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大阅兵是中华民族逐步崛起并走向现代化艰难历程的阶段总结和历史见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本题13分)
材料一 1949年1 0月1日,开国大典阅兵式隆重举行,鸣响的28响礼炮,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游行群众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则饱含对领导自己翻身解放、当家作主的共产党人的无限尊敬。开国大阅兵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谱写了民族崛起的序曲。
(1)概括指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是怎样领导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的?(3分)
材料二 1959年10月1日中国举行建国10周年阅兵。参加国庆游行的群众抬着各种炼钢高炉模型,手捧公共食堂做的食品,高呼“为用十年左右时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赶上英国而奋斗”、“人民公社万岁”等口号。这次阅兵是那个狂热浪漫的神话年代的鲜明体现。
(2)结合史实指出,在那个“神话年代”“狂热浪漫”的表现有哪些?(2分)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材料三 1984年国庆35周年盛大阅兵,是新中国结束了长达十年的灰暗岁月后举行的第一次国庆大阅兵。参加游行的100万各族群众欢欣鼓舞地展示着自己的工作成果和丰收果实,也将中国5年来的巨大变化展现在世界面前。游行队伍中打出的“小平,您好”的横幅则充分表达了人民的心声。
(3)“小平,您好”表达了人民群众怎样的心声?(2分)结合史实分析这一“心声”产生的原因。(2分)
(4)2009年10月1日,中国举行了60周年国庆大阅兵。假如你是参加阅兵典礼后的群众游行方队,你又能为这个方队的展示主题提什么建议呢?(2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史书记载,自北魏建国至魏孝文帝执政前近一百年间,北魏境内各族人民起义多达八十余次,这些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北魏统治。据记载,北魏统治者对外战争,把掳掠来的无数人口和财物分赏给参战的人员,把大量的“生口”变成了奴隶,进一步扩大了奴隶制。
材料二宋仁宗(1049-1053)年间,各级官员达到两万多人,比三十多年前的真宗景德年间增加了一倍;仁宗后期,“募天下骁雄横滑以为兵,几至百万。”比北宋建国之初增加了五倍。在仁宗1050年前后,当时的两税收入为:钱四百九十三万贯,绢帛三百七十六万匹,粮一千八百零七万石,国家总支出:钱三千三百一十七万贯,绢帛七百二十五万匹,粮三千零四十七万石。当时“养兵之费,在天下十居七八。”
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二,反映了当时社会面临哪些突出的社会问题?
(2)孝文帝、王安石采取了哪些措施试图解决这些问题?
(3)这两次改革一成一败的原因是什么?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改变了埃及是历史,给后人留下诸多启示。对此, 有的史学家认为改革“奠定现代埃及国家的基础”,有的却认为改革“并未设法把埃及建成为一个国家”,相反,“为外国资本家的剥削铺平了道路”。你赞成哪种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材料二一个俄国官员在“二一九法令”颁布后,评价农民的变化时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杨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材料三据统计,1860年-----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的产值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的增加则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猛增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的整个工业产量增加了6倍,铁路线增加
了35倍多。
请回答:
(1)请你说出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有哪些?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是什么?
(2)如果材料二的叙述是真的,那么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当代著名历史学家胡绳说:“认为光绪帝是一个维新派的皇帝,也就是说,这个皇帝是代表软弱的民族资产阶级利益,企图实行一种民族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路线,只是遭到了惨败,这种看法不符合历史事实。”试结合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目的和百日维新的内容,说明胡绳这一论断的正确性。
为什么说梭伦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