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源的《海国图志》曾在中国和日本19世纪中期的知识界产生了较大的震动。这部著作最突出的影响是使人们
A.认识到封建统治的腐朽 | B.开阔视野,摆脱闭塞保守的思想 |
C.了解了欧洲发生的巨变 | D.深受鼓舞,立志改造旧的社会 |
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发表演讲,称中国是五极之一,并提出:“美国政府必须首先采取步骤来结束大陆中国与世隔绝的状态。”这表明当时美国
A.放弃了敌视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
B.愿意改善与中国的外交关系 |
C.承认了多极化政治格局的形成 |
D.主张对中国采取遏制的政策 |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先后实行了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等地方管理政策,其体现的共同政治理念是
A.搁置分歧,民族利益至上 |
B.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促发展 |
C.独立自主,主权毋庸置疑 |
D.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繁荣 |
辛亥革命与新中国的成立被称为20世纪上半期中国社会的两次历史巨变。这两次巨变共同见证了中国
A.社会性质的改变 | B.君主专制的结束 |
C.中华民族的独立 | D.现代化历程的进展 |
下图是对近代文献使用“革命”、“维新(含改革、改良)”的次数统计。其中导致“革命”使用次数最多的相关因素是
A.十月革命的影响 |
B.毛泽东思想的广泛传播 |
C.国共合作出师北伐的推动 |
D.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
“北无旅顺,南无台湾,中华海面,全为所扼,此后虽有海师,何以施展?”这是张之洞对某次战争后所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批判。该战争的历史影响在于
A.使中国开始走上了学习西方的道路 |
B.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
C.为国人思考制度变革提供历史契机 |
D.使清政府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