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一一我们现在正站在他的灵魂安息处一一签署了Emancipation Proclamation,黑人满怀希望地得到的是一张空头支票,这张期票被签上‘资金不足’的字样。”——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1962年“Emancipation Proclamation”是指 ( )
| A.《独立宣言》 | B.《1787年宪法》 |
| C.《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 D.《宅地法》 |
在中国近代化发展的过程中,下列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 材料 |
结论 |
|
| A |
鸦片战争后,外商陆续在通商口岸私自设厂 |
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提供了条件 |
| B |
江南制造总局和发昌机器厂 |
都是官办企业 |
| C |
二战期间,我国工业快速发展 |
重工业暂时摆脱了列强控制 |
| D |
《民报》和《新学伪经考》 |
对封建文化进行了系统批判 |
据统计,自1912年至1927年,由北京政府农商部批准注册的工商企业达1627家,平均每年注册102. 8家;中国雇佣30名工人以上的工厂,1913年为279家,1920年为808家,1928年达到2327家。材料表明民国前期()
| A.工业布局趋于平衡 | B.工业结构更加合理 |
| C.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 D.民族工业获得较大发展 |
“炉边谈话”是罗斯福当选总统后一种联系群众的广播方式。他在其12年总统任期内,共做了30次炉边谈话,每当美国面临重大事件之时,总统都用这种方式与美国人民沟通。就当时罗斯福采用这一方式的意义,时人评价说“和总统在一起待一个小时以后,叫我把钉子当饭吃我都吃得下去!”可见,“炉边谈话” ()
| A.有助于提振民众信心 |
| B.根除了民众生活压力 |
| C.扩展了市场消费潜力 |
| D.丰富了民众日常生活 |
1933年,美国通过的《工业复兴法》规定:“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为雇佣条件;必须遵守工时……工资限额。”这一法令说明()
| A.垄断资产阶级加强对工人的剥削 |
| B.社会主义运动在危机期间得到发展 |
| C.经济危机迫使美国放弃私有制度 |
| D.保障就业、刺激消费是新政的重要内容 |
美国史学家帕尔默说:“1500年左右欧洲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两颗门牙咬开了世界,大西洋开始迎来一个开放的时代”。下列对这句话认识正确的是()
| A.“两颗门牙”指的是英国、荷兰 |
| B.大西洋的开放使地中海沿岸的商业更加兴旺 |
| C.当时欧洲的资本主义工业发达 |
| D.大西洋的开放促进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与碰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