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 江 仙 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馀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注释:
洛中:今洛阳。午桥:在洛阳东南,为文人名士流连悠游之地。长沟:指从午桥下流过的溪水。陈与义(1090—1138),宋徽宗时进士,曾任太学博士等职。靖康之变后,辗转至临安,任吏部侍郎等职,后谪监陈留酒税。
(1)请分析“吹笛到天明”在词中的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诗的第三联精妙传神,请加以赏析。
关于此诗,有人说“夕”字统领全篇,有人说“望”字统领全篇,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问题。
如梦令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昭君怨郑域
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冷落竹篱茅舍,富贵正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仔细品读这两首词,试分析严词和郑词抒写的各是什么事物?并简要说说理由。
请分别就这两首词表达的感情和运用的写法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①一②题。
橘诗
【南朝】虞羲
冲飚发陇首,朔雪度炎州。
摧折江南桂,离披漠北楸。
独有凌霜橘,荣丽在中州。
从来自有节,岁暮将何忧!
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写严寒天气,寒风自西北陇首呼啸而来,朔雪直达岭南炎州,肆虐逞威。 |
B.三四句写风雪过处,树木几乎无一幸免的景象:江南桂树摧折,漠北楸树凋零。 |
C.最后两句写橘树从来就具有不畏严寒的本性,但岁暮来临时也会忧心忡忡。 |
D.这首诗咏橘言志,在生动的描写之后,以议论抒情作结,主旨突出,意蕴丰富。 |
②请简要分析“独有凌霜橘”一句中“独”字的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_②题。
眼儿媚
朱淑真
迟迟春目弄轻柔,花径暗流香。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写一位闺中女子在明媚的春光中,回首往事,愁绪万端。 |
B.上片描绘春日美景,可惜小径花落叶败,为下片的“春愁”预设伏笔。 |
C.下片着重表现女主人公的春愁,这种春愁是通过黄莺的啼叫唤起的。 |
D.这首词笔触轻柔细腻,语言婉丽,用鸟语花香来反衬惆怅,意蕴深邃。 |
②词中“弄”“锁”二字极为传神的表达了作者在“清明”前后不同的心情,试作简要分析。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红楼梦》中,“抄检大观园”过程中,晴雯和探春表现出强烈反抗的态度,而宝钗因王熙凤的建议没被抄检,黛玉却无此待遇。 |
B.《哈姆雷特》中,克劳狄斯觉察到了自己的危险处境后,就派哈姆雷特出使英国,欲借机处死他,结果哈姆雷特装疯卖傻,克劳狄斯的阴谋破灭。 |
C.《雷雨》第一幕中,四凤要去给太太蘩漪送药,鲁贵却再三阻挡,因为他掌握了四凤与大少爷的秘密,想借此敲诈钱财来赌博。 |
D.巴金在《家》中善于通过人物的心理描写来展现人物,如文中对觉新有多处细致的内心刻画,突出了他既对现实不满,又无力抗争的复杂个性。 |
E.《呐喊》成功塑造了狂人、阿Q、闰土、祥林嫂等一批“病态社会”不幸的典型形象,展现了中国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这一时期的社会生活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