山、湟溪关曰:“盗兵且至,急绝道聚兵自守!”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
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与剖符通使,和集百越,毋为南边患害,与长沙接境。
高后时,有司请禁南越关市铁器。佗曰:“高帝立我通使物今高后听谗臣别异蛮夷隔绝器物此必长沙王计也欲倚中国,击灭南越而并王之,自为功也。”于是佗乃自尊号为南越武帝,发兵攻长沙边邑,败数县而去焉。高后遣将军隆虑侯灶往击之。越暑湿,士卒大疫,兵不能逾岭。岁余,高后崩,即罢兵。佗因此以兵威边,财物赂遗闽越、西瓯、骆,役属焉,东西万余里。乃乘黄屋左纛,称制,与中国侔。
(《史记·南越列传》)
下列句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且番禺山险负:依仗
B.称制,与中国侔:相等
C.以其党为守假:假装
D.击灭南越而并之王:统治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秦为无道,天下苦凌万顷茫然
B.败数县而去积土成山,风雨兴
C.击灭南越并王之吾从师之
D.佗因此兵威边洎牧馋诛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二世时,赵佗担任南海郡龙川县县令,是任嚣的下属;后得到任嚣的信任,代任南海郡尉的职务。
B.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后,由于中原百姓困苦,无暇他顾,被迫封赵佗为南越王,以保持南方的安定。
C.高后执政时期,禁止赵佗在边关设市进行铁器贸易,并派大军征讨赵佗,攻占了赵佗的好几座县城。
D.高后驾崩后,赵佗用财物收买百越各部落,使他们归附南越,进而扩展疆土,与汉朝天子分庭抗礼。

请用“/”为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高 帝 立 我 通 使 物 今 高 后 听 谗 臣 别 异 蛮 夷 隔 绝 器 物 此 必 长沙 王 计 也欲 倚 中 国 ,击 灭 南 越 而 并 王 之,自 为 功 也。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六国论》)

(2)盖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赤壁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罗艺,字子延,本寰阳人也,寓居京兆之云阳。父荣,隋监门将军。艺性桀黠,刚愎不仁,勇于攻战,善射。大业时,屡以军功,官至虎贲郎将。炀帝令受右武卫大将军李景节度督军于北平。艺少习戎旅,分部严肃,然任气纵暴。每凌侮于景,频为景所辱,艺深衔之。后遇天下大乱,涿郡人物殷阜,加有伐辽器仗,仓粟盈积,又临朔宫中多珍产,屯兵数万,而诸贼竞来侵掠。留守官虎贲郎将赵十住、贺兰宜、晋文衍等皆不能拒,唯有艺独出战,破贼不可胜计,威势日重。十住等颇忌艺。艺阴知之将为乱,乃宣言于众日:“吾辈讨贼甚有功效,城中仓库山积,制在留守之官而无心济贫。此岂存恤之意也?”以此言激怒其众,众人皆怨。既而旋师,郡丞出城候艺。艺因执之陈兵,而十住等惧皆来听命。于是发库物以赐战士,开仓以赈穷乏,境内咸悦。
武德三年,奉表归国,召封燕王,赐姓李氏,预宗正属籍。太宗之击刘黑闼也,艺领本兵数万破黑闼弟什善于徐河,俘斩八千人。明年,黑闼引突厥俱入寇,艺复将兵与隐太子建成会于冶州,因请入朝高祖,遏之甚厚。俄,拜左翊卫大将军。太宗左右尝至其营,艺无故殴击之。高祖怒以属吏,久而乃释,待之如初。时突厥屡为寇患,以艺素有威名,为北夷所惮,令以本官领天节军将镇泾州。
太宗即位,拜开府仪同三司,而艺惧不自安,遂于泾州诈言阅武,矫称奉密诏勒兵入朝,率众军至于豳州。治中赵慈皓不知艺反,驰出谒之。艺遂入据豳州。太宗命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右武候大将军尉迟敬德率众讨艺。王师未至,慈皓与统军杨岌潜谋击之,事泄。艺执慈皓系狱,岌时在城外觉变,遽勒兵攻之。艺大溃,弃妻子与数百骑,奔于突厥,至宁州界,过乌氏驿,从者渐散,其左右斩艺,传首京师。枭之于市,复其本姓罗氏。
(节选自《旧唐书·罗艺传》)
对下列句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加有辽器仗伐:征讨。
B.乃言于众日宣言:宣布。
C.开仓以赈穷乏穷乏:贫困的百姓。
D.宗正属籍预:通“与”,参加。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罗艺“桀黠”的一组是
①然任气纵暴②每凌侮于景,频为景所辱
③破贼不可胜计,威势日重④因执之陈兵
⑤艺无故殴击之⑥矫称奉密诏勒兵入朝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③④⑥ D.②③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罗艺勇于攻战,军功卓著。大业年间,官至虎贲郎将;后赶上天下大乱,保卫涿郡有功,深得民心;再后征伐刘黑闼有功,得到唐高祖礼遇,拜左翊卫大将军。
B.罗艺自恃功高位重,目中无人。他无缘无故责罚了太宗的亲信,虽惹怒了高祖,但多次为大唐解决了突厥侵扰边境的问题,最终还是得到了高祖的原谅。
C.罗艺熟悉兵法,治军严明。涿郡被侵扰时,他破贼不可胜计;讨伐刘黑闼时,先于徐河打败其弟刘什善,斩杀俘获共八千人,第二年与太子李建成会师沼州。
D.罗艺遇事机警,且疑心重。在得知赵十住等人的阴谋后,他利用民心占得先机;后太宗即位,他因前事恐其责罚,最终选择拥兵反叛,以致惨死于乌氏驿站。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突厥屡为寇患,以艺素有威名,为北夷所惮,令以本官领天节军将镇泾州。(5分
(2)过乌氏驿,从者渐散,其左右斩艺,传首京师。枭之于市,复其本姓罗氏。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芋老人传
清·周容
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也。”雨止,别去。
  十余年,书生用甲第为相国,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丞、尉闻之,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礼。子不佣矣。
  至京,相国慰劳曰:“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老人前曰:“犹是芋也,而向者之香且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者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老人老矣,所闻实多:村南有夫妇守贫者,织纺井臼,佐读勤苦;幸获名成,遂宠妾媵,弃其妇,致郁郁死。是芋视乃妇也。城东有甲、乙同学者,一砚、一灯、一窗、一榻,晨起不辨衣履;乙先得举,登仕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是芋视乃友也。更闻谁氏子,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是芋视乃学也。是犹可言也。老人邻有西塾,闻其师为弟子说前代事,有将、相,有卿、尹,有剌史、守、令,或绾黄纡紫,或揽辔褰帷,一旦事变中起,衅孽外乘,辄屈膝叩首迎款,唯恐或后,竟以宗庙、社稷、身名、君宠,无不同于芋焉。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其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
  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厚资而遣之。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
赞曰:老人能于倾盖不意,作缘相国,奇已!不知相国何似,能不愧老人之言否。然就其不忘一芋,固已贤夫并老人而芋视之者。特怪老人虽知书,又何长于言至是,岂果知道者欤?或传闻之过实耶?嗟夫!天下有缙绅士大夫所不能言,而野老鄙夫能言之者,往往而然。
(选自《春洒堂文集》)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衣湿袖单,影乃瘦益: 更加
B.老人入坐延:邀请
C.以污贿不罢饬:规矩
D.辄屈膝叩首款迎:应对

以下各组句子中,最能表明芋老人“知道”的一组是()
① 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② 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
③ 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④ 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
⑤ 世之以今日而忘其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⑥ 野老鄙夫能言之者,往往而然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慈水祝渡的芋老人夫妇生活清苦,心地善良。他们曾热情款待屋檐下避雨的书生,书生饱食之后表示日后一定不会忘记芋老人夫妇的恩情。
B.当年贫寒的书生贵为相国后,却无法品味出当年芋的味道。于是派人寻找曾为他煮芋的夫妇,但芋老人煮的芋仍未让他感觉到昔日的甘甜。
C.作者通过芋老人由食芋者前后食芋的不同感受联想并列举一系列所见所闻之事,谆谆告诫人们:无论取得怎样的功名,都不要改变自己从前质朴的心灵。
D.文末提出疑问,表面上是怀疑故事的真实性,实际是对“野老鄙夫”的赞扬,对“缙绅士大夫”的讽刺,可谓言近旨远,发人深思。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村南有夫妇守贫者,织纺井臼,佐读勤苦;
(2)特怪老人虽知书,又何长于言至是,岂果知道者欤?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